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宏韬专利>正文

条带浸胶缠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382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浸胶条带对柱状体进行缠绕的机械,它主要由柱体定位、旋转缠绕和浸胶供料三个部分组成,本装置将条带浸胶与对柱体的缠绕操作置于同一机械中,减少了浸胶条带预干燥的中间环节;柱体定位部分可方便地将柱体轴心与旋转中心相一致,尤其适用于对多层叠片摞合而成的柱体进行缠绕胶封;缠绕时条带中心线始终与缠绕受力方向相重合,从而保证缠绕的平整,减少胶液的不当损失。(*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柱状体零件进行条带浸胶缠绕的机械装置,特别适用于柱状体为轴向多层叠片摞合而成的情况。现有柱状体条带浸胶缠绕机多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将一体的柱状体或多层叠片摞合而成的柱状体(以下统称之为柱体)放在固定顶尖(7)上,摇动手柄(1),拖动伸缩顶尖(5),将柱体轴向压紧,将浸有胶液的条带固定于柱体的任一端。然后摇动手柄(6),其转动力矩通过伞齿轮组(4)和齿轮(3)、(2)带动柱体旋转。浸有胶液的条带上下移动从而使条带缠绕在柱体的表面。其主要问题是条带的浸胶不能在同机上进行,若刷胶涂敷则手工劳动多;当柱体为多层叠片摞合而成时,则柱体的同轴度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因其转动力矩只靠伸缩顶尖(5)一端传递,致使力矩在各片之间的传递不均匀,再则,手的上下移动欠均匀使条带不易平整,大大影响了柱体的缠绕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体零件、尤其是轴向多层叠片摞合而成的柱体零件的条带浸胶缠绕装置。它将条带的浸胶与对柱体零件的缠绕有机地组合成一体,实现了机械化,它对柱体的两端同时传递旋转力矩,使传递均匀有效;柱体定位部分保证了每个叠片零件在上机后缠绕前的轴心定位,并与机械旋转轴心相一致;浸胶供料部分可随缠绕方向随机进行跟踪调整,使其工作中心线(即条带中线)始终与条带受力的中心线相重合;再有,本技术对浸胶部分作了充分简化,既保证了其功能,也保证了使用。本技术主要由柱体定位部分、浸胶供料部分和旋转缠绕部分组成。柱体定位部分的托架(8)的顶端制有“V”型槽,其水平段中部设有轴(9)为支点,其另一端适当部位与连杆(14)的上端活动连接,连杆(14)的下端与拐杆(13)的右端活动连接,拐杆(13)的中部设有轴(12)为支点,其下端与推拉杆(16)的左端相接触,托架(8)的左端与鸭嘴杆(10)相接触,鸭嘴杆(10)中部设有轴(11)为支点,其下端与推拉杆(16)的中部凸起相接触,并置有弹簧(15)。旋转缠绕部分的固定顶尖(7)与齿轮(27)固定连接,齿轮(27)与齿轮(26)啮合,齿轮(26)与同步轴(25)固定连接,同步轴(25)与齿轮(3)固定连接,齿轮(3)与齿轮(2)啮合,齿轮(2)与伸缩顶尖(5)用滑键相连接,伸缩顶尖中部套有复位弹簧(22),上端面与手轮(1)之间装有定力弹簧(21)。在浸胶供料部分与柱体相接近的一侧于胶槽(19)上方固定有导向辊(17),胶槽(19)内装有导向辊(20),在与导向辊(17)相对应的胶槽(19)的另一侧装有一组滞辊(18)。本技术采用了条带浸胶与缠绕部分相结合的方法。在柱体轴向两端同时传递转动力矩及采用“V”型槽靠模定位的方式,实现了柱状体、尤其是轴向多层叠片摞合而成的体柱状体的条带浸胶缠绕的机械化加工,达到了简化劳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几个优点1.减去了手工刷胶涂敷条带或预制浸胶条带的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化了生产工序;2.使手工将多个叠片逐个垂直轴向定位变为水平的轴向靠模定位,避免了精细而繁琐单调的作业,提高了柱体同轴度的精度,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3.改变了现有技术因单端传递转动力矩而致使另一端经常发生叠片间相互扭转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缠绕质量;4.条带的中线与其受力中心线相重合,改变了浸胶条带的受力状况,按固定间距的往复缠绕提高了缠绕表面的规整度;5.方便了缠绕好的成品进入下道工序(如干燥固化工序)的带压转移,从而为以后工序提供了方便。以下结合附图2、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的俯视图。