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614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度较高且直观的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包括斜坡体和路肩,所述斜坡体包括均为框架体的上横梁、下横梁、承重梁和三个以上的斜纵梁,以及三个以上的直纵梁;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由前至后的宽度依次增大,且由上至下相互间距地平行布置;所述三个以上的斜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斜纵梁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的前端连接;所述三个以上的直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直纵梁的前端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的承重梁的后端连接,后端与碰撞墙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所述路肩为实心钢体,其整体近似梯形,路肩共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承重梁的前端的左右两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速度为10Km/h的侧面路肩误作用试验,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
技术介绍
在GB、C-NCAP及Euro_NCAP测试程序中,64KP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50KPH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50KPH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已经成为必须程序。但是除了这些已定的检测试验工况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标准的碰撞工况会伤害到乘员或者造成财产损失。根据统计,当车辆在高速急转弯的情况下,车辆的一侧会撞击到路肩(俗称马路牙子),虽然这个撞击速度不大,但往往会导致气囊打开,严重的甚至会伤及乘员。而对于这种事故,一些国家的企业及研究部门通常是采用软件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然而,采用软件系统进行模拟试验存在的缺陷是;精度较低、不直观、不能够完全获得真实的试验数据,从而对解决这种事故的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度较高且直观的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包括斜坡体和路肩:所述斜坡体包括均为框架体的上横梁、下横梁、承重梁和三个以上的斜纵梁,以及三个以上的直纵梁;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由前至后的宽度依次增大,且由上至下相互间距地平行布置;所述三个以上的斜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斜纵梁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的前端连接;所述三个以上的直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直纵梁的前端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的承重梁的后端连接,后端与碰撞墙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所述路肩为实心钢体,其整体近似梯形,路肩共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承重梁的前端的左右两端。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均为目字形的框架体。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均为日字形的框架体。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均为田字形的框架体。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由前至后的宽度分别不小于30cm、50cm和120cm所述直纵梁和斜纵梁的高度均不大于100cm。优选地,所述每个斜纵梁与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之间的斜角的角度大于45°。优选地,还包括与直纵梁配对连接的安装固定件,所述直纵梁通过相应的安装固定件与碰撞墙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固定件为与直纵梁的高度相当的长形板件,其与直纵梁连接并由直纵梁的一侧向外延伸,并在向外延伸的部分上由上至下设有间距地布置的纵向腰型孔,所述直纵梁通过安装固定件上的纵向腰型孔,采用螺栓与碰撞墙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优选地,所述承重梁内设有人字形的连接梁。优选地,还包括两个螺栓组,所述两个路肩上均分别设有由其后端向两侧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由上至上相互间距地布置的螺孔组,所述承重梁上设有配合螺孔组,所述两个路肩分别通过螺孔组和配合螺孔,分别采用一组螺栓组连接于承重梁的前端的左右两端。本专利技术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斜坡体包括均为框架体的上横梁、下横梁、承重梁和三个以上的斜纵梁,以及三个以上的直纵梁;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由前至后的宽度依次增大,且由上至下相互间距地平行布置;所述三个以上的斜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斜纵梁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和承重梁的前端连接;所述三个以上的直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直纵梁的前端分别与上横梁、下横梁的承重梁的后端连接,后端与碰撞墙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所述路肩为实心钢体,其整体近似梯形,路肩共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承重梁的前端的左右两端。因而,能够利用本专利技术,针对速度为10Km/h的侧面路肩误作用试验进行真实的车辆碰撞试验,直观地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与软件模拟相比,数据精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利用真实、有效的数据,能够很好地分析并解决当车辆在高速急转弯的情况下,车辆的一侧撞击到路肩,使导气囊打开,甚至伤及乘员事故的发生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比较方便地、精确地调整三个直纵梁与碰撞墙之间的上下位置而比较方便地、精确地调整整个刚性壁障与碰撞墙之间的上下位置,以适应不同直径轮胎的试验车辆侧面碰撞试验碰撞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日字形的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田字形的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图5是斜坡体的侧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斜坡体、2-路肩、3-碰撞墙、4-试验用飞行地毯装置、5-试验车辆、6_螺栓组、12-承重梁、13-安装固定件、130-纵向腰形孔、14-上横梁、15-下横梁、16-直纵梁、17-斜纵梁、连接梁19、A-斜角、安装部20。【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5,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包括斜坡体1和路肩2:从图1至5可见,所述斜坡体1包括均为框架体的上横梁14、下横梁15、承重梁12和三个以上的斜纵梁17,以及三个以上的直纵梁16 ;所述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由前至后的宽度依次增大,且由上至下相互间距地平行布置;所述三个以上的斜纵梁17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斜纵梁17分别与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的前端连接;所述三个以上的直纵梁16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直纵梁16的前端分别与上横梁14、下横梁15的承重梁12的后端连接,后端与碰撞墙3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所述路肩2为实心钢体(按照法规规定,其高度为100mm-140mm、边缘半径为5mm-10mm、上边缘长度不小于10cm、倾斜角为0_10度、长度27为50cm-100cm),其整体近似梯形,路肩2共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承重梁12的前端的左右两端。因而,参见图6,能够利用本专利技术,针对速度为10Km/h的侧面路肩误作用试验进行真实的车辆碰撞试验,直观地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与软件模拟相比,数据精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利用真实、有效的数据,能够很好地分析并解决当车辆在高速急转弯的情况下,车辆的一侧撞击到路肩,使导气囊打开,甚至伤及乘员事故的发生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比较方便地、精确地调整三个直纵梁16与碰撞墙3之间的上下位置而比较方便地、精确地调整整个刚性壁障与碰撞墙3之间的上下位置,以适应不同直径轮胎的试验车辆侧面碰撞试验碰撞的需要。由图1可知,所述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均为目字形的框架体。这使得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且刚度较高。 由图2可知,所述上横梁14可以为日字形的框架体。实际上,所述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也可以均为日字形的框架体。这使得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更容易且刚度也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包括斜坡体(1)和路肩(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体(1)包括均为框架体的上横梁(14)、下横梁(15)、承重梁(12)和三个以上的斜纵梁(17),以及三个以上的直纵梁(16);所述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由前至后的宽度依次增大,且由上至下相互间距地平行布置;所述三个以上的斜纵梁(17)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斜纵梁(17)分别与上横梁(14)、下横梁(15)和承重梁(12)的前端连接;所述三个以上的直纵梁(16)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直纵梁(16)的前端分别与上横梁(14)、下横梁(15)的承重梁(12)的后端连接,后端与碰撞墙(3)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所述路肩(2)为实心钢体,其整体近似梯形,路肩(2)共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承重梁(12)的前端的左右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宪赵会崔泰松禹慧丽李筱磊许艾魏波宋宪栋李翔谭勤勇邓旷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