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桥架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8355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岸边桥架式起重机,包括,位于岸边码头一侧的承载基架,固定于承载基架上的支撑架,水平架设于承载基架上的悬臂梁,悬臂梁含有前臂架和后梁,悬臂梁的前臂架上设置有杆系框架,杆系框架的底部通过数个支点与前臂架相固定,前臂架与杆系框架组合成大节间桁构梁,代替了常规的箱形截面梁结构,它具有较好的抗弯性和抗扭转特性,降低了悬臂梁的自重,从而也降低了起重机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承载基架的前侧门框对港口码头基础的压力,也增加了起重机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轨道上行走的桥式起重机,特别涉及具有大外伸距、稳定性好、自重轻的岸边桥架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集装箱运输以成本低、货损小、效率高等特点,得以迅速地发展,集装箱专用船舶的大型化以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新特点。为此,各大港口、装卸码头的装卸机械必然大型化,其明显特点是起重量加大、外伸距也需要加长。为了适应第五代、第六代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需要,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外伸距由初期的35.5m,加长到65m以上,吊具下的起重量由单箱30.5T加大到双箱61T,伸缩吊具由单箱伸缩吊具自重约10T增加到双箱伸缩吊具自重约20T。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舶见下表 在传统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中,如专利号03232583.5所公开的一种岸边桥式起重机中,它采用了前伸式支撑架代替原有的桅杆式梯形架,虽然较好地解决起重机的吨位与高度以及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增加了抗台风能力和整机的稳定性。但是,随着船宽的加宽,以及外伸距的加长,前臂也随之加长和加高,原有的截面型式,无论是单箱型、双工字复板组合截面型、还是三角及矩型桁架截面、双箱型截面都也随之加高加宽。拉杆由一根增加到二根,前臂架的自重由约100T增加到150T以上。这样,工作状态时,由前臂架自重和货物产生的最大力矩,在承载基架的前侧门框产生的压力达800T/腿以上,非工作状态时,由于前臂架自重和非工作风的作用,前侧门框的压力仍达100T/腿以上,可以想像,这样会对港口码头的基础和起重机整体的稳定性均产生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起重机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自重轻、稳定性好、对码头基础压力小的岸边桥架式起重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岸边桥架式起重机,包括,位于岸边码头一侧的承载基架,承载基架含有前侧门框、后侧门框、数根腿杆,数根腿杆位于前侧门框与后侧门框之间并形成框架结构;固定于承载基架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含有前支架和后伸架并形成框架结构;水平架设于承载基架上的悬臂梁,悬臂梁含有前臂架和后梁,前臂架的后端与后梁相铰接;其中所述的悬臂梁的前臂架上设置有杆系框架,杆系框架的底部通过数个支点与前臂架相固定,杆系框架上部通过前拉杆与支撑架相接。所述的杆系框架为一侧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在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内设置数个竖杆,三角形框架结构的两端以及其内的每一竖杆均与前臂架上的支点相固定。所述的支撑架的前支架和后伸架形成侧面由两个三角形构成的框架结构。在本技术的岸边桥架式起重机中,将悬臂梁的前臂架上设置了杆系框架,杆系框架的底部通过数个支点与前臂架相固定,前臂架与杆系框架组合成大节间桁构梁,代替了常规的箱形截面梁结构,它具有较好的抗弯性和抗扭转特性,降低了整个悬臂梁的自重,从而也降低了起重机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承载基架的前侧门框对港口码头基础的压力,也增加了起重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起重机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起重机的前臂架及杆系框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起重机结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上述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岸边桥架式起重机与传统的起重机一样,其基本结构也包括一位于岸边码头一侧的承载基架10,承载基架10含有前侧门框11、后侧门框12、数根腿杆13,数根腿杆13位于前侧门框11与后侧门框12之间并形成框架结构。