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起重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86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柱塞泵15的油压回路结构的简化,柱塞泵15的操作机构的简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机器小型化的实现。对于借助柱塞泵15来驱动装卸用油缸的油压起重机装置,在进出柱塞泵15的油缸主体33内部的柱塞19上,设置柱塞头35,通过柱塞头35,使油缸33的内部形成加压室36和背压室37。设置一个使加压室36和背压室37短路,造成柱塞19的排放油量的变化而使油缸5进行慢升动作的切换阀41,以及设置一个在油缸5的工作油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使切换阀41得以开动的操作件47。具有以上特点的油压起重机的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压起重器装置,该装置设置在例如将货物装在托盘上搬运的托盘装卸车和使货物或操作台对高位置升降的升降装卸车等装卸作业车中。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的技术是在台车上安装升降自如的载重台,同时利用柱塞泵宋驱动使载重台上升的油缸。然而,改变载重台上升速度时,或设置能力不同的多个柱塞泵,选择其中一个加以使用,或改变柱塞泵的操作深度,来控制使油缸工作的柱塞泵油流量,由此造成难以进行柱塞泵结构简化、柱塞泵操作机构简化、连接油缸与柱塞泵的油压回路简化等问题,并且还存在不能方便的谋求降低制造成本、简化结构和小型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油压起重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油压起重器装置,利用柱塞泵驱动装卸用油缸,在柱塞上设置柱塞头,使其进出柱塞的油缸主体,从而通过柱塞头在油缸主体内部形成加压室和背压室,并且设置了利用使加压室和背压室短路造成柱塞的排油的变化使油缸进行慢升动作的换向阀以及设置了在油缸的工作油压为一定压力以上时起动换向阀的操作件。油缸的工作油压大到一定值以上时,操作件将换向阀快速切换到开放状态,由于柱塞直径和柱塞头直径的差,造成柱塞头一个行程排出的油量多于柱塞一个行程排出的油量,使柱塞泵一个行程的油缸工作速度不同,不需要例如设置多个柱塞泵,也不需要更改柱塞泵的操作深度,来控制使油缸工作的柱塞泵的油流量,就能方便的进行柱塞泵和油压回路结构的简化以及该泵操作结构的简化等,便于求得制造成本降低和小型化。另外,在柱塞泵排出油压达到一定值以上时,滑阀反抗弹簧向上移动,设置一个能借助滑阀的移动而与操作杆碰接得以起动的检验阀(切换阀),并可将滑阀和操作杆紧凑地装在柱塞的轴芯部。柱塞中装入换向阀和操作杆,并且可从柱塞外侧自由调整操作杆位置。可从柱塞外侧调整操作杆位置,使切换阀能改变切换的油缸工作油压,从而不分解柱塞泵就能设定切换为慢升操作或快升操作时的油缸工作油压。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托盘式装卸车的总体侧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油缸部的侧视图。图4是柱塞泵部的侧视图。图5是柱塞泵部的分解说明图。图6是油压座部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油压回路图。图9是柱塞泵的工作说明图。图10是柱塞泵的工作说明图。图11是升降式装卸车的总体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图13是柱塞泵部的侧视图。图14是图13中柱塞泵部的放大图。图15是油压座的俯视图。图16是15的剖切俯视图。图17是油压回路图。图18是显示图11的变换例的总体侧视图。符号说明5为油缸,15为柱塞泵,19为柱塞,33为油缸主体,35为柱塞头,36为加压室,37为背压室,39为滑阀,41为回流切换阀(切换阀,单向阀),44为背压弹簧(弹簧),47为操作杆(操作件)具体实施方式图中,1是前端安装行驶用前轮2.2,并使该轮可向下伸出的双叉形叉台,3是在下部通过行走用的后轮4.4的轴部,且支撑住叉台1的后端,并使其升降的起重装置。5是将后轮4.4通过车轴6组装到下端的油缸头5b处的油缸。