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学磊专利>正文

一种微电流电解灭菌除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5074 阅读:4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流电解灭菌除藻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的进水管道上感应溶液电导值的检测器,所述箱体内按照组内阳极、辅助电极、阴极的顺序安装至少一组以上的电极组,控制器判断所述电导值的大小,控制所述箱体内电极的极性及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内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导值的大小,并按照判断结果触发相应的海水电解模式单元、淡水电解模式单元、倒极电解模式单元工作。该装置可同时应用到海水或淡水中灭菌除藻,具有良好的杀菌除藻效果,并可实现自动除垢,且应用范围广;并加入超声发生器,通过超声波有效破坏各种细菌和藻类细胞;设备简单,且应用范围广泛。

Micro current electrolytic sterilizing algae remov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 current sterilization and algae removal device, including: detector sensors installed on the intake pipe on the solution conductivity value of the box,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roup of more than at least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de group within the group, the auxiliary electrode, anode cathode sequence controller to judge the conductance value size. The polarity of the box body and a circuit control electrode connected; the controller includes a judgment unit for judging the conductivity valu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iggering unit, the corresponding mode of seawater electrolysis unit, fresh water electrolysis mode to judge the results of reverse electrolysis unit work mode. The device can be applied to seawater or freshwater algae with sterilization, sterilization and algae removal effect is good, and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cleaning,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adding ultrasonic generator, effectively destroy all kinds of bacteria and algae cells by ultrasonic; the equipment is simple,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灭菌除藻设备,特别是指一种微电流电解灭菌除藻装置
技术介绍
蓝纟田菌(cyanobacteria )亦 一尔蓝卩莱或蓝纟录〉莱(blue-green algae)。 它 们的细胞核结构中无核膜、核仁,属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细 胞壁也与细菌相似,由肽聚糖组成,革兰氏染色阴性,故它们归属于 原核微生物中。蓝细菌为单细胞生物,个体比细菌大, 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5pm。但是,蓝细菌很少以单一个体生活,通常是在分裂后仍聚集在 一起,形成丝状或单细胞的群体。当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很 大的群体,肉眼可见。蓝细菌主要生长在水体表层,即水面下0.5m 之间,多数蓝细菌为蓝色或蓝绿色,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然称它为蓝 藻或蓝绿藻。蓝细菌分布广泛,从南极到北极,从海洋到高山均可见其踪迹。 它们常生长在岩石、树皮或在池塘、湖泊中生长,繁殖旺盛,使水体 的颜色随蓝细菌本身的颜色而变化。有的种类能发生草腥味或霉臭味。蓝细菌含有色素系统(主要含有藻蓝素,此外还含有叶绿素a、 胡萝卜素或藻红素)。由于每种蓝细菌细胞内所含有各种色素的比例不 一,所以,可能呈蓝、绿、红等颜色。蓝细菌的营养简单,不需要维 生素,以硝酸盐或氨作为氮源,能固氮的种很多。某些种具有圓形的 异形胞(hererocyst), —般延着丝状体或在一端单个地分布,是蓝细 菌进行固氮作用的场所。蓝细菌进行放氧性的光合作用,为专性光能 无机营养微生物,其反应如下C02 + H20 = 细胞物质+02(g)这些特点与一般藻类相似。其繁殖以裂殖为主,少数种类有孢子;丝状蓝细菌还可通过断裂形成断殖体进行繁殖,没有有性繁殖。当水体中排入大量含氮和磷的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则使蓝细菌过度繁殖,将水面覆盖并使水体形成各种不同色彩的现象,在淡水域称为"水华"(water bloom ),在海水域称为赤潮。能形成"水华" 的蓝细菌包括孩i嚢藻属(Microcystis )、鱼腥藻属(Anabaena)、颤藻 属(Oscillatoria )等属中的一些种。由蓝细菌形成的"水华,,往往有剧 毒,^口4同色樣i囊'莱(Microcystis aerugeosa )禾口7Jc华鱼月星'菜(Anabaena flos-aguae)等,家禽或家畜饮用这种水后不到一,J、时甚至几分钟内就 可中毒死亡,而且也能引起水生生物(如鱼类)中毒死亡。由于大量 蓝细菌将水面覆盖从而阻碍了水体复氧,同时大量蓝细菌因死亡而腐 败,致使水体因而缺氧而发臭,形成恶性循环。(任南琪等,污染控制 微生物学,p38 - 39,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天然水体中,除了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大量蓝藻以外,尚有许多有害细菌和病毒等,如大肠杆菌(Coliform)、肠道球菌(Enterococcus group )、霍乱菌(Vibrio cholerae )等等,这些菌体在船舶航行所采集 的压载水中,有可能被带往其它水域,引发生态灾难。通常为减小船 舶过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切力,减轻船体震动,几乎所有的船舶都设有 压载水系统。