固定于承载基架10上的支撑架20,支撑架20含有前支架21和后伸架22并形成框架结构。水平架设于承载基架10上的悬臂梁30,悬臂梁30含有前臂架31和后梁32,前臂架31的后端与后梁32相铰接,前臂架31能相对于处于水平位置的后梁32作仰起动作。所不同的是,在本技术的起重机中,所述的悬臂梁30的前臂架31上设置有杆系框架33,杆系框架33的底部通过数个支点34与前臂架31相固定,杆系框架33上部通过前拉杆35与支撑架20相接。所述的杆系框架33为一侧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在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内设置数个竖杆36,三角形框架结构的两端点A、B以及其内的每一竖杆36均与前臂架31上的支点34相固定。支点34的数量取决于前臂架31的长度,在本技术中,支点34的数量有五个,前臂架31越长,支点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杆系框架33中的竖杆36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所述的支撑架20的前支架21和后伸架22形成侧面由两个三角形构成的框架结构,后拉杆23的一端与支撑架20相连,另一端与后梁32相连。在工作状态时,前臂架31和后梁32处于同一水平面,整个悬臂梁30形成一水平面,其上设有供起重机小车水平运行的轨道。请继续配合图3所示,当在非工作状态时,前臂架31相对于后梁32仰起一个角度。此时,支撑架20上的前支架21相对于承载基架10的前侧门框11后倾一角度,以有利于前臂梁31在非工作状态下仰起,也利于非工作状态下起重机的整体重心后移。前臂架31为箱形截面梁,具有较好的抗弯性和抗扭转特性,前臂架31根据外伸长度和移动外载负荷的大小进行截面设计和支点设计。杆系框架33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前臂架的长度和外载负荷不同而设计。前拉杆35也可依需要而设计二根或多根。图1、图3中,37为起重机的机器房,38为变幅机构。经分析和计算,本技术起重机的前臂架以及杆系框架构成的大节间桁构的设计,与传统的前臂架相比,自重可降低20%,对前侧门框的轮压降低约3T/轮。当然,本
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岸边桥架式起重机,包括,位于岸边码头一侧的承载基架,承载基架含有前侧门框、后侧门框、数根腿杆,数根腿杆位于前侧门框与后侧门框之间并形成框架结构;固定于承载基架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含有前支架和后伸架并形成框架结构;水平架设于承载基架上的悬臂梁,悬臂梁含有前臂架和后梁,前臂架的后端与后梁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梁的前臂架上设置有杆系框架,杆系框架的底部通过数个支点与前臂架相固定,杆系框架上部通过前拉杆与支撑架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边桥架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系框架为一侧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在三角形的框架结构内设置数个竖杆,三角形框架结构的两端以及其内的每一竖杆均与前臂架上的支点相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边桥架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的前支架和后伸架形成侧面由两个三角形构成的框架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岸边桥架式起重机,包括,位于岸边码头一侧的承载基架,固定于承载基架上的支撑架,水平架设于承载基架上的悬臂梁,悬臂梁含有前臂架和后梁,悬臂梁的前臂架上设置有杆系框架,杆系框架的底部通过数个支点与前臂架相固定,前臂架与杆系框架组合成大节间桁构梁,代替了常规的箱形截面梁结构,它具有较好的抗弯性和抗扭转特性,降低了悬臂梁的自重,从而也降低了起重机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承载基架的前侧门框对港口码头基础的压力,也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岸边桥架式起重机,    包括,    位于岸边码头一侧的承载基架,承载基架含有前侧门框、后侧门框、数根腿杆,数根腿杆位于前侧门框与后侧门框之间并形成框架结构;    固定于承载基架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含有前支架和后伸架并形成框架结构;    水平架设于承载基架上的悬臂梁,悬臂梁含有前臂架和后梁,前臂架的后端与后梁相铰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悬臂梁的前臂架上设置有杆系框架,杆系框架的底部通过数个支点与前臂架相固定,杆系框架上部通过前拉杆与支撑架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久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港机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