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1752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刺参增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解决人工材料作为附着基用于刺参底播养殖时,存在表面积少、不能为海参提供充足的饵料等问题。将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投入刺参底播养殖海域,在海底形成厚度10-20cm的扇贝贝壳床。随着扇贝壳上牡蛎苗的自然生长和繁殖,对先期的扇贝贝壳床起到固化作用;经过2年以上的时间,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5g/头以上的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净化海底水质,为刺参的附着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刺参产品的品质,有利于实现生境修复和海区的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刺参增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当前,刺参增养殖业发展迅猛。2010年,我国的刺参养殖面积和产量仅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的7.21% (15.01万公顷)和产量的0.88% (13.03万吨),其产值却达到全国海水养殖产值的15.79% (260亿元),刺参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中单一产值最大的物种。其中,底播养殖由于能够模拟刺参生存、生长的自然环境,生产的产品品质优良,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刺参底播养殖广泛采用石块、瓦片、塑料管、水泥构件等人工材料作为附着基,这些材料的受当地资源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限制,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刺参增养殖礁体的建设速度和实施效果;另一方面用人工材料作为刺参的附着基,形成的表面积少,藻类等其他饵料生长速度慢,不能为海参提供充足的饵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人工材料作为附着基用于刺参底播养殖时,存在表面积少、不能为海参提供充足的饵料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将附着牡贩苗的扇贝壳投入刺参底播养殖海域,在海底形成厚度10-20cm的 扇贝贝壳床;随着扇贝壳上牡蛎苗的自然生长和繁殖,对先期的扇贝贝壳床起到固化作用;经过2年以上的时间,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所述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附着牡贩苗的扇贝壳为收获扇贝后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或将扇贝壳放至自然海区自然附着好牡蛎苗的扇贝壳。所述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5g/头以上的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所述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刺参苗种的范围为5-100g/头。所述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的时间范围为1-4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养殖扇贝的有利条件,将附着的自然牡蛎苗的扇贝壳投入到海底营造活体牡蛎礁,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2.本专利技术中牡蛎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净化海底水质,为刺参的附着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3.本专利技术中扇贝、牡蛎壳具有丰富的附着空间,便于底栖硅藻的附着,为刺参提供优质天然饵料;4.本专利技术充分模拟刺参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海珍品的品质;5.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减轻劳动强度,便于管理和收获;6.本专利技术减弱养殖对自然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综合利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将莱州湾冬季收获扇贝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投入莱州湾土山附近刺参底播养殖海域,在海底形成厚度IOcm的扇贝贝壳床。随着扇贝壳上牡蛎苗的自然生长和繁殖,对先期的扇贝贝壳床起到固化作用;经过I年半的时间,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10-17g/头的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将莱州 湾冬季收获扇贝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投入莱州湾芙蓉岛附近刺参底播养殖海域,在海底形成厚度15cm的扇贝贝壳床。随着扇贝壳上牡蛎苗的自然生长和繁殖,对先期的扇贝贝壳床起到固化作用;经过4年的时间,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15-20g/头的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将莱州湾冬季收获扇贝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投入莱州湾朱旺港附近刺参底播养殖海域,在海底形成厚度20cm的扇贝贝壳床。随着扇贝壳上牡蛎苗的自然生长和繁殖,对先期的扇贝贝壳床起到固化作用;经过2年半的时间,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5-10g/头的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实施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可以净化海底水质,为刺参的附着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闻了刺参广品的品质,有利于实现生境修复和海区的综合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投入刺参底播养殖海域,在海底形成厚度10?20cm的扇贝贝壳床;随着扇贝壳上牡蛎苗的自然生长和繁殖,对先期的扇贝贝壳床起到固化作用;经过2年以上的时间,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投入刺参底播养殖海域,在海底形成厚度10-20cm的扇贝贝壳床;随着扇贝壳上牡蛎苗的自然生长和繁殖,对先期的扇贝贝壳床起到固化作用;经过2年以上的时间,在原有扇贝贝壳床上形成活体牡蛎礁;通过潜水员向活体牡蛎礁上底播刺参苗种,实现刺参的生态增养殖。2.按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为收获扇贝后附着牡蛎苗的扇贝壳或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焕张立斌张涛于波阚仁涛刘鸿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