实验证明,长期积存在压载水舱中的压载水中存在大量 的细菌、病原体和其他的一些非本地的微生物。在富含铁元素的压载些外来的或新的微生物排出时,会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失调。一 般而言,这些微生物对人体有害, 一旦发生压载水的泄漏,会污染环 境、船舶,威胁人员的健康,也可能造成货物的损坏。随着人们环境 保护观念的增强,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IMO (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国际海事组织)调查结果发现,4种甲藻等有 毒藻类是通过船舶压载水传播到中国的,并造成大面积的赤潮灾害(刘 富斌,船舶,2006年8月.第4期)。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我国 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元,其中海洋生物入侵 是主要成因之一。,针对这类情况,人们很早就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以期避免有害生 物和病原体通过压载水污染其它水域或造成生态突难。早在1982年,IMO出台的《1982年4关合国海洋法/>约》(UNCLOS,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第196(1)条规定,"各国应采取一 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在其管辖或控制下使用技术而造 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或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区域引入 外来的或新的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和有害的变化";2002 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实施计划的34(b)条,意识到船舶无控制地 排放压载水和沉积物已经造成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对环境、 人类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伤害或损坏,号召各方行动起来加快制定 解决压载水引入外来生物问题的措施;目前一些国家已经采取单边行 动以防止、最大限度地减少并最终消除通过船舶进入其港口引入有害 水生物和病原体的风险,且这一问题上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急 需要制定一个全球适用的规则以及导则,使其有效实施并统一解释, 继续推进更安全、有效的压载水管理方法的发展,从而继续防止、最 大限度地减少并最终消除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在此基础上, IMO制定《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通过控制和 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以防止、最大限度地减少并最终消除有害水 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造成的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风险,并避 免此种控制造成的不必要的消极影响,并且鼓励、促进相关知识和技 术的发展;这个公约虽然美国和我国目前尚未签字,多数发达国家已 经签字,全球范围内按此条约实现压载水的管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针对大面积水体的蓝藻治理和防止外来有害水生物、病原体入侵 的技术及相应的装备和设施,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杀灭微生物和病原体速度必须很快否则,在大面积水体 中,当处理后的水再次进入本体水中,如果加入的是杀生剂,就会很 快被稀释而减弱杀菌能力,加上大量未杀灭的微生物,很快会大规模 繁殖,治理效果4艮差;如果应用于压艙水处理中,压抢水抽入和排放 通过装置只有很短的时间,如果杀灭微生物和病原体速度不够快,其处理后的水体就不能达标;(2) 、杀灭效率高《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 理公约》的规则D-2条规定的排放压载水性能标准必须满足(a) .每立方米中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50微米的可生存生物少于 IO个;且(b) .每毫升中最小尺寸小于50微米但大于或等于IO微米的可生 存生物少于10个;且(c) .作为一种人体健康标准,指标微生物应小于下述浓度(i) .有毒霍乱弧菌少于每100毫升1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或小 于每一克(湿重)浮游动物样品1个cfu;(ii) .大肠杆菌少于每100毫升250 cfu;及(iii) .肠道球菌少于每100毫升100 cfu;(3) 、对生态环境不能产生二次危害;(4) 、处理能力大大面积水体如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杀菌灭 藻的处理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船舶压舱水处理,船舶不可能长 时间停留, 一般要求单机处理能力在300M3/hr以上。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的治理技术体系,以及压舱水处理技 术体系,主要有(1)杀生药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电流电解灭菌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箱体的进水管道上感应溶液电导值的检测器,所述箱体内按照组内阳极、辅助电极、阴极的顺序安装至少一组以上的电极组,控制器判断所述电导值的大小,控制所述箱体内电极的极性、及电路连接; 所述 控制器内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导值的大小,并按照判断结果触发相应的海水电解模式单元、淡水电解模式单元、倒极电解模式单元工作; 所述海水电解模式单元,用于接收触发后,导通所述阳极、阴极的电路连接,断开辅助电极的电路连接;  所述淡水电解模式单元,用于接收触发后,将所述阴极的极性改为阳极,将所述辅助电极的极性改为阴极,导通未改变极性的阳极、改变极性的阳极、阴极的电路连接; 所述倒极模式单元,用于判断装置的运行次数、运行时间超过设定阈值后,将所述辅助 电极的极性改为阳极,导通改变极性的阳极、未改变极性的阴极的电路连接,断开未改变极性的阳极的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学良曹学磊王家君王凤娟杜清华孙盛羽刘炳言
申请(专利权)人:曹学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