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实时嵌入式GPS控制系统的洋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8044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实时嵌入式GPS控制系统的洋流检测装置,属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浮仓、GPS发射器、太阳能板、光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型电机、传动齿轮、气阀、微型空气压缩机,充气管、气管、排气管、压缩气罐、控制仓、单片机模块、GPS模块、光照检测电路模块、温度补偿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电池、备用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节能环保,利用单片机模块完成对装置上浮、下潜以及压缩气罐的充气和定时发送GPS信号的自动控制,同时利用太阳能来实现装置运转的可持续性,不仅解决了能耗问题,且不需人为干预回收,配合卫星实现自动定位,从而检测洋流的动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实时嵌入式GPS控制系统的洋流检测装置,属于智能控制

技术介绍
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的途径进行大规模的流动,洋流检测不仅能够提高海上航行安全,并且航海时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加快航行速度。我国的洋流检测目前多数在近海进行,并且检测仪器采用电池供电需要定时回收,漂浮在海面上非常容易损坏,成本较高,若无法回收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一种能够长时间持续检测,成本低廉,自控程度高并且能够自动发送洋流数据的洋流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时嵌入式GPS控制系统的洋流检测装置,能根据光照传感器来判断是否能给电池进行太阳能充电,根据压力传感器来判断是否浮出水面,利用单片机模块完成对装置上浮、下潜以及压缩气罐的充气和定时发送GPS信号的自动控制,同时利用太阳能来实现装置运转的可持续性,不仅解决了能耗问题,且不需人为干预回收,配合卫星实现自动定位,从而检测洋流的动向。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实时嵌入式GPS控制系统的洋流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浮仓2、GPS发射器6、太阳能板7、光照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微型电机11、传动齿轮12、气阀13、微型空气压缩机14,充气管15、气管16、排气管17、压缩气罐18、控制仓19、单片机模块20、GPS模块21、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温度补偿电路23、放大电路35、滤波电路36、电池24、备用电池25 ;所述浮仓2顶部开有排气孔和充气孔,下部开有入水口,微型电机11和传动齿轮12与单片机模块20连接,传动齿轮12与气阀13相连,传动齿轮12与气阀13相连,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与单片机模块20连接,充气管15连接在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下方并穿过外壳I通向浮仓2外部,气管16分别与微型空气压缩机14和压缩气罐18连接,排气管17连接在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上方并穿过外壳I通向浮仓2内部,单片机模块20与GPS模块21相连,GPS模块21与GPS发射器6相连,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分别与光照传感器8和单片机模块20相连,温度补偿电路23与压力传感器9相连,放大电路35与温度补偿电路23相连,滤波电路36分别与放大电路35和单片机模块20相连,电池24和备用电池25均与单片机模块20、GPS模块21、微型电机11、微型空气压缩机14、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温度补偿电路23、放大电路35、滤波电路36相连。还包括防碰撞外壳3、防护栏4、透明板5、隔板10 ;所述外壳I呈圆锥型,外壳I外部包有浮仓2,浮仓2外部被防碰撞外壳3包裹,夕卜壳I顶部装有防护栏4,防护栏4 一侧装有光照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防护栏4下面有透明板5,防护栏4和透明板5之间装有GPS发射器6,透明板5下安装有太阳能板7,隔板10位于太阳能板7下方,将外壳I分隔为上中下三部分,微型电机11位于中部上侧,和传动齿轮12与单片机模块20连接,传动齿轮12与气阀13相连,微型空气压缩机14安装在中部底侧与单片机模块20连接,充气管15连接在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下方并穿过外壳I通向浮仓2外部,气管16分别与微型空气压缩机14和压缩气罐18连接,排气管17连接在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上方并穿过外壳I通向浮仓2内部,控制仓19位于外壳I中部的正中央,单片机模块20位于控制仓19内左侧,与其旁边的GPS模块21相连,GPS模块21与GPS发射器6相连,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位于控制仓19内右侧并分别与光照传感器8和单片机模块20相连,温度补偿电路23、放大电路35、和滤波电路36位于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下方,温度补偿电路23与压力传感器9相连,放大电路35与温度补偿电路23相连,滤波电路36分别与放大电路35和单片机模块20相连,电池24和备用电池25位于外壳I下部并排放置,并与单片机模块20、GPS模块21、微型电机11、微型空气压缩机14、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温度补偿电路23、放大电路35、滤波电路36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9包括检测头26、支柱27、密封塞28、防水壳29、隔板30、磁感线圈31、压簧32、底座33、导线34 ;其中检测头26位于支柱27顶部,支柱27穿过密封塞28进入防水壳29内部,并通过隔板30与压簧32连接,压簧32与底座33连接,压簧32两侧安装有磁感线圈31,导线34与底座33和温度补偿电路23相连。