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递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508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6:08
一种热传递板包括:多个排(23,24)的交替的凸脊(26)和凹槽(27),其中同一排(23)中的各个凸脊(26)和相邻的凹槽(27)之间的过渡由热传递板的相对于中心面(P1)倾斜的部分(28)形成;以及中心开口(22),其构造成接收流体分隔装置(10),使得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可用作流体入口而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可用作流体出口,其中板包括板部分(30,31),其在成排(23,24)的凸脊(26)和凹槽(27)之间延伸,使得排(23,24)彼此分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类型的热传递板,其具有中心开口以接收流体分隔装置,流体分隔装置允许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用作流体入口而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用作流体出口。
技术介绍
如今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的板热交换器,其用于各种应用中,这取决于其类型。一些类型的板热交换器由壳体组装,壳体形成密封封壳,连结的热传递板布置在其中。热传递板形成热传递板的堆叠,其中,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的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路径形成在热传递板之间中。对于一个类型的板热交换器,即所谓的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各个热传递板具有用于第一流体路径的中心开口(中心端口)。第一流体路径中的流体在热传递板中的中心开口的入口区段处进入热传递板,流过板且在同一中心开口的出口区段处离开板。出口区段与入口区段相反,并且流体分隔装置插入中心开口中,以分隔通往入口区段的流体流与通往出口区段的流体流。因而,同一端口借助于分隔装置用作用于流过热传递板的流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基本上,第一流体在热传递板上进行180°转向,使得在穿过中心开口看时,第一流体在与第一流体进入板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处离开板。第二流体在板的周缘的入口区段处进入热传递板,流过板且在板的周缘的出口区段处离开板,所述出口区段与入口区段相反。显而易见,用于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位于每隔一个的板对之间,而用于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位于其它每隔一个的板对之间。因而,第一和第二流体在每隔一个的热传递板对之间流过热传递板的相应的侧。具有用于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板对中的板沿着其整个周缘密封到彼此上,而具有用于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板对中的板在其中心开口处密封到彼此上。因为热传递板被壳体包围,所以与许多其它类型的板热交换器相比,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可承受高压力水平。仍然,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为紧凑的,其具有良好的热传递属性且可承受严酷的运行状况,而不断裂。连结的热传递板有时称为板包或热传递板堆叠。热传递板堆叠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其具有内部中心通孔,这是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特有的。热传递板堆叠可为全焊接的,使得可在热传递板之间省略橡胶垫片。这使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适于在高温度和高压力下以大范围的腐蚀性流体的运行。在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的维护期间,通过移除例如壳的顶或底盖和通过用清洁剂冲洗热传递板的堆叠,可接近和清洁热传递板堆叠。还可行的是用新的堆叠替代热传递板堆叠,新的堆叠可与之前的堆叠相同或不同,只要其能够恰当地布置在壳内。大体上,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不仅适于用作传统的热交换器,而且还适于用作冷凝器或再沸器。在后两种情况下,壳可包括用于冷凝物的额外的入口/出口,这可消除对特殊的分离器单元的需要。具有其热传递板堆叠的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的设计如所指示的那样提供对于该类型非常特定的优点和属性的组合。已经公开了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的多个实施例,诸如出现在专利文献EP2002193 Al中的那些。与若干其它类型的板热交换器相比,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具有紧凑设计且可承受高压力水平。但是,估计到,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可改进其将热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的能力,同时仍然确保可承受较高的压力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为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提供一种改进性能。具体而言,目标在于改进热传递板的热传递能力,其具有相应的中心开口,这允许板用于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中。为了解决这些目标,提供一种热传递板。热传递板构造成布置在板热交换器中且包括多个排,其中各个排具有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它们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在热传递板的顶平面和底平面之间延伸,顶平面和底平面基本平行于中心面且位于中心面的相应的侦U。同一排中的各个凸脊和相邻的凹槽之间的过渡由热传递板的相对于中心面倾斜的部分形成。