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89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气缸,气缸具有活塞通道和绕活塞通道的周向设置的冷却腔,冷却腔位于活塞通道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冷却腔的至少一部分与气缸的外表面连通;活塞,活塞滑动设置在活塞通道内,活塞将活塞通道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无杆腔为压缩腔;供油部,供油部的出口端与冷却腔的进油口连通。由于气缸的冷却腔位于活塞通道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因而供油部提供的油进入冷却腔内后能够吸收大量热,并将携带有大量热的油从冷却腔内排出,从而实现对气缸的直接冷却和对活塞的间接冷却,进而避免吸入气体被加热,保证了气体的吸入量,提高了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以直线式压缩机为例,电机驱动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实现气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的过程。当活塞反复压缩气体时会产生大量热,热量传给活塞和气缸会使活塞和气缸等零件温度上升,因而使气体吸入气缸内时被加热,从而降低了气体的吸入量,降低了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因压缩机零件温度升高而导致气体吸入量减少、压缩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气缸,气缸具有活塞通道和绕活塞通道的周向设置的冷却腔,冷却腔位于活塞通道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冷却腔的至少一部分与气缸的外表面连通;活塞,活塞滑动设置在活塞通道内,活塞将活塞通道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无杆腔为压缩腔;供油部,供油部的出口端与冷却腔的进油口连通。进一步地,气缸具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的第一端与冷却腔连通,出油通道的第二端与气缸的外表面连通;和/或润滑通道,润滑通道包括彼此独立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第一端与冷却腔连通,第一段的第二端与有杆腔连通,第二段的第一端与有杆腔连通,第二段的第二端与气缸的外表面连通。进一步地,气缸具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的第一端位于远离冷却腔的进油口所在的一侧。进一步地,气缸具有润滑通道,润滑通道的第一段的第一端位于靠近冷却腔的进油口所在的一侧,且润滑通道的第二段的第一端位于远离第一段的第二端所在的一侧。进一步地,气缸具有润滑通道,润滑通道的第一段的第一端位于远离冷却腔的进油口所在的一侧,且润滑通道的第二段的第一端位于远离第一段的第二端所在的一侧。进一步地,气缸具有润滑通道,润滑通道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位于同一延长线上。进一步地,第一段和第二段均在竖直面内倾斜向上设置。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壳体,气缸设置在壳体内;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压缩方向为活塞的运动方向,减震弹簧为多个,多个减震弹簧同向间隔设置在壳体与气缸之间。进一步地,气缸包括:缸体,活塞通道位于缸体上,缸体具有冷却槽,冷却槽位于缸体的靠近活塞通道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缸体上且位于冷却槽所在位置处,密封件和冷却槽之间形成冷却腔。进一步地,供油部包括:管体;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为两个,两个调节弹簧沿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管体内;滑移块,滑移块设置在管体内且位于两个调节弹簧之间;吸油管,吸油管的一端与管体的第一端连通,且供油部的出口端位于管体的第一端。本专利技术中的气缸具有活塞通道和绕活塞通道的周向设置的冷却腔,冷却腔位于活塞通道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冷却腔的至少一部分与气缸的外表面连通,活塞滑动设置在活塞通道内,活塞将活塞通道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无杆腔为压缩腔,供油部的出口端与冷却腔的进油口连通。