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2660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属于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在水体中漂浮,并加强紫外线照射水体的氧化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漂浮部分和水下部分通过支架连接构成,漂浮部分装设浮动气囊,并装有电源控制器、紫外灯发生器和空气压缩机;水下部分底端装有空气扩散板;在漂浮部分和空气扩散板之间装设紫外线反射板和N支紫外灯管,紫外灯管外套有紫外灯管套,紫外灯管与电源控制器、紫外灯发生器电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在实现对水体藻类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还能加速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降低其危害性,适用于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含藻水域中抑制或阻止藻类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除藻装置,适用于江 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含藻水域中抑制或阻止藻类生长。
技术介绍
由于工农业的污染,各类水体(湖泊、河流及水库等)接纳了过量的N、 P等 营养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据1999年调査,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湖泊富营养化的比例分别是53%, 28%, 48%和41%,而亚太地区更达到54%。水体 富含的N、 P等营养元素,使自养型浮游藻类(特别是蓝藻)在水体中逐渐建立 优势,大量繁殖生长,甚至在水体表面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色的藻桨,即"水 华"。目前我国60 %以上的湖泊呈富营养化,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藻类 "水华"暴发的面积正逐年增加,其频度、强度,均有逐年增长之势。如滇池 多次出现严重的蓝藻暴发,"三湖"(滇池、太湖和巢湖)也都存在着不相上下 的蓝藻泛滥的态势,均己被列入国家环境治理的重点。而长江、黄河中下游的 许多湖泊和水库也都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华"污染现象。1992年至今, 汉江下游也先后四次暴发了水华。如何清除并控制大面积水域有害藻类的过量 繁殖生长,恢复水体中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环境科学 前沿之一。近年来,在控制藻类治理中,采用了工程治理,如对水体藻类的捕捞清除 (自动水华清除船,专利号200620141281.3);生态治理,如对水体藻类进行摄 食消灭的生物链清除(可控性水库蓝藻水华快速消除方法,专利号 200510027403.6);化学处理,如对水体藻类投加化学药剂的化学清除(R. P. Adamson and M. R. Sommerfeld. 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Algicides on Isolated Swimming Pool Alga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0, 39(2): 348-353)。以上技术在清除藻体的过程中均面临不足,其中工程治理主要是工作量大,若治理不彻底又会导致处理后藻类的反弹生长; 生态治理虽然是一种好的除藻方法,但在治理除藻过程中具有除藻时间长和操 作困难等不足;而化学治理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是处理时也带来了水体的二 次污染。可以看出,在控制藻类治理中,寻求安全、方便和高效的控藻技术十 分必要。基于纳米颗粒的光催化反应,在反应中,有大量的0'/、 0H'和H2O2等活泼态 氧化物产生,会使反应中的有机物受到强氧化作用,在含藻水体中设计一种紫 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通过该装置,使含藻水体中在特定紫外线(波长253.7 nm) 的照射,高活性催化剂(惨杂摩尔浓度为5 % Ag-Ti02纳米颗粒)的合理投加和 含藻水体中保持足够的含氧量的条件下,实现对含藻水体的强氧化处理。然而,使用于流域水体藻类控制的紫外线除藻装置,由于紫外线对密度较 高的藻类去除率不高和灭藻时间较长等不足,目前该装置的使用还不常见。在 现有的装置中,如在一种防治"水华"和"赤潮"的紫外控制装置(专利号 02284195. 4)中,装置的构建为"对n支(n^1)置于耐紫外的轻质固定架上、波 长为200 400 nm的水银蒸汽石英紫外灯,紫外灯两端经防水和绝缘处理",虽 然该装置也采用了紫外线灭藻,但在应用时,却面临一些不足,如装置在水域 位置的调节,装置在面积较大水域曝气的实施,装置仅仅通过紫外线处理所导 致的氧化强度不高和对藻密度较大水体的治理所需时间较长等。