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312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设有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上设有注油孔,油箱上连接有供油油路和回油路,供油油路和回油路的一端连接,供油油路上设有油泵,回油路上设有溢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将油箱与移动平台相结合,针对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使用。使用时,移动至工作区,使用完成后再移出工作区,灵活性较强,且具有稳定的油压控制。不仅给锅炉的点火提供了方便,同时,解除了易燃易爆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油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无燃油电站褐煤机组来说,由于为了提高其安全性,取消了燃油系统,但是,在直吹式制粉系统启动时需要大量的热风,而对于高水分的褐煤来说,一般需要更高温度的热风。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风道油枪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利用煤粉启动锅炉的目的。但是,在无燃油电站没有燃油系统,在风道油枪加热时需要配备额外的油箱,而目前,并没有专为无燃油电站使用的供油系统,因此,现急需一种供油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燃油电站中,并没有专为无燃油电站使用的供油系统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供油系统;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油箱上连接有供油油路和回油路,所述供油油路和所述回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油油路上设有油栗,所述回油路上设有溢流阀。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油箱和所述油栗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移动滚轮。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顶部连接有阻火通气帽。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侧壁上连接有液位计。进一步的,所述供油油路上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油栗与所述油箱和所述供油油路连接处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底部设有排污口。进一步的,所述油栗的电机为防爆电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移动平台带动油箱作为移动的供油系统,需要启动锅炉时,通过移动平台将油箱移动至工作区,为风道油枪提供燃油,完成锅炉启动,当启动完成后,再将移动平台和油箱移出工作区,其中,在油箱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溢流阀对系统进行油压调节,得到稳定的点火油压。该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将油箱与移动平台相结合,针对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使用。使用时,移动至工作区,使用完成后再移出工作区,灵活性较强,且具有稳定的油压控制。不仅给锅炉的点火提供了方便,同时,解除了易燃易爆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2、注油孔;3、油栗;4、溢流阀;5、支撑板;6、移动滚轮;7、阻火通气帽;8、液位计;9、过滤器;10、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设有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箱I,油箱I上设有注油孔2,油箱I上连接有供油油路和回油路,供油油路和回油路的一端连接,供油油路上设有油栗3,回油路上设有溢流阀4。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移动平台带动油箱I作为移动的供油系统,需要启动锅炉时,通过移动平台将油箱I移动至工作区,为风道油枪提供燃油,完成锅炉启动,当启动完成后,再将移动平台和油箱I移出工作区,其中,在油箱I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溢流阀4对系统进行油压调节,得到稳定的点火油压。该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将油箱I与移动平台相结合,针对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使用。使用时,移动至工作区,使用完成后再移出工作区,灵活性较强,且具有稳定的油压控制。不仅给锅炉的点火提供了方便,同时,解除了易燃易爆的问题,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设有供油系统;供油系统包括油箱I,油箱I上设有注油孔2,油箱I上连接有供油油路和回油路,供油油路和回油路的一端连接,供油油路上设有油栗3,回油路上设有溢流阀4。移动平台包括用于支撑油箱I和油栗3的支撑板5,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移动滚轮6。在供油装置中设置移动平台的目的是完成对油箱I的支撑,同时,能够完成油箱I的移动。其中,移动平台可采用轨道、滚轮、传送带等方式移动油箱I,其中,优选的,通过设置移动滚轮对油箱I进行移动。拉动支撑板5,即可驱动移动滚轮6,其中,可设置相应的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5移动。采用移动滚轮6的方式,灵活性较强,更方便移动。油箱I的顶部连接有阻火通气帽7。阻火通气帽7是进一步保证油箱I安全的设备,其可以确保油箱I的透气安全,防止油气溢出着火,起到阻碍火焰蔓延到油箱I内部的作用,通过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设置在油箱I的顶部。由于供油装置对于工作环境安全要求较高,因此,相应的供油设备的油箱I也需要确保其安全性,使整体环境更安全。油箱I的侧壁上连接有液位计8。液位计8的作用是能够随时观察油箱I内油量的剩余量,当液位较低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注油孔2向油箱I内进行补油,确保油箱I内的油量,从而使供油系统可正常连续的工作。供油油路上设有过滤器9,过滤器9位于油栗3与油箱I和供油油路连接处之间。通过设置过滤器9,可以对油进行过滤,将其内的杂志过滤出,避免进入使用的设备中,提高油的纯度可以保护阀门及相应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油箱I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0。排污口10上设有排污管路,在排污管路上设置阀门,将排污口 10设置在油箱I的最底部,可将油箱I内的沉淀杂货排出,保证油箱I内部的洁净。优选的,油栗3的电机为防爆电机。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防爆电机的安全系数更高,保证了供油装置能够安全连续工作。具体使用时:将油箱I内注满有或确保油箱I内的油量充足,拉动支撑板5,通过支撑板5带动移动滚轮6转动,进而将油箱I送入到工作环境中,将供油油路连接风道油枪,为风道油枪供油,其中,通过溢流阀4的作用,使得油箱I为风道油枪提供稳定的油压。当完成锅炉的启动之后,将该供油装置撤离工作区即可。此种结构方式,利用移动平台的可移动性及溢流阀4的油压调节能力,得到了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在能够完成供油的前提下,也确保了无燃油电站的安全性。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供油系统; 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I),所述油箱(I)上设有注油孔(2),所述油箱(I)上连接有供油油路和回油路,所述供油油路和所述回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油油路上设有油栗(3),所述回油路上设有溢流阀(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油箱和所述油栗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移动滚轮(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I)的顶部连接有阻火通气帽(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I)的侧壁上连接有液位计(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油路上设有过滤器(9),所述过滤器(9)位于所述油栗(3)与所述油箱(I)和所述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移动油压可调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供油系统;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上设有注油孔(2),所述油箱(1)上连接有供油油路和回油路,所述供油油路和所述回油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油油路上设有油泵(3),所述回油路上设有溢流阀(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天成张玉锋王秋粉王毅岩宋继坤姜志军孔令旗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