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786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包括基板及设于基板上方的浮动板,基板与浮动板之间设有弹力机构,浮动板下方设有气囊,其中主气囊设置在基板与浮动板之间,主气囊面向基板的一侧设有连接管,基板上设有与连接管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基板上的通孔设置在基板下表面的副气囊连接。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甲板与下层船舱的货物之间存空隙,货物在船舶行驶过程中容易滑动或晃动,影响船舶的行驶的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甲板可以有效减少货物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的滑动或晃动,提高船舶行驶稳定性,确保航行安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
本专利技术涉船舶甲板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有效防止甲板下方船舱内的货物移动或晃动、确保船舶行驶平稳安全的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
技术介绍
甲板是船体的重要构件,是船舶结构中,位于内底板以上的平面结构,用于封盖船内空间,并将其水平分隔成若干层。现有技术的甲板与下层船舱的货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由于船舶的晃动,货物容易随着滑动或晃动,容易影响船舶行驶的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公开日为2013年4月10日,公开号为CN20286371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甲板结构,所述甲板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甲板层和水泥膨胀珍珠岩层,所述水泥膨胀珍珠岩层与所述甲板层相粘合。该甲板采用水泥膨胀珍珠岩来替代目前常用的甲板基层敷料,所得到的甲板结构各项性能均能很好地满足要求,且由于水泥膨胀珍珠岩的密度低、敷设厚度不受限制,因此甲板结构的重量大大降低,船体净重得以减轻,局部过重现象得以调解消除,船体结构的稳定性得以提高。但该甲板不能解决因甲板与下层船舱的货物之间存在空隙而引起的货物滑动或晃动、使船舶行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甲板与下层船舱的货物之间存空隙,货物在船舶行驶过程中容易滑动或晃动,影响船舶行驶的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少货物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的滑动或晃动,提高船舶行驶稳定性的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包括基板及设于基板上方的浮动板,基板与浮动板之间设有弹力机构,浮动板下方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呈扁平状的主气囊及与主气囊连通的多个副气囊,所述主气囊设置在基板与浮动板之间,主气囊面向基板的一侧设有连接管,基板上设有与连接管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基板上的通孔与设置在基板下表面的副气囊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甲板为舱上甲板(即甲板下方有货物舱),甲板分为两层,其下层为承重用的基板,基板上设置气囊,气囊上设置浮动板,由于气囊的作用,浮动板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因此称作“浮动式甲板”以示区别。在甲板上未放置货物时,受基板与浮动板之间弹力机构的顶升作用,浮动板位于最高点,此时主气囊处于充气状态;当甲板上放置货物后,由于货物的重量压在浮动板上,浮动板下压将主气囊内的气体挤出进入副气囊,副气囊充气后体积变大,填充在甲板下表面与下舱的货物之间,可以对下舱的货物起到挤压、固定作用,防止货物在船舶行驶过程中滑动或晃动,提高船舶行驶的稳定性,从而确保行驶安全。当甲板上的货物卸载后,浮动板上的重量消失,基板与浮动板之间弹力机构将浮动板顶起,主气囊体积增大,副气囊内的气体被吸入主气囊,副气囊收缩体积变小,因此不影响下舱货物的装卸。作为优选,扁平状的主气囊由上囊膜与下囊膜密封连接构成,所述上囊膜与浮动板固定连接,主气囊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的弹力机构为设置在避让孔内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浮动板抵接,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基板抵接,所述避让孔在扁平状的主气囊上均匀分布。本方案的弹力机构采用压缩弹簧,同时在主气囊上设置容置该压缩弹簧的避让孔,确保主气囊不受压缩弹簧的影响,避免压缩弹簧伸缩时对气囊膜造成损害。避让孔在扁平状的主气囊上均匀分布,可以使得设置在避让孔内的压缩弹簧均衡的承受浮动板上货物的压力。作为优选,副气囊呈圆柱状,在主气囊下方均匀分布;圆柱状副气囊的外周设有网状防护套,圆柱状副气囊的底部设有橡胶防护垫。圆柱状副气囊在货物的高度方向上有更大的伸缩空间,可以挤压处于更低位置的货物并将其固定,减少货物的晃动。设置网状防护套可以约束副气囊的横向(水平方向)大小,避免压力过大使气囊损坏,同时可以提高副气囊的纵向强度,有利于提高多货物的紧固力。橡胶防护垫可以隔离货物与副气囊,避免气囊受损。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副气囊为弹性可伸缩气囊,在主气囊下方均匀分布,副气囊上包覆有网状防护袋。这里的弹性可伸缩气囊是指气囊囊膜自身具有良好的伸缩性能,充气后气囊膨胀体积成倍增大、放气后体积显著缩小的气囊,这种气囊在未充气时体积很小,对下层船舱的影响较小。