现以对多层叠片摞合而成的柱状体进行条带浸胶缠绕胶封的操作为例,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推动推拉杆(16)左移项推拐杆(13),使其绕轴(12)顺时针转动,通过连杆(14)牵动托架(8),使其绕轴(9)逆时针转动,当左端转动至鸭嘴杆(10)的鸭嘴下方时,鸭嘴杆(10)在弹簧(15)的作用下绕轴(11)顺时针转动,从而衔紧托架(8)并锁定,托架(8)的“V”型槽正好处于预定位置。然后,将多个叠片逐次码入“V”型槽,这时由多个叠片而成的柱体轴心正好处于本机旋转中心上。正向摇动手柄(1),使其通过定力弹簧(21)、伸缩弹簧(22),将置于托架(8)“V”型槽里的多个叠片挤成一个同轴的柱体,并施加一定的轴向力。之后,拉动推拉杆(16)其中间凸起压迫鸭嘴杆(10)的下端,使鸭嘴杆(10)绕轴(11)逆时针转动,鸭嘴脱离托架(8)的左端,托架(8)依自重下落使“V”型槽远离已经被轴向夹执牢固的柱体。原料条带依照图2所示途径,经滞辊组(18)进入盛有胶液的胶槽(19)于导向辊(20)处倒向,后再经导向辊(17)牵至柱体的一端并固定于其上。接着启动电机,使柱体依照图2所示方向逆时针旋转并始终如一,使丝杠(23)按预定方向旋转(如左旋),拖动丝母(28)连同浸胶供料部分(此时已摆动到一定角度上)向上方(以图3为例,如上移,实为水平方向的右移),这样一来原料条带经浸胶后就平整地按照一定“螺距”缠绕在柱体的表面。当浸胶供料部分被丝母(28)拖至上端(实为浸胶条带已缠至柱体右端),碰触档块(24)后使其整体绕轴(30)顺时针摆到与原来方向相对应的预定角度,同时发令使丝杠(23)右旋,拖动丝母(28)连同浸胶供料部分向下方按照一定“螺距”移动(实为水平方向的左移),浸胶后的条带又被依次缠绕在刚才已缠就的胶带上面。当浸胶供料部分行至下端时碰触档块(29),致使其按上述相反的方向重复工作,往复多次即可按要求制出成品。然后在柱体附近剪断胶带,反向摇动手柄(1),使定力弹簧(21)卸压,伸缩项尖(5)在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缩回,脱离柱体,将成品取出。按上述程序即可进行重复生产。权利要求1.一种条带浸胶缠绕机,主要包括柱体定位部分、旋转缠绕部分和浸胶供料部分,其特征在于定位托架(8)的上端制有“V”型槽,其另一端通过连杆(14)与拐杆(13)活动连接,并与鸭嘴杆(10)上端相接触,拐杆(13)、鸭嘴杆(10)的下端分别与推拉杆(16)左顶端极其中部的凸起相接触;同步轴(25)的两端分别与齿轮(3)、(26)固定连接,齿轮(3)、(26)分别与齿轮(2)、(27)相啮合,固定顶尖(7)与齿轮(27)固定连接,伸缩顶尖(5)与齿轮(2)用滑键连接;丝母(28)与丝杠(23)相配合,并通过轴(30)与浸胶供料部分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浸胶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22)被放置于伸缩顶尖(5)的中间部位,定力弹簧(21)置于伸缩顶尖(5)的上端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带浸胶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在与浸胶供料部分相关的空间内,安装有能与浸胶供料部分间或接触的档块(24)、(2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浸胶条带对柱状体进行缠绕的机械,它主要由柱体定位、旋转缠绕和浸胶供料三个部分组成,本装置将条带浸胶与对柱体的缠绕操作置于同一机械中,减少了浸胶条带预干燥的中间环节;柱体定位部分可方便地将柱体轴心与旋转中心相一致,尤其适用于对多层叠片摞合而成的柱体进行缠绕胶封;缠绕时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带浸胶缠绕机,主要包括柱体定位部分、旋转缠绕部分和浸胶供料部分,其特征在于定位托架(8)的上端制有“V”型槽,其另一端通过连杆(14)与拐杆(13)活动连接,并与鸭嘴杆(10)上端相接触,拐杆(13)、鸭嘴杆(10)的下端分别与推拉杆(16)左顶端极其中部的凸起相接触;同步轴(25)的两端分别与齿轮(3)、(26)固定连接,齿轮(3)、(26)分别与齿轮(2)、(27)相啮合,固定顶尖(7)与齿轮(27)固定连接,伸缩顶尖(5)与齿轮(2)用滑键连接;丝母(28)与丝杠(23)相配合,并通过轴(30)与浸胶供料部分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韬
申请(专利权)人:王宏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