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封机转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97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灌封机转瓶机构,它包括输送轨道(3),滚轮(5),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轨道(3)内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孔,各通孔内装设有顶部与安瓿瓶(4)底面贴合、底端可与顶针(2)成点接触的转子(6),顶针(2)设在固定架(1)上。通孔内亦可设转子套(7),转子(6)套于其内,一端为可与安瓿瓶(4)瓶底贴合的平面、凸面或凹面,另一端穿越于转子套(7)内所开设的通孔,其底端加工成锥形或弧面,与顶针(2)相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子间接实现了安瓿瓶与顶针之间的点接触,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实现,既减少了安瓿瓶转动时的摩擦力,又不需增加一套专门的机构,安瓿瓶封口时其高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效地保证了灌装质量。(*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药机械领域内安瓿瓶灌封机,具体涉及灌封机转瓶机构的改进。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输送轨道,滚轮,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轨道内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孔,各通孔内均装设有顶部与安瓿瓶底面贴合、底端可与顶针成点接触的转子,顶针设在固定架上,通过转子使安瓿瓶在封口时的转动具有较小的摩擦力,从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转子间接实现了安瓿瓶与顶针之间的点接触,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实现,既减少了安瓿瓶转动时的摩擦力,又不需增加一套专门的机构,安瓿瓶封口时其高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效地保证了灌装质量。图中1-固定架;2-顶针; 3-输送轨道;4-安瓿瓶;5-滚轮; 6-转子;7-转子套;8-紧定螺钉。本技术给出了实现这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输送轨道3上所开设通孔内设一转子套7,转子6套于其内,当转子套7磨损时可及时更换,转子6一端设凸台,其顶面为可与安瓿瓶4瓶底贴合的平面、凸面或凹面,该面与输送轨道3顶面在一个平面上,可与安瓿瓶4瓶底贴合,凸台底面高于转子套7顶部平面b值,使两平面之间不产生摩擦力,以免影响转子6转动的灵活性。转子6另一端为杆状结构,穿越于转子套7内所开设的通孔,可在转子套7内灵活转动,其底端加工成锥形或弧面,与顶针2形成点接触,顶针2通过紧定螺钉8固定在固定架1上。权利要求1.一种灌封机转瓶机构,它包括输送轨道(3),滚轮(5),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轨道(3)内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孔,各通孔内装设有顶部与安瓿瓶(4)底面贴合、底端可与顶针(2)成点接触的转子(6),顶针(2)设在固定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封机转瓶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轨道(3)上开设通孔内设转子套(7),转子(6)套于其内,一端为可与安瓿瓶(4)瓶底贴合的平面、凸面或凹面,另一端穿越于转子套(7)内所开设的通孔,其底端加工成锥形或弧面,与顶针(2)相触。专利摘要一种灌封机转瓶机构,它包括输送轨道(3),滚轮(5),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轨道(3)内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孔,各通孔内装设有顶部与安瓿瓶(4)底面贴合、底端可与顶针(2)成点接触的转子(6),顶针(2)设在固定架(1)上。通孔内亦可设转子套(7),转子(6)套于其内,一端为可与安瓿瓶(4)瓶底贴合的平面、凸面或凹面,另一端穿越于转子套(7)内所开设的通孔,其底端加工成锥形或弧面,与顶针(2)相触。本技术通过转子间接实现了安瓿瓶与顶针之间的点接触,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实现,既减少了安瓿瓶转动时的摩擦力,又不需增加一套专门的机构,安瓿瓶封口时其高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效地保证了灌装质量。文档编号B67C3/02GK2543942SQ0222408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唐岳, 曾凡云 申请人:长沙楚天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封机转瓶机构,它包括输送轨道(3),滚轮(5),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轨道(3)内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孔,各通孔内装设有顶部与安瓿瓶(4)底面贴合、底端可与顶针(2)成点接触的转子(6),顶针(2)设在固定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岳曾凡云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楚天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