因此,探求合 理的装置设计,实施对含藻水体进行Ag-Ti02纳米颗粒光催化强氧化处理的装置 构建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在水 体中漂浮,并加强紫外线照射水体的氧化反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包括紫外线反射板和紫外灯管,所 述紫外灯管有N支,N为大于等于l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其由漂浮部分和水下部分通过支架连接构成,漂浮部分装设浮动气囊,并装有电源控制器、紫外灯 发生器和空气压縮机;水下部分底端装有空气扩散板,空气扩散板通过空气输 送导管连接空气压縮机;在漂浮部分和空气扩散板之间装设紫外线反射板和紫 外灯管,紫外灯管外套有紫外灯管套,紫外灯管与电源控制器、紫外灯发生器 电气连接。所述的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管通过灯管固定 架平行固定于所述水下部分,位于空气扩散板上方,紫外灯管和空气扩散板之 间固定有紫外线反射板。所述的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管通过灯管固定 架平行固定于所述漂浮部分下表面,紫外灯管和漂浮部分下表面之间固定有紫 外线反射板。所述的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紫外灯管通过灯 管固定架平行固定于所述水下部分,位于空气扩散板上方,紫外灯管和空气扩 散板之间固定有紫外线反射板;另一部分紫外灯管通过灯管固定架平行固定于 所述漂浮部分下表面,紫外灯管和漂浮部分下表面之间固定有紫外线反射板。所述的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部分装设光催化剂 投加箱,所述漂浮部分两侧或者下表面固定有光催化剂喷头,当漂浮部分下表 面同时固定有光催化剂喷头和紫外灯管时,光催化剂喷头穿过紫外线反射板、 位于紫外灯管套之间,光催化剂喷头通过管线与光催化剂投加箱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同时,在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中, 由于采用了纳米催化剂光催化反应,水体中藻类不仅受到了紫外线的直接损伤 作用,而且遭受了纳米催化剂光催化反应中所产生大量0'/、 0H'和H2O2等活泼态氧化物的强氧化作用,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藻类的生长不断受到抑制,最 终导致藻类的致死,可以看出,该装置不仅能彻底地抑制藻体的生长,避免了 处理后生长反弹现象的发生,而且紫外线光催化反应中采用了无毒无害的Ag-Ti02纳米催化剂,避免了水体的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对有机物进行了氧化 反应,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的有机负荷,减少了水体中的N源和P源含量,可 以降低因有机负荷而导致的藻类"水华"再次发生的几率。适用于各种含藻水 体,如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水域的除藻,尤其对藻类密度较大的水体, 如消除暴发的蓝藻"水华"和海洋"赤潮",具有明显的清除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光催化剂在水面投加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光催化剂在水中投加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纳米Ag-Ti02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源控制器l,电线2,紫外灯发生器3,紫外灯管4,紫外灯管套5,紫 外线反射板6,灯管固定架7,空气扩散板8,空气输送管9,空气压縮机IO,支 架ll,浮动气囊12,催化剂投加箱13,光催化剂喷头14,纳米Ag-Ti02复合板15, 水面线16,水体底部17。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l、 2和3所示,本专利技术由漂浮部分和水下部分通过支架ll连接构成, 漂浮部分装设浮动气囊12,使装置上浮于水体的表面,并可调节装置在水体的 沉水位置,并装有电源控制器1、紫外灯发生器3和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外线光催化除藻装置,包括紫外线反射板和紫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有N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其由漂浮部分和水下部分通过支架连接构成,漂浮部分装设浮动气囊,并装有电源控制器、紫外灯发生器和空气压缩机;水下部分底端装有空气扩散板,空气扩散板通过空气输送导管连接空气压缩机;在漂浮部分和空气扩散板之间装设紫外线反射板和紫外灯管,紫外灯管外套有紫外灯管套,紫外灯管与电源控制器、紫外灯发生器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廖兴盛赵开弘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