由于气缸的冷却腔位于活塞通道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因而供油部提供的油进入冷却腔内后能够吸收大量热,并将携带有大量热的油从冷却腔内排出,从而实现对气缸的直接冷却和对活塞的间接冷却,进而避免吸入气体被加热,保证了气体的吸入量,提高了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气缸和供油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气缸;11、活塞通道;I la、有杆腔;I lb、无杆腔;12、冷却腔;12a、进油口 ;13、出油通道;14、润滑通道;14a、第一段;14b、第二段;15、缸体;16、密封件;20、活塞;30、供油部;31、管体;32、调节弹簧;33、滑移块;34、吸油管;40、壳体;50、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如图1至图3所示,压缩机包括气缸10、活塞20和供油部30,气缸10具有活塞通道11和绕活塞通道11的周向设置的冷却腔12,冷却腔12位于活塞通道11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冷却腔12的至少一部分与气缸10的外表面连通;活塞20滑动设置在活塞通道11内,活塞20将活塞通道11分隔为有杆腔Ila和无杆腔11b,无杆腔Ilb为压缩腔;供油部30的出口端与冷却腔12的进油口 12a连通。由于气缸10的冷却腔12位于活塞通道11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因而供油部30提供的油进入冷却腔12内后能够吸收大量热,并将携带有大量热的油从冷却腔12内排出,从而实现对气缸10的直接冷却和对活塞20的间接冷却,进而避免吸入气体被加热,保证了气体的吸入量,提高了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优选地,冷却腔12为环形冷却腔。由于冷却腔12为环形冷却腔,因而保证了气缸10的冷却均匀性。本专利技术中的气缸10具有出油通道13和/或润滑通道14,出油通道13的第一端与冷却腔12连通,出油通道13的第二端与气缸10的外表面连通;润滑通道14包括彼此独立设置的第一段14a和第二段14b,第一段14a的第一端与冷却腔12连通,第一段14a的第二端与有杆腔I Ia连通,第二段14b的第一端与有杆腔I Ia连通,第二段14b的第二端与气缸10的外表面连通。由于设置有出油通道13,因而进入冷却腔12内的油吸热后能够直接经出油通道13被排出,从而保证有效对气缸10降温。由于润滑通道14的第一段14a将冷却腔12与有杆腔Ila连通,因而油经冷却腔12进入有杆腔Ila内后可以对活塞20直接降温,并对活塞20与气缸10的摩擦部分起到润滑、密封的作用,有效避免活塞20与气缸10滑动磨损,从而保证了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由于润滑通道14的第二段14b将有杆腔Ila与气缸10的外部连通,因而有杆腔Ila内的油吸热后能够直接经第二段14b被排出,从而保证有效对活塞20降温。优选地,活塞20与气缸10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进入有杆腔Ila内的油可以对轴承起到润滑的作用,有效避免二者异常摩擦磨损,并确保轴承可靠性,降低轴承的摩擦功耗,同时减小活塞20和气缸10的间隙泄漏,提高压缩机制冷量。优选地,气缸10具有出油通道13,出油通道13为直线式通道。进一步地,出油通道13的第二端高于出油通道13的第一端(请参考图2)。由于出油通道13为直线式通道,因而油在流经直线式通道时具有流经路径短、出油快的特点。由于出油通道13的第二端高于出油通道13的第一端,因而受到重力作用会增加出油阻力,从而避免油还未充分吸热就直接被排出,保证了压缩机的冷却性能。当然,出油通道13的第二端也可以低于第一端。同样地,出油通道13还可以是曲线形或折线形的通道。如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气缸10具有出油通道13,出油通道13的第一端位于远离冷却腔12的进油口 12a所在的一侧。由于出油通道13的第一端位于远离冷却腔12的进油口 12a所在的一侧,因而油进入冷却腔12内后需经过一段路径后才可从出油通道13被排出,从而增加了油在冷却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0),所述气缸(10)具有活塞通道(11)和绕所述活塞通道(11)的周向设置的冷却腔(12),所述冷却腔(12)位于所述活塞通道(11)的压缩腔所在的一端,所述冷却腔(12)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气缸(10)的外表面连通;活塞(20),所述活塞(20)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通道(11)内,所述活塞(20)将所述活塞通道(11)分隔为有杆腔(11a)和无杆腔(11b),所述无杆腔(11b)为所述压缩腔;供油部(30),所述供油部(30)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却腔(12)的进油口(12a)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胡余生魏会军崔中黄建平黄传顺陈柱锦梁苡铭张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