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线圈、壳体、固定载座以及振动部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固定载座上,且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振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之间;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振动部件上,且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线圈之间;其中,当所述线圈内电流变化时,由于所述第二磁铁受到磁力的改变,进而带动所述振动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该马达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
,更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马达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般的马达由上下弹片固定住马达中的振动部件,将线圈固定在其振动部件上,利用电磁力驱动振动部件进行直线运动。并利用上下弹片实现回位运动。传统的马达需要采用上下弹片来辅助线圈控制振动部件的振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马达,该马达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线圈、壳体、固定载座以及振动部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固定载座上,且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振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之间;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振动部件上,且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线圈之间;其中,当所述线圈内电流变化时,由于所述第二磁铁受到磁力的改变,进而带动所述振动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侧壁以及腔室,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以及所述线圈均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内壁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振动部件包括:第一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朝向所述固定载座一侧表面的振动凹槽;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朝向所述第一磁铁一侧的表面;所述固定载座包括:限位凸起结构,所述限位凸起结构位于所述振动凹槽内。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振动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朝向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磁铁接触;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磁铁朝向所述第二磁铁的表面之间。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限位凸起结构在所述振动凹槽内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振动部件的最大振动距离。 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固定载座还包括:第二底座以及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第二底座朝向所述第一内壁的表面;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限位凸起结构之间。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限位凸起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是同性磁极相对设置,或是异性磁极相对设置。优选的,在上述马达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振动部件与所述固定载座之间的弹性缓冲部件。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马达,该马达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线圈、壳体、固定载座以及振动部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固定载座上,且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振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之间;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振动部件上,且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线圈之间;其中,当所述线圈内电流变化时,由于所述第二磁铁受到磁力的改变,进而带动所述振动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该马达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一般的马达由上下弹片固定住马达中的振动部件,将线圈固定在其振动部件上,利用电磁力驱动振动部件进行直线运动。并利用上下弹片实现回位运动。传统的马达需要设置上下弹片的弹性结构,且需要对应的机械结构固定上下弹片,导致马达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马达,是现阶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所述马达可以为音圈马达。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该马达包括:第一磁铁11、第二磁铁12、线圈14、壳体18、固定载座15以及振动部件13;所述壳体18包括:第一内壁16,所述第一内壁16与所述固定载座15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11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壁16上;所述线圈14固定在所述固定载座15上,且所述线圈14与所述第一磁铁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振动部件13位于所述第一内壁16与所述固定载座15之间;所述第二磁铁12固定在所述振动部件13上,且所述第二磁铁12位于所述第一磁铁11与所述线圈14之间;其中,当所述线圈14内电流变化时,由于所述第二磁铁12受到磁力的改变,进而带动所述振动部件13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本专利技术在马达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磁铁固定在所述振动部件13上,去除了现有技术中马达的上弹片以及下弹片,在所述第一内壁16处增加一个固定磁铁,利用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替代了弹片的弹力。同时,在所述固定载座15上安装线圈,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利用线圈电流的变化,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利用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进而驱动所述振动部件13运动。本结构设计简单,运动部件之间不需要弹片机械连接,并且,去除掉上弹片以及下弹片的马达配件减少很多,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马达中所述壳体18还包括:侧壁17以及腔室,所述第一磁铁11、所述第二磁铁12以及所述线圈14均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侧壁17与所述第一内壁16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马达中所述振动部件13包括:第一底座13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32朝向所述固定载座15—侧表面的振动凹槽;所述第二磁铁12位于所述第一底座132朝向所述第一磁铁11 一侧的表面;所述固定载座15包括:限位凸起结构151,所述限位凸起结构151位于所述振动凹槽内。所述振动部件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32朝向所述第一内壁16的第一凸起结构131;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1—端与所述第一底座132连接,另一端伸至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磁铁11接触,所述第一磁铁11位于所述侧壁17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1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内壁16与所述第一磁铁11朝向所述第二磁铁12的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1与所述第一底座13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塑造来形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线圈、壳体、固定载座以及振动部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壁上;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固定载座上,且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振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固定载座之间;所述第二磁铁固定在所述振动部件上,且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线圈之间;其中,当所述线圈内电流变化时,由于所述第二磁铁受到磁力的改变,进而带动所述振动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荣富,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