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826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属于机械支撑部件技术领域。针对现有轴承不能兼顾润滑和散热的问题,所述轴承座包括一体设置的底座和承座外圈及套设于轴承座外圈的轴承座内圈;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轴承座端盖,两个轴承座端盖上相对开设中心孔,且中心孔直径大于轴承座内圈内径且小于轴承座内圈外径;两个轴承座端盖相对固定于轴承座内圈和轴承座外圈的两个端面,且四者共同围成一个密封结构的环形腔体,该环形腔体内填充有润滑油;轴承座内圈垂直开设有连通环形腔体的内圈油孔,内圈油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轴承座外圈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环形腔体的外圈进油孔和外圈出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安装振动压路机中振动轮轴端部的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座,具体地说是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
技术介绍
振动压路机是道路施工中用于压实路面的重要设备,振动压路机以振动轮触地,以一定的伴随有高频振动的线性载荷对铺筑层材料施加滚压力,随着滚压次数的增加,材料被逐渐压实。振动轮是实现振动压实作用的极其重要的部件。目前,振动轮内的轴承都是安装在轴承座内。轴承在运转情况下一方面需要润滑,另一方面还会产生热量。对于高速大载荷工况下工作的无油封轴承,高温会使涂抹在轴瓦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润滑脂迅速融化流失;对于有油封的轴承,融化的润滑脂不仅增大了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摩擦系数,同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的散发。当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时,无论轴承是否有油封,都会降低的轴承抗疲劳强度,加快轴承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轴承不能兼顾润滑和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包括底座、轴承座外圈和轴承座内圈,所述底座一体设置于轴承座外圈的下方,所述轴承座内圈与所安装轴承的外圈固定配合;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所述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上相对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大于轴承座内圈的内径且小于轴承座内圈的外径;所述轴承座内圈套设于轴承座外圈,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相对固定于轴承座内圈和轴承座外圈的两个端面,且第一轴承座端盖、轴承座外圈、第二轴承座端盖和轴承座内圈共同围成一个密封结构的环形腔体,该环形腔体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轴承座内圈与轴承的配合接触面上开设有连通环形腔体的内圈油孔,且内圈油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所述轴承座外圈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环形腔体的外圈进油孔和外圈出油孔。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轴承座端盖与轴承座内圈、轴承座外圈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轴承座端盖与轴承座内圈、轴承座外圈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优选,所述外圈进油孔开设于轴承座外圈的顶部,外圈出油孔开设于轴承座外圈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储油槽,该储油槽位于外圈轴承座的外圈出油孔正下方。优选,所述内圈油孔的个数为六个,六个内圈油孔环形等间距的开设于内圈轴承座。本技术的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第一轴承座端盖、轴承座外圈、第二轴承座端盖和轴承座内圈共同围成的环形腔体来盛装润滑油,且在轴承座外圈上开设连通外界和环形腔体的外圈进油孔和外圈出油孔,在轴承座内圈上开设连通轴承外圈和环形腔体的内圈油孔,通过润滑油的不断注入和流出实现对轴承的润滑作用,通过润滑油还带走轴承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间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附图2是图1的结构左视图;附图3是图1去掉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一密封圈的结构主视图;附图4是图3的结构剖视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底座,2、轴承座外圈,3、轴承座内圈,4、第一轴承座端盖,5、第二轴承座端盖,6、中心孔,7、环形腔体,8、内圈油孔,9、外圈进油孔,10、外圈出油孔,11、储油槽,12、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作以下详细说明。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其结构包括底座1、轴承座外圈2和轴承座内圈3,所述底座1一体设置于轴承座外圈2的下方,所述轴承座内圈3与所安装轴承的外圈固定配合。所述轴承座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轴承座端盖4和第二轴承座端盖5,所述第一轴承座端盖4和第二轴承座端盖5上相对开设有中心孔6,所述中心孔6的直径大于轴承座内圈3的内径且小于轴承座内圈3的外径。所述轴承座内圈3套设于轴承座外圈2,第一轴承座端盖4和第二轴承座端盖5通过螺栓相对固定于轴承座内圈3和轴承座外圈2的两个端面,且第一轴承座端盖4、轴承座外圈2、第二轴承座端盖5和轴承座内圈3共同围成一个密封结构的环形腔体7,该环形腔体7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轴承座内圈3与轴承的配合接触面上环形等间距的开设有连通环形腔体7的内圈油孔8,且内圈油孔8的个数为六个。所述轴承座外圈2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环形腔体7的外圈进油孔9和外圈出油孔10,所述外圈进油孔9开设于轴承座外圈2的顶部,外圈出油孔10开设于轴承座外圈2的底部。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轴承座端盖4与轴承座内圈3、轴承座外圈2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第二轴承座端盖5与轴承座内圈3、轴承座外圈2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为了节约资源,保证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整洁,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储油槽11,该储油槽11位于外圈轴承座的外圈出油孔10正下方。将轴承安装在本技术的轴承座内圈3里,然后通过轴承座外圈2的外圈进油孔9向环形腔体7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轴承座内圈3的内圈油孔8对工作中的轴承进行润滑,且润滑油在轴承的工作过程中再次通过轴承座内圈3的内圈油孔8进入环形腔体7,并进一步通过轴承座外圈2的外圈出油孔10流出,流出的润滑油恰好落入储油槽11中;另一方面,轴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润滑油带走,润滑油的升温使其流动速度加快,在起到冷却作用的同时还增加了润滑效果,间接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包括底座、轴承座外圈和轴承座内圈,所述底座一体设置于轴承座外圈的下方,所述轴承座内圈与所安装轴承的外圈固定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所述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上相对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大于轴承座内圈的内径且小于轴承座内圈的外径;所述轴承座内圈套设于轴承座外圈,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相对固定于轴承座内圈和轴承座外圈的两个端面,且第一轴承座端盖、轴承座外圈、第二轴承座端盖和轴承座内圈共同围成一个密封结构的环形腔体;所述轴承座内圈与轴承的配合接触面上开设有连通环形腔体的内圈油孔,且内圈油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所述轴承座外圈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环形腔体的外圈进油孔和外圈出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包括底座、轴承座外圈和轴承座内圈,所述底座一体设置于轴承座外圈的下方,所述轴承座内圈与所安装轴承的外圈固定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所述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上相对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大于轴承座内圈的内径且小于轴承座内圈的外径;
所述轴承座内圈套设于轴承座外圈,第一轴承座端盖和第二轴承座端盖相对固定于轴承座内圈和轴承座外圈的两个端面,且第一轴承座端盖、轴承座外圈、第二轴承座端盖和轴承座内圈共同围成一个密封结构的环形腔体;
所述轴承座内圈与轴承的配合接触面上开设有连通环形腔体的内圈油孔,且内圈油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所述轴承座外圈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环形腔体的外圈进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胜利汤占峰张勇赵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微山斯贝特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