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以及相应的带传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344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以及相应的带传动系统。该双张紧装置包括与传动带的带轮转轴相对固定地设置的支架、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调节板、通过第一支撑轴旋转地设置在调节板上的内张紧轮、通过第二支撑轴旋转地设置在调节板上的外张紧轮以及一端铰接至调节板的弹性预紧机构,内张紧轮与外张紧轮间隔开一定距离,弹性预紧机构能够调节调节板相对于支架的旋转角度,内张紧轮为表面上具有内凹槽的槽型轮,槽型轮用于与传动带嵌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有利于减小带传动系统所占据的空间,以便形成结构紧凑的传动系统。另外,还能够防止在工作过程中传动带从带轮上跳带,提高了带传动系统的操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张紧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传动带的张紧装置。另夕卜,还涉及包括这种张紧装置的带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以下对本技术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技术的现有技术。带传动是一种传统的传动形式,其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缓冲吸振、可以在大的轴间距和多轴间传递动力,并且造价低廉、不需润滑、维护简单等特点,在近代机械传动中被十分广泛地应用。由于带传动是柔性传动,随着带传动系统的使用时间的延长,传动带可能出现松弛现象,这将导致传动带打滑以及传动效率的降低。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用于对传动带进行张紧的张紧装置。一般地,传动带张紧装置采用单张紧轮张紧,但是由于传动系统中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中心距离较长,并且传动皮带较长,张紧时张紧轮需要的行程也较长。因此,在整机中需要预留较大的空间,使整体传动机器的结构不够紧凑。另外,这种单张紧轮张紧结构在调节时也比较麻烦,因此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开发了具有两个张紧轮的张紧机构,但是由于两个张紧轮均为平带轮,其仅可以在运行平稳的传动系统中满足使用要求,而在作业环境较为恶劣的传动系统中则可能发生脱带现象,比如在农用车辆上使用的带传动系统中。农用车辆在田间运行时,存在剧烈的振动,在运行中皮带会随农用车辆产生较为剧烈的抖动,由此可能会出现跳带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带传动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不仅能够通过非常便捷的调节机构对传动带的张紧力进行调节,而且能够防止在带传动系统承受剧烈振动的情况下发生跳带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于传动带的具有单张紧轮的张紧机构占据空间较大、不便于推广以及双张紧轮的张紧机构运行稳定性差,易于发生跳带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占据较小空间并且能够防止操作过程中发生跳带现象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该双张紧装置包括与传动带的带轮转轴相对固定地设置的支架、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调节板、通过第一支撑轴旋转地设置在调节板上的内张紧轮、通过第二支撑轴旋转地设置在调节板上的外张紧轮,以及一端铰接至调节板的弹性预紧机构,其中,内张紧轮与外张紧轮间隔开一定距离,弹性预紧机构能够调节调节板相对于支架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地,内张紧轮为表面上具有内凹槽的槽型轮,槽型轮用于与传动带嵌合。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通过具有两个张紧轮的张紧装置实现了以较小的调节行程获得较大的张紧力,这将有利于减小带传动系统所占据的空间,以便形成结构紧凑的传动系统。另外,通过槽型轮能够与多联皮带嵌合在一起,从而防止在工作过程中传动带从带轮上跳带,以确保带传动系统的操作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外张紧轮的外周缘上设置有沿着外张紧轮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凸台,凸台防止传动带从外张紧轮脱出。通过内张紧轮的表面上的内凹槽和外张紧轮的外周缘上的凸台分别从传动带的内侧和外侧对传动带进行了限制,因此能够更加安全地确保传动带不会从带轮上跳带或脱出,从而确保了带传动系统的安全运转,提高了带传动系统的作业效率。在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预紧机构包括铰接至调节板的拉杆、套置在拉杆的外部并且相对于支架固定的管轴、固定地设置在管轴的外壁上的压垫、套置在管轴的外部并且端部抵靠在压垫上的弹簧以及螺纹配合在拉杆的端部的螺母,弹簧被夹持在压垫与螺母之间。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调节板通过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在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转轴包括固定地设置在支架上的支轴、套置在支轴的外部并且与调节板相对固定地连接的套筒以及旋转地设置在支轴与套筒之间的轴瓦。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支轴的内部设置有通向轴瓦的润滑油通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带传动系统,该带传动系统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以及设置在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的传动带,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带传动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双张紧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带传动系统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双张紧装置,因此其能够通过双张紧装置的弹性预紧机构的微小的行程实现传动带的较大的预紧力,因此可以使得双张紧装置占据较小的空间,从而使得带传动系统可以具有非常紧凑的结构。另外,通过将内张紧轮设置成槽型轮和/或在外张紧轮的外周缘上设置凸台来方式传动带的跳带问题,从而使得根据本技术的带传动系统具有更加可靠的稳定性,并且使其运行更加平稳和安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的立体视图。图2-1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的弹性预紧机构的主视图。图2-2是根据本技术的双张紧装置的弹性预紧机构的拉杆的立体视图。图2-3是根据本技术的双张紧装置的弹性预紧机构的管轴的立体视图。图2-4是根据本技术的双张紧装置的弹性预紧机构的压垫的立体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双张紧装置的转轴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带传动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本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在以较小的调节行程调节传动带的张紧力的情况下确保传动带在承受较强振动时不发生跳带现象的张紧装置。如图1所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10。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10包括支架12、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2上的调节板14、为传动带提供张紧作用的内张紧轮16和外张紧轮18以及对内张紧轮16和外张紧轮18进行调节以便调节传动带的张紧力的弹性预紧机构40。在此,支架12与传动带的带轮转轴相对固定地设置,也就是说,支架12和传动带的带轮转轴可以固定至带传动系统的机架上。进一步地,内张紧轮16通过第一支撑轴162旋转地设置在调节板14上,外张紧轮18通过第二支撑轴182旋转地设置在调节板14上,内张紧轮16与外张紧轮18间隔开一定距离,即两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在此,内张紧轮16与外张紧轮18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传动带的长度进行确定,比如当传动带的长度较长时,可以将内张紧轮16与外张紧轮18之间的间距设置的较大,而当传动带的长度较短时,可以将内张紧轮16与外张紧轮18之间的间距设置的较小。弹性预紧机构40的一端铰接至调节板14,并且能够调节调节板14相对于支架12的旋转角度。这样,可以通过弹性预紧机构40来调节调节板14的旋转角度,从而相应地调节设置在调节板14上的内张紧轮16和外张紧轮18相对于传动带的转动角度,由此调节传动带的张紧程度。通过具有两个张紧轮的张紧装置能够实现以较小的调节行程获得较大的张紧力,这也有利于减小带传动系统所占据的空间,以便形成结构紧凑的传动系统。根据本技术的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10的内张紧轮16为表面上具有内凹槽164的槽型轮,该槽型轮用于与传动带当前第1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传动带的双张紧装置(10),包括:支架(12),所述支架(12)与所述传动带的带轮转轴相对固定地设置;调节板(14),所述调节板(14)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12)上;内张紧轮(16),所述内张紧轮(16)通过第一支撑轴(162)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调节板(14)上;外张紧轮(18),所述外张紧轮(18)通过第二支撑轴(182)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调节板(14)上,所述内张紧轮(16)与所述外张紧轮(18)间隔开一定距离;以及弹性预紧机构(40),所述弹性预紧机构(40)的一端铰接至所述调节板(14),并且能够调节所述调节板(14)相对于所述支架(12)的旋转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张紧轮(16)为表面上具有内凹槽(164)的槽型轮,所述槽型轮用于与传动带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武城朱璋珑李树波潘光林丁丽滕兆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