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光配向电路及液晶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81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公共电极与第二公共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公共电极与第四公共电极;第一场效应晶体管,其源区连接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其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公共电极;以及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当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或所述第四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出现异常时,所述第一焊盘通电以使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三公共电极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能够提供正常液晶光配向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液晶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光配向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以及一种应用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的液晶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光配向技术是指在给液晶面板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照射,促使液晶中的单体反应,使液晶分子形成预倾角,从而达到液晶光配向的目的。液晶面板包括CF(Color Filter,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层及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CF基板和TFT基板上分别设有氧化铟锡透明电极层,且其氧化铟锡透明电极层的表面均设有聚酰亚胺配向膜,CF基板和TFT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中含有单体,当给液晶面板的CF基板和TFT基板通电(即施加电压)并进行紫外光照射时,其液晶层中的单体将发生反应,使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以预定的倾斜角度整齐排列,从而达到液晶光配向的目的。目前,该液晶光配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TFT-1XD行业中。现有技术中,同一块液晶光配向面板上包括若干液晶面板和若干施加电压点位组,每一液晶面板分别对应一个施加电压点位组,每一施加电压点位组包括Odd(奇电极)、Even(偶电极)、R(Red,源极红色像素电极)、G(Green,源极绿色像素电极)、B(Blue,源极蓝色像素电极)、Com(公共电极),各施加电压点位组中的Odd、Even、R、G、B、Com与相应液晶面板的Odd、Even、R、G、B、Com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根据产品的布线(layout)设计及产品的测试优化,阵列测试(Array Test)走线与液晶光配向走线常常具有相同的线路。同时,根据液晶面板的生产及测试过程,需要先进行阵列测试,再进行液晶光配向。阵列测试由于机台静电荷的积累容易发生ESD(Electrc)-Static discharge,静电击伤)问题,因此当阵列测试走线因静电击伤发生线路故障(例如R/G/B与Com线路短路)时,与阵列测试具有相同线路的液晶光配向走线容易因上述故障导致电压被拉低,使液晶在进行光配向时产生配向异常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正常液晶光配向电压的液晶光配向电路以及一种应用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的液晶面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第三公共电极和第四公共电极,所述第三公共电极与所述第四公共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连接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公共电极;以及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当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第四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出现异常时,所述第一焊盘通电以使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三公共电极导通。其中,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还包括第二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其中,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还包括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焊盘均位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焊盘均位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三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其中,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第一奇电极与第二奇电极,所述第一奇电极与所述第二奇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第三奇电极与第四奇电极,所述第三奇电极与所述第四奇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第三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连接所述第二奇电极,所述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奇电极;所述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连接至所述第一焊盘。其中,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第一偶电极与第二偶电极,所述第一偶电极与所述第二偶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两侧的第三偶电极与第四偶电极,所述第三偶电极与所述第四偶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第四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四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连接所述第二偶电极,所述第四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偶电极;所述第四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连接至所述第一焊盘。其中,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还包括第五场效应晶体管和第六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五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所述第五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奇电极,所述第五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所述第六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所述第六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偶电极,所述第六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或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配向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并排的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由于添设了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使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可以在发生部分线路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对单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或者所述第四公共电极)通电,同时为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提供正常的液晶光配向电压,降低了由于线路故障而导致的液晶光配向异常的风险,提尚了广品良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了所述液晶光配向电路的液晶面板,可在部分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提供正常的液晶光配向电压,具有$父尚的广品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另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包括:[0038I 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位于所述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光配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第三公共电极和第四公共电极,所述第三公共电极与所述第四公共电极相连接且均连接至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区连接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区连接所述第三公共电极;以及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区,当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出现异常或者所述第四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出现异常时,所述第一焊盘通电以使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三公共电极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