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牡蛎礁人工恢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辅助受损牡蛎礁恢复的人工组合礁体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经济迅速发展的几十年来,由于沿海大量海岸工程的兴建,海洋生物生存环境被人造海岸所替代,再加上过度捕捞,使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物资源量不断下降。尤其是位于江苏南通海域的小庙洪生物牡蛎礁,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活体牡蛎礁,位于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镇小庙洪西段南侧的潮间带,面积约3.557平方千米,离岸距离2.7海里,作为鲜活牡蛎大面积的潮间带生长区,小庙洪牡蛎礁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结合体,它是国内外罕见的鲜活牡蛎附生在牡蛎礁体上的区域。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人类活动是造成海洋生物剧烈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海门市东灶港镇附近海域也不例外,由于人为捕捞渔业资源的强度加大以及附近围海造地的海洋工程,泥沙覆盖作用明显导致小庙洪牡蛎礁的面积越来越小,牡蛎的死亡数量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和资源量也逐年减少和降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我国沿海海域由于海洋工程包括围海造地、建大桥造码头、海洋资源的滥捕滥伐等人类活动造成附近海域牡蛎礁及其生态系统严重的破坏,甚至相关海洋生物物种的绝迹的现象,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恢复天然的牡蛎礁,以期达到构建生态功能群,提升海域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从而达到对受损海域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恢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受损牡蛎礁恢复的人工组合礁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造三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所述三角礁体(1)为截面呈三角形的镂空管状结构、两侧面对应设置镂空圆孔,所述锥台礁体(2)为去头四棱锥、四个侧面以及顶部对应设置镂空圆孔;(2)将三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运送至牡蛎礁恢复点或人工组合礁体待构建地点;(3)人工摆放三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将两个三角礁体(1)对齐拼接放置,隔1‑5m的距离线性对齐放置一个锥台礁体(2)形成一组组合礁体,根据实际需要排布组合礁体的数量;(4)根据牡蛎礁恢复情况调查效果,以及附近海域泥沙的覆盖及流失情况,调整三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的距离和位置;(5)分季度监测构建礁体上牡蛎幼体的自然附着数量和生长情况,分析人工礁体构建对牡蛎礁恢复的效果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受损牡蛎礁恢复的人工组合礁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造三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所述三角礁体(1)为截面呈三角形的镂
空管状结构、两侧面对应设置镂空圆孔,所述锥台礁体(2)为去头四棱锥、四
个侧面以及顶部对应设置镂空圆孔;
(2)将三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运送至牡蛎礁恢复点或人工组合礁体待构建
地点;
(3)人工摆放三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将两个三角礁体(1)对齐拼接放置,
隔1-5m的距离线性对齐放置一个锥台礁体(2)形成一组组合礁体,根据实际
需要排布组合礁体的数量;
(4)根据牡蛎礁恢复情况调查效果,以及附近海域泥沙的覆盖及流失情况,调整三
角礁体(1)和锥台礁体(2)的距离和位置;
(5)分季度监测构建礁体上牡蛎幼体的自然附着数量和生长情况,分析人工礁体构
建对牡蛎礁恢复的效果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受损牡蛎礁恢复的人工组合礁体构建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为民,唐峰华,吴祖立,张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