所述温度补偿电路23包括电阻Rl、R2、R3、R4、R5、热敏电阻RT、电容Cl、C2、C3、三极管Tl ;其中电容Cl 一端与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另一端连接输入端UO,电阻Rl —端与VCC相连,一端与电阻R4相连,电阻R4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3 —端连接在电容Cl与三极管Tl的连线上,另一端与热敏电阻RT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l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2 —端与电阻Rl和VCC的连线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Tl的集电极相连,电容C2 —端与电阻R2和三极管Tl的集电极的连线上相连,另一端接输出端U1,电容C3 一端与三极管Tl的发射极和电阻R5的连线相连,另一端与电阻R5相连。所述放大电路35包括电阻R6、R7、R8、放大器OPl ;其中电阻R6 —端与温度补偿电路23中的输出端Ul端相连,另一端接放大器OPl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7 —端接在电阻R6与放大器OPl的反相输入端的连线上,另一端接放大器OPl的输出端,电阻R8 —端接放大器OPl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放大器OPl的端口 2接VCC,端口 4接地,放大器OPl的输出端为U2。所述滤波电路36包括电阻R9、RlO、Rl 1、Rl2、电容C4、C5、放大器0P2 ;其中,电阻R9 一端接放大电路35中的输出端U2,另一端接电阻RlI,电阻RlO —端接在电阻R9与电阻RlO的连线上,另一端接放大器0P2的输出端,电容C4 一端接在电阻R9与电阻Rll的连线上,另一端接地,电阻Rll另一端接放大器0P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2 —端接在放大器0P2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电容C5 —端接在电阻RlO和放大器0P2输出端的连线上,另一端接在电阻Rll与放大器OPl反相输入端的连线上,放大器0P2的端口 I接VCC,端口4接地,输出端为U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采用控制仓19对洋流检测装置进行实时控制。当本装置放入水中时,单片机模块20控制微型电机11的启动,与微型电机11相连的传动齿轮12开始转动,将气阀13打开,水从浮仓2下部的入水口进入,将浮仓2中的空气挤出,此时装置开始下沉,单片机模块20利用压力传感器9来测量入水深度,若达到预设深度继续下沉,此时单片机模块20控制微型电机20将气阀13关闭,并且启动微型空气压缩机14,将压缩气罐18中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管17释放到浮仓2中,将浮仓2的水排出一部分,由此另装置上浮,达到预设深度时停止微型空气压缩机14,使装置悬浮在预设深度。压力传感器18用来检测压力的变化,由此判断在水中的深度。压力传感器18采用电磁式,水对检测头26加压,与检测头26相连的支柱27压迫压簧32发生形变,对压簧32两边的磁感线圈31进行切割,磁感线圈31中的电势发生变化,由导线送入温度补偿电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实时嵌入式GPS控制系统的洋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浮仓(2)、GPS发射器(6)、太阳能板(7)、光照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微型电机(11)、传动齿轮(12)、气阀(13)、微型空气压缩机(14),充气管(15)、气管(16)、排气管(17)、压缩气罐(18)、控制仓(19)、单片机模块(20)、GPS模块(21)、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温度补偿电路(23)、放大电路(35)、滤波电路(36)、电池(24)、备用电池(25);所述浮仓(2)顶部开有排气孔和充气孔,下部开有入水口,微型电机(11)和传动齿轮(12)与单片机模块(20)连接,传动齿轮(12)与气阀(13)相连,传动齿轮(12)与气阀(13)相连,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与单片机模块(20)连接,充气管(15)连接在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下方并穿过外壳(1)通向浮仓(2)外部,气管(16)分别与微型空气压缩机(14)和压缩气罐(18)连接,排气管(17)连接在微型空气压缩机(14)上方并穿过外壳(1)通向浮仓(2)内部,单片机模块(20)与GPS模块(21)相连,GPS模块(21)与GPS发射器(6)相连,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分别与光照传感器(8)和单片机模块(20)相连,温度补偿电路(23)与压力传感器(9)相连,放大电路(35)与温度补偿电路(23)相连,滤波电路(36)分别与放大电路(35)和单片机模块(20)相连,电池(24)和备用电池(25)均与单片机模块(20)、GPS模块(21)、微型电机(11)、微型空气压缩机(14)、光照检测电路模块(22)、温度补偿电路(23)、放大电路(35)、滤波电路(3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杨晓多薛冷肖智斌范洪博容会崔毅李润鑫汤守国潘晟旻孙俊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