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6149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机器人底座,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第四圆柱体、所述第五圆柱体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中部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顶部、所述第四圆柱体的顶部、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顶部均周向均布有螺丝孔。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机器人底座,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方便的对安装在第一安装体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从而省去了对底座的整体拆卸所带来的麻烦,方便快捷,此外各圆柱体的设置,使得结构紧凑,能够更好的与外部配件进行有效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机器人底座
技术介绍
机器人由于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各部件的连接就要求紧凑,合理且方便拆装,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机器人底座作为一个核心部件,对以上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和拆卸,强度高,结构设计紧凑的机器人底座。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机器人底座,包括安装体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两侧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安装体外侧壁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四周的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开口腔体壁,所述开口腔体壁均与延伸设置于安装体下底面四周的边缘相衔接;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一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体顶部的第二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顶部的第三圆柱体、设置于第三圆柱体顶部腔体内的第四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四圆柱体顶部的第五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五圆柱体顶部的第六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第四圆柱体、所述第五圆柱体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中部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顶部、所述第四圆柱体的顶部、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顶部均周向均布有螺丝孔。其中,该机器人底座采用金属浇铸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下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贯通腔体。其中,所述第四圆柱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圆柱体顶部腔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其中,该机器人底座的外表面涂覆有防锈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包括安装体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两侧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安装体外侧壁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四周的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开口腔体壁,所述开口腔体壁均与延伸设置于安装体下底面四周的边缘相衔接;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一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体顶部的第二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顶部的第三圆柱体、设置于第三圆柱体顶部腔体内的第四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四圆柱体顶部的第五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五圆柱体顶部的第六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第四圆柱体、所述第五圆柱体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中部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顶部、所述第四圆柱体的顶部、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顶部均周向均布有螺丝孔。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机器人底座,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方便的对安装在第一安装体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从而省去了对底座的整体拆卸所带来的麻烦,方便快捷,此外各圆柱体的设置,使得结构紧凑,能够更好的与外部配件进行有效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器人底座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所示,机器人底座,包括安装体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两侧的第一开口 1和第二开口 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 1和第二开口 2之间安装体外侧壁的第三开口 3,所述第一开口 1、所述第二开口 2、及所述第三开口 3四周的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开口腔体壁,所述开口腔体壁均与延伸设置于安装体下底面四周的边缘相衔接;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一圆柱体41、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体41顶部的第二圆柱体42、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42顶部的第三圆柱体43、设置于第三圆柱体43顶部腔体内的第四圆柱体44、设置于所述第四圆柱体44顶部的第五圆柱体45、设置于所述第五圆柱体45顶部的第六圆柱体46、所述第一圆柱体41、所述第二圆柱体42、所述第三圆柱体43、所述第四圆柱体44、所述第五圆柱体45及所述第六圆柱体46的中部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47,所述第一圆柱体41的顶部、所述第四圆柱体44的顶部、及所述第六圆柱体46的顶部均周向均布有螺丝孔。进一步优选的,该机器人底座采用金属浇铸一体成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柱体41的下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通孔47相贯通腔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四圆柱体44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圆柱体43顶部腔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优选的,该机器人底座的外表面涂覆有防锈层。优选的,防锈层设置为防锈漆层。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机器人底座,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方便的对安装在第一安装体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从而省去了对底座的整体拆卸所带来的麻烦,方便快捷,此外各圆柱体的设置,使得结构紧凑,能够更好的与外部配件进行有效连接。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体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两侧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安装体外侧壁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四周的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开口腔体壁,所述开口腔体壁均与延伸设置于安装体下底面四周的边缘相衔接;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一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体顶部的第二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顶部的第三圆柱体、设置于第三圆柱体顶部腔体内的第四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四圆柱体顶部的第五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五圆柱体顶部的第六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第四圆柱体、所述第五圆柱体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中部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顶部、所述第四圆柱体的顶部、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顶部均周向均布有螺丝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底座采用金属浇铸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下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贯通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圆柱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圆柱体顶部腔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底座的外表面涂覆有防锈层。【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机器人底座,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第四圆柱体、所述第五圆柱体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中部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顶部、所述第四圆柱体的顶部、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顶部均周向均布有螺丝孔。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机器人底座,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方便的对安装在第一安装体内的零部件进行维修,从而省去了对底座的整体拆卸所带来的麻烦,方便快捷,此外各圆柱体的设置,使得结构紧凑,能够更好的与外部配件进行有效连接。【IPC分类】B25J19/00【公开号】CN105415400【申请号】CN201610038603【专利技术人】张照明, 曹平, 项劲柏, 朱华维, 黄龙云, 郑伟, 张先明, 杨旭 【申请人】昆山铁生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器人底座

【技术保护点】
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体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体周向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体两侧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安装体外侧壁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四周的边缘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开口腔体壁,所述开口腔体壁均与延伸设置于安装体下底面四周的边缘相衔接;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一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体顶部的第二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圆柱体顶部的第三圆柱体、设置于第三圆柱体顶部腔体内的第四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四圆柱体顶部的第五圆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五圆柱体顶部的第六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第四圆柱体、所述第五圆柱体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中部轴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顶部、所述第四圆柱体的顶部、及所述第六圆柱体的顶部均周向均布有螺丝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照明曹平项劲柏朱华维黄龙云郑伟张先明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铁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