热传递板还具有:中心开口,其构造成接收流体分隔装置,使得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可用作流体入口而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可用作流体出口;以及板部分,板部分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在成排的凸脊和凹槽之间延伸,使得排彼此分隔。热传递板是有利的,因为其刚度非常高且稳定可靠,同时适于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且提供高效的热传递。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在成排的凸脊和凹槽之间延伸的板部分可称为加强区段或加强部分。与成排的凸脊和凹槽相比,加强区段在平行于中心面的方向上具有典型地更高刚度。一个或多个加强区段可以任何组合的方式为平坦的、阶梯的和波形的中的任一个。加强区段可伸长。加强区段典型地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延伸。加强区段可在热传递板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基本平行于中心面且位于中心面的相应的侧。第一平面位于顶平面和中心面之间。第二平面位于中心面和底平面之间。这使热传递板在其平面延伸中稳定可靠。多个凸脊在热传递板的顶侧上的顶表面的接触区域可大于多个凹槽在热传递板的底侧上的底表面的接触区域。这是有利的,因为热传递板可更好地处理压力在热传递板的一个侧上比在热传递板的另一个侧上更高的情况。多排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可在热传递板的切向方向上延伸。多排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可在热传递板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径向方向可为从板的中心开始且指向板的周缘的任何方向。切向方向可为垂直于径向方向的方向。热传递板可包括多个区段的成排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其中区段中的内区段比区段中的外区段提供更高流阻,内区段布置成比外区段更接近中心开口。具有更高流阻的内区段可为一区段,水意图在热传递板布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的运行期间流过该区段。在本文的语境中,当热传递板的区段具有更高流阻,这表示该区段对流过该区段或在至少部分地由该区段形成或包围的通道中流动的流体提供更高流阻。内区段可比外区段具有更高切向流阻。热传递板可包括:第一几何中心轴线,其延伸穿过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通过热传递板的中心和穿过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几何中心轴线,其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且延伸通过中心,其中在沿着平行于第二中心轴线的方向看时,内区段布置成比外区段更接近中心开口。热传递板可关于第一中心轴线对称。热传递板还可关于第二中心轴线对称。与外区段的成排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相比,内区段的成排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可具有不同的间距(pitch)。例如,间距可在同一排中的凸脊和凹槽之间而不同,间距可在不同的排中的凸脊和凹槽之间而不同,并且不同的排之间的间距(距离)可为不同的。内区段和外区段中的任一个可具有弯曲矩形的形状。热传递板可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它们布置在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的相应的侧;以及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它们布置在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的相应的侧,其中各个挡板具有在热传递板的径向方向上的延伸。热传递板可包括周边缘,其具有可用作流体入口的第一部分和可用作流体出口的第二部分,其中周边缘的位于周边缘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间的区段构造成用位于热传递板的顶侧处的类似热传递板的对应的区段密封,而中心开口的位于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间的区段构造成用位于热传递板的底侧处的类似热传递板的对应的区段密封。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其中各个结合之前描述的特征的热传递板、形成密封封壳的壳体,以及分隔装置,分隔装置布置在热传递板的中心开口中,使得中心开口可用作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热传递板永久地连结,并且布置在密封封壳中,使得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的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路径形成于热传递板之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传递板,其构造成布置在板热交换器(2)中,所述热传递板包括多个排(23,24),其中各个排(23,24)具有交替的凸脊(26)和凹槽(27),它们沿着所述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在所述热传递板的顶平面(P2)和底平面(P3)之间延伸,所述顶平面(P2)和底平面(P3)基本平行于所述中心面(P1)且位于所述中心面(P1)的相应的侧,其中同一排(23)中的各个凸脊(26)和相邻的凹槽(27)之间的过渡由所述热传递板的相对于所述中心面(P1)倾斜的部分(28)形成,以及中心开口(22),其构造成接收流体分隔装置(10),使得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可用作流体入口而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可用作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具有板部分(30,31),其沿着所述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在成排(23,24)的凸脊(26)和凹槽(27)之间延伸,使得所述排(23,24)彼此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布洛姆格伦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