7是通过球体9连接所述叉台1的支撑部8的滑枕形活塞,10是大致水平地固定支持在所述油缸5的中间的油压座,11是旋转自如地设置在所述油压座10下方的油缸5周侧部使上述活塞7成正比地上移并且连接前轮2伸出的臂12和杆13的支撑板,14是固定设置在所述油压座10上表面的油缸5周侧的油箱,15是将压油送到所述油缸的柱塞泵,16是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箱14背部上方的手柄角撑架,17是通过旋转支点销18支持在所述角撑架16上并且用轴支撑所述泵15的柱塞19连接的加压轮20的手柄架,21是上端部设置环行握持部21a,并且隔根端连接固定在所述手柄架17上的升降操作和推拉操作用的手柄,22是因为垂直支持手柄21以便使柱塞19伸出的复位弹簧,通过角撑架16将所述手柄21垂直支持在所述油箱14上,使其后倾自如。如图4至图8所示,在上述油压座上设置升降操作阀23和防过载阀24。而且,通过所述操作阀23的吸入球或通过所述操作箱23的压力球28,分别将油箱孔26连通泵孔27,将所述泵孔27连通油缸孔29。在所述压力球28与封入该球的塞体30间的背压室里以阀座为中介设置节制球31,同时在塞体30与节制球31之间张设复位弹簧,利用该弹簧力使节制球31碰接压力球28,从而所述柱塞泵15工作时通过吸入球31碰接压力球28,从而所述柱塞泵15工作时通过吸入球25将油箱14的工作油吸入柱塞泵15,并反压复位弹簧,使压力球28开放,将来自泵15的压油送到油缸5。所述操作阀23设置压出用的推杆32,借助所述手柄21上端侧中压出柄33的操作,压进推杆32,从而先仅维持吸入球25开放,将操作阀23切换成中间状态,以便使柱塞泵15空转。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压入所述推杆32,使吸入球25与压力球28碰接,用以反抗来自油缸5的返回油压,使压力球28开放,将油缸孔29连通到油箱孔26,利用压力球28与节制球31形成的油压节制作用以希望的流压使油缸5中的压油回到油箱14。将所述柱塞泵15的圆筒形油缸主体33的下端焊接并固定在油压座10上,并且在油缸主体33的上端侧用装卸自如的螺纹固定油缸头34,通过油缸头34在插入油缸主体33中的柱塞19的下端处形成柱塞头35的整体,利用该柱塞头35将油缸主体33内部上下隔开,从而在油缸主体33内部的下侧形成加压室36,上侧则形成背压室37。还在柱塞19的下端侧设置连通加压室36和背压室37的通路38。在所述通路38处内装滑动自如的滑阀39,并且沿所述滑阀39的轴心方向形成通孔40,同时所述滑阀39内,配备插入所述通孔40且碰接滑阀39的滑座的回流用切换阀41,配备将所述回流用切换阀41弹压到滑阀39的滑座上的回流弹簧42,配备用螺纹固定在所述滑阀39上并且支持回流用切换阀41和回流用弹簧42的弹簧垫圈43。还在柱塞19的通路38中内装将滑阀39弹压到加压室36侧的背压弹簧44以及固定在柱塞19上支撑滑阀39的垫圈45。在柱塞19上端侧的轴心部设置连通所述通路38的插入孔46,使插入孔46在所述柱塞19上方的外侧端开口,同时设置从所述插入孔46的上方开口旋入操作杆47,将防止操作杆47空转的锁紧螺钉48,旋入所述插入孔46,在所述插入孔46的上方开口处旋入封锁该部的插塞49和防漏油球50。通过操作手柄21,反抗复位弹簧22,按压柱塞19,在叉台1承载小时,压送到油缸5中的加压室36的油压低,此时为轻负载作业。轻负载作业时,由于背压弹簧44维持滑阀39连接垫圈45,同时滑阀39内的回流用弹簧42维持回流用切换阀41与滑阀39的滑座连接,使滑阀39的通孔40为关闭状态,使加压室36中的油通过压力球28由柱塞头5被压送到油缸5中,加大柱塞19一个行程的活塞7上升尺寸,使叉台1进行快升动作。又,如图7,图8所示,与吸入球25并行地设置辅助吸入阀25a,从而在柱塞19借助复位弹簧22退出时,通过吸入球25和吸入阀25a两者将油箱14的油吸入加压室36,并可利用吸入阀25a弥补吸入球25的油吸入量不足。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通过操作手柄21反抗复位弹簧22按压柱塞19,在叉台1承载重时,压送到油缸5中的加压室36的油压高,呈重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利用柱塞泵来驱动装卸用油缸的一种液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出柱塞泵油缸的柱塞上设置柱塞头,通过此柱塞头在油缸内部形成加压室和背压室,另外,特设一个换向阀通过起动此换向阀,可使加压室和背压室短路造成柱塞的排油量发生变化促使油缸进行慢升动作,并且又设置了一个起动换向阀的操作件,用来保证工作油压达到一定压力以上时,换向阀能被启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均池测吉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奥田屋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