当甲板上放置货物后,浮动板下压将主气囊内的气体挤出对副气囊充气,副气囊充气后体积变大;当甲板上的货物卸载后,基板与浮动板之间弹力机构及副气囊自身的收缩力将浮动板顶起,主气囊体积增大,副气囊内的气体被吸入主气囊,副气囊收缩体积变小。网状的防护袋可以约束副气囊的最终大小,避免压力过大使气囊损坏。作为优选,连接管下端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气路的开关。当某些副气囊下面没有货物或货物高度很低时,可以在下舱通过靠近上层甲板设置的开关关闭相应副气囊的气路,使这些副气囊处于闲置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对其他气囊的影响。作为优选,每块甲板的基板与浮动板之间的主气囊为1个或多个,每个主气囊上连接的副气囊为12个至32个,主气囊的容积是所连接的副气囊总容积的1.1至1.5倍。对于面积不大的甲板,采用单个主气囊可以满足要求,对于面积较大的甲板,也可以采用多个主气囊的结构;而主气囊的容积大于所连接的所有副气囊的总容积,是由于主气囊被压缩后,由于压缩弹簧等影响,主气囊内的空气不可能全部被挤出,这样可以保证在浮动板被压下时,具有足够的挤出气体为副气囊充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甲板与下层船舱的货物之间存空隙,货物在船舶行驶过程中容易滑动或晃动,影响船舶的行驶的稳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甲板带有货物固定气囊,可以有效减少货物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的滑动或晃动,提高船舶行驶稳定性,确保航行安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浮动式甲板的一种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气囊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气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气囊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板,2.浮动板,3.主气囊,4.副气囊,5.连接管,6.上囊膜,7.下囊膜,8.避让孔,9.压缩弹簧,10.网状防护套,11.橡胶防护垫,12.网状防护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一种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包括基板1及设于基板上方的浮动板2,基板与浮动板之间设有弹力机构,浮动板下方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呈扁平状的一个主气囊3及与主气囊连通的16个副气囊4,主气囊的容积是所连接的16个副气囊总容积的1.1倍;所述主气囊设置在基板与浮动板之间,扁平状的主气囊由上囊膜6与下囊膜7密封连接构成,所述上囊膜与浮动板固定连接,主气囊上设有避让孔6(见图2图3),避让孔在扁平状的主气囊上均匀分布。所述的弹力机构为设置在避让孔内的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浮动板抵接,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基板抵接。主气囊面向基板的一侧设有连接管5,连接管下端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气路的开关(图中未画出),基板上设有与连接管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基板上的通孔与设置在基板下表面的副气囊连接。本实施例的副气囊为呈圆柱状,外周设有网状防护套10,圆柱状副气囊的底部设有橡胶防护垫11。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气囊包括呈扁平状的一个主气囊及与主气囊连通的32个副气囊,主气囊的容积是所连接的32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其特征是,包括基板(1)及设于基板上方的浮动板(2),基板与浮动板之间设有弹力机构,浮动板下方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呈扁平状的主气囊(3)及与主气囊连通的多个副气囊(4),所述主气囊设置在基板与浮动板之间,主气囊面向基板的一侧设有连接管(5),基板上设有与连接管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基板上的通孔设置在基板下表面的副气囊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其特征是,包括基板(1)及设于基板上方的浮动板(2),基板与浮动板之间设有弹力机构,浮动板下方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呈扁平状的主气囊(3)及与主气囊连通的多个副气囊(4),所述主气囊设置在基板与浮动板之间,主气囊面向基板的一侧设有连接管(5),基板上设有与连接管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基板上的通孔与设置在基板下表面的副气囊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其特征在于,扁平状的主气囊由上囊膜(6)与下囊膜(7)密封连接构成,所述上囊膜与浮动板固定连接,主气囊上设有避让孔(8),所述的弹力机构为设置在避让孔内的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浮动板抵接,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基板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货物固定气囊的浮动式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在扁平状的主气囊上均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龙秦言明陈正寿孙忠军陈海宏郑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