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继良专利>正文

气压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000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千斤顶,它是一种以充气完成千斤顶效果的气压袋千斤顶,它包括一气压袋、一止滑垫、一安全阀和一导气管。利用汽车的排气作用将气压袋经由导气管予以充气,使其膨胀鼓起成圆桶状以顶高车身,以便完成汽车维修工作。收藏时,体积小,不占空间,而且具有构造简单、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以充气完成千斤顶效果的气压袋千斤顶。在现代社会中,汽车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洽商、旅游还是其它活动,汽车都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在赶忙中或者在欢乐的旅途中,车辆爆胎以及陷入沟渠、凹凸地、污泥地和沙地等问题,不仅煞风景更是驾驶员常感头痛的问题,然其现象又无法避免。或者车子在特殊的情况下,欲予以解决其困扰,因此总得自备工具等以备所需,或者在雪地行驶时,轮胎加链条,皆需要千斤顶之类的工具。在市售的千斤顶型式中有螺旋式千斤顶、油压式千斤顶,其使用上常占空间,以致携带不便,且使用不便且费力。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收藏体积小、不占空间,且造价低廉优点的气压袋千斤顶。本技术的一种气压袋千斤顶,它包括一气压袋、一止滑垫、一安全阀、一导气管等元件;其中一气压袋在其下端装置一防止气压袋膨胀后因表面平滑而容易与地面发生滑动的止滑垫,另在气压袋的侧端设一具有单向控制气体的安全阀,且于安全阀之上装设一导气管;其特征在于气压袋置于车身之下,利用导气管的一端承接于汽车本身的排气口,当气体借助导气管充满在气压袋内时,则气压袋膨胀鼓起成圆桶状而顶起车身。本技术的进一步构造、特征及目的,通过下文举一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的说明,将可为熟悉此技术的人完全了解,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压袋千斤顶的实施例图。图2是本技术气压袋千斤顶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气压袋千斤顶的使用示意图。请参阅图2,该图是本技术气压袋千斤顶的剖面结构图,如图所示,其主要包括一气压袋10、一止滑垫20、一安全阀30、一导气管40(见图1)等元件。气压袋10是一具可胀、缩的空心密闭式囊袋子,当充气膨胀时呈圆桶柱状,作为顶高车体或物品的主体;止滑垫20设于气压袋10的下端以防止气压袋膨胀后因表面平滑而容易与地面发生滑动;安全阀30设于气压袋10的侧端它连结导气管40使气体一经装入后,则受该阀的单向控制使气体受到止回而不泄出,确保短时间内充满气压袋所需的气体,并可将阀门开启,以泄出袋内的气体;导气管40以其一端接于气压袋10的安全阀30上,另一端则可承接汽车的排气管。该安全阀的操作方式如下请参阅图1,该图是本技术气压袋千斤顶的实施例图,如图所示,导气管40承接于汽车排气管口,此时汽车所排出的气体则经由导气管40充入气压袋10之中,在汽车之下的气压袋10,受气体充入影响,膨胀鼓起成圆桶状,而顶高车身。因此,其使用极为便利,而构造简便亦使携带轻便和使制造成本降低。请参阅图3,该图为本技术气压袋千斤顶的另一动作例图。如图所示的汽车不慎陷入水沟时,本创作除可顶起之外尚可移位,当车轮陷入水沟时,使用本技术充气后将车顶起,这时可从侧边施加外力于车体上以使车轮离开水沟后在靠近平坦路面的适当处放下,本千斤顶在此时虽已变形,但其并不会因此发生气爆,因此依然能够承受车体的重量而达到完全实用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气压袋千斤顶,它包括一气压袋、一止滑垫、一安全阀、一导气管等元件;其中所述气压袋在其下端装置一个防止气压袋膨胀后因表面平滑而容易与地面发生滑动的止滑垫,另在气压袋的侧端设一具有单向控制气体的安全阀,且于安全阀之上装设一导气管;其特征在于气压袋置于车身之下,利用导气管的一端承接于汽车本身的排气口,当气体借助导气管充满在气压袋内时,气压袋膨胀鼓起成圆桶状而顶起车身。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千斤顶,它是一种以充气完成千斤顶效果的气压袋千斤顶,它包括一气压袋、一止滑垫、一安全阀和一导气管。利用汽车的排气作用将气压袋经由导气管予以充气,使其膨胀鼓起成圆桶状以顶高车身,以便完成汽车维修工作。收藏时,体积小,不占空间,而且具有构造简单、携带方便,制造成本低的特点。文档编号B66F1/00GK2088999SQ9120706公开日1991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廖继良 申请人:廖继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袋千斤顶,它包括:一气压袋、一止滑垫、一安全阀、一导气管等元件;其中:所述气压袋在其下端装置一个防止气压袋膨胀后因表面平滑而容易与地面发生滑动的止滑垫,另在气压袋的侧端设一具有单向控制气体的安全阀,且于安全阀之上装设一导气管;其特征在于:气压袋置于车身之下,利用导气管的一端承接于汽车本身的排气口,当气体借助导气管充满在气压袋内时,气压袋膨胀鼓起成圆桶状而顶起车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继良
申请(专利权)人:廖继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