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注塑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633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立式注塑机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的顶面设有注胶口,上模上设有凸出的型芯;下模上设有内凹的型腔,型腔与所述型芯配合将产品注塑成型,注胶口与注胶通道贯穿将注塑材料流入到型腔与型芯之间;型腔分为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第一型腔上设有铁件埋入限位部,与铁件埋入限位部贯穿的为拉线限位槽;第二型腔的结构与第一型腔相同,第二型腔中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与第一型腔中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相反;型芯也分为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第一型芯与第一型腔配合,第二型芯与第二型腔配合。上述结构的改进,一方面能够快速实现铁件埋入,另一方面能够一次完成两个产品注塑,提高了注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注塑机模具
技术介绍
拉线包胶产品是将拉线进行包胶注塑,并且在产品中埋入铁件制成的,根据产品特性和工艺流程,采用立式注塑机进行注塑。因为,拉线的长度较长,为了方便注塑,在模具中需要设计专门对拉线限位固定的组件,并且传统的注塑模具一次只能注塑一个产品成型,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注塑效率,需要从模具、注塑设备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立式注塑机模具,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设计合理,每次注塑能完成两个产品注塑,提高了注塑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立式注塑机模具,其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顶面设有注胶口,所述上模上设有凸出的型芯;下模,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配合使用,所述下模上设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配合将产品注塑成型,所述注胶口与注胶通道贯穿将注塑材料流入到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之间;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的结构轮廓与产品注塑部分的外形相同,所述第一型腔上设有铁件埋入限位部,注塑时埋入的铁件放置在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与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贯穿的为拉线限位槽,注塑时拉线放置在所述拉线限位槽中;所述第二型腔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型腔相同,所述第二型腔中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型腔中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相反;所述型芯包括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所述第一型芯与所述第一型腔配合,所述第二型芯与所述第二型腔配合;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连接至所述第一型腔的拉线限位槽端,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弧形导槽,拉线由所述拉线限位槽中出来后进入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由其限位;所述第二限位块连接至所述第二型腔的拉线限位槽端,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端面设有第二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导槽的弯曲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还包括分胶流道,所述分胶流道贯穿在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所述分胶流道的中间连接至所述注胶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上模包括顶板和上模本体,所述注胶口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型芯设置于所述上模本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上模本体上还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能够伸入至所述下模中的凹槽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下模包括底板和下模本体,所述型腔设置在所述下模本体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下模本体上,当所述上模与下模合并时,所述凸块伸入至所述凹槽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模本体之间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气动顶针、气动顶针固定座以及顶板,所述气动顶针固定座将气动顶针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气动顶针驱动所述顶板顶升所述上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顶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出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侧边,两个所述顶出机构在所述下模上对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还包括两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柱和套设在所述导柱上的弹簧,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气动顶针的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还设有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合并时锁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上模上设有四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突出的方向与所述型芯突出的方向相同,所述下模上设有四个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伸入至所述限位孔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在上模的顶面设有注胶口,上模上设有凸出的型芯;下模上设有内凹的型腔,型腔与所述型芯配合将产品注塑成型,注胶口与注胶通道贯穿将注塑材料流入到型腔与型芯之间;该模具一次注塑成型能够完成两个产品加工,因此将型腔分为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第一型腔的结构轮廓与产品注塑部分的外形相同,第一型腔上设有铁件埋入限位部,注塑时埋入的铁件放置在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与铁件埋入限位部贯穿的为拉线限位槽,注塑时拉线放置在所述拉线限位槽中;第二型腔的结构与第一型腔相同,第二型腔中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与第一型腔中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相反;因为型芯与型腔配合,型芯也分为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第一型芯与第一型腔配合,第二型芯与第二型腔配合。上述结构的改进,一方面能够快速实现铁件埋入,另一方面能够一次完成两个产品注塑,提高了注塑效率。其二、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设计合理,适应于立式注塑机使用,因为产品的拉线较长,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具上设计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两个限位块对拉线进行限位。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1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模,2-下模,3-分胶流道,101-顶板,102-上模本体,103-注胶口,104-第一型芯,105-第二型芯,106-凸块,107-限位柱,201-底板,202-下模本体,203-第一型腔,204-铁件埋入限位部,205-拉线限位槽,206-第一限位块,207-第一弧形导槽,208-第二型腔,209-第二限位块,210-第二弧形导槽,211-凹槽,212-气动顶针固定座,213-气动顶针,214-顶板,215-导向机构,216-限位孔,217-锁死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立式注塑机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两部分,上模1与下模2相叠配合使用。其中上模1设有型芯,下模2设有型腔,当上模1与下模2对合在一起时,上述型芯和型腔吻合且两者之间的间隙形状即为注塑产品的模型形状。在上述上模1的顶面设有注胶口 103,上述上模1上设有凸出的型芯;上述下模2与上述上模1配合使用,上述下模2上设有内凹的型腔,上述型腔与上述型芯配合将产品注塑成型,上述注胶口 103与注胶通道贯穿将注塑材料流入到上述型腔与上述型芯之间。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述上模1顶板101和上模本体102,上述注胶口 103设置在上述顶板101上,上述型芯设置于上述上模本体102上,上述注胶口 103与注胶通道贯穿于上述顶板101和上模本体102之间。并且,在上述上模本体102上还设有凸块106,上述凸块106能够伸入至上述下模2中的凹槽211中,上述凸块106的截面为“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式注塑机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注塑机模具,其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顶面设有注胶口,所述上模上设有凸出的型芯;下模,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配合使用,所述下模上设有内凹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配合将产品注塑成型,所述注胶口与注胶通道贯穿将注塑材料流入到所述型腔与所述型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的结构轮廓与产品注塑部分的外形相同,所述第一型腔上设有铁件埋入限位部,注塑时埋入的铁件放置在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与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贯穿的为拉线限位槽,注塑时拉线放置在所述拉线限位槽中;所述第二型腔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型腔相同,所述第二型腔中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型腔中所述铁件埋入限位部的方向相反;所述型芯包括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所述第一型芯与所述第一型腔配合,所述第二型芯与所述第二型腔配合;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连接至所述第一型腔的拉线限位槽端,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弧形导槽,拉线由所述拉线限位槽中出来后进入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由其限位;所述第二限位块连接至所述第二型腔的拉线限位槽端,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端面设有第二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导槽的弯曲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钦吴当敬谈春峰戴维波田厚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源盛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