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6475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两滑轨及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座、支撑板、直线动力源和驱动机构,工作平台上设有工作开口,支撑板中部具有让位开口;两个滑轨固设于工作开口的两侧,支撑板固接于两个滑座上侧,叶轮组件定位于一叶轮夹具上端,叶轮夹具下端与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驱动机构穿设于工作开口内,并与支撑板下侧固定连接,且驱动机构通过一旋转动力轴输出旋转动力,旋转动力轴穿过让位开口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直线动力源固设于工作平台的下侧,且能够输出直线动力驱动驱动机构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非常便于操作人员替换待检测的叶轮,且提高了检测效率,且便于驱动机构及旋转编码器的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的叶轮检测治具,具体是涉及一种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由于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的材料通常是铝质的,容易磕碰,产生弯曲变形或伤缺,因此,需要对叶轮的外观进行检测。目前,叶轮的外观损伤检测都依靠人的目视检测。但是,现有技术中涡轮增压器的叶轮叶片外形通常为复杂曲面的空间造型,且叶片较多,人为检测不仅容易漏检相关叶片。同时目视检测的精度较低,无法100%精确的检测出零件上的缺陷。该人为检测方法无法用于大批量的生产现场。为此,本申请人在另一篇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增压器叶轮曲面端面外观损伤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即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待检测叶轮以一定的速度作旋转运动,并通过旋转编码器采集待检测叶轮的角位移信号,产生输出脉冲信号给叶轮周侧设置的若干工业相机,工业相机可对叶轮叶片的圆周图片进行采集拍照并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判断出叶轮叶片的曲面端面外观是否有损伤。上述检测原理可以看出,由于叶轮的叶片端面通常根据需要设计了多个曲率的弧段,对应每个弧段,设置一个工业相机对该弧段进行聚焦,可以获得该弧段清晰的拍照。这样就形成了多个工业相机围绕在叶轮或叶轮组件周侧,在检测一个叶轮后,操作人员替换叶轮组件时往往会触碰到工业相机,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非常便于操作人员替换待检测的叶轮,且提高了检测效率,且便于驱动机构及旋转编码器的设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叶轮、中间体、涡轮及连接叶轮与涡轮的旋转轴,该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两滑轨及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座、支撑板、直线动力源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工作开口,所述支撑板中部具有让位开口 ;两个所述滑轨及滑座沿所述工作开口的长度方向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侧,并位于所述工作开口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固接于两个所述滑座上侧,所述中间体定位于一叶轮夹具上端,使所述旋转轴可带动所述叶轮及所述涡轮自由旋转,该叶轮夹具下端与所述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穿设于所述工作开口内,并与所述支撑板下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一旋转动力轴输出旋转动力,所述旋转动力轴穿过所述让位开口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直线动力源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下侧,且所述直线动力源能够沿所述工作开口的长度方向输出直线动力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机座、电机和中间轴,所述机座上端与所述支撑板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一固定板固接于所述机座下方,所述中间轴可转动设于所述机座一侧,所述旋转动力轴可转动设于所述机座上侧,所述电机通过两带轮及传送带传动至所述中间轴,所述中间轴通过两伞齿轮传动至所述旋转动力轴。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动力源为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滑台与所述固定板通过一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夹具包括固定座、连接板和两个防转块,所述固定座中部轴向形成有第一让孔通孔,且其上端外周侧沿轴向及径向切割形成有两个缺口,两个所述缺口的垂直面相交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与叶轮组件的中间体的外周侧的两个相邻面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连接板中部轴向形成有第二让位通孔;所述固定座下端与所述连接板上侧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让位通孔与所述第二让位通孔中心相对连通;叶轮组件置于该固定座上端,使涡轮容置于所述第一让位通孔内,中间体下端坐在所述第一让位通孔上端;两个所述防转块固接于两个所述缺口内,使其一部分超出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面,并贴在中间体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端面上向上延伸形成有两个凸块,所述凸块的内侧面贴在所述中间体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防转块包括本体部和自本体部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的间隔的两个接触臂,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缺口的垂直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所述接触臂贴在所述中间体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若干手调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通过滑轨、滑座及支撑板的配合,将驱动机构及叶轮夹具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并通过直线动力源进行前后驱动,可形成一个前后往复滑动的进出机构,这样,在完成叶轮旋转检测后,通过直线动力源带动驱动机构、支撑板及叶轮夹具,可将叶轮从多个工业相机的中心移出来,以方便操作人员取下检测后的叶轮,并装上下一个待检测叶轮,也就大大方便了操作人员替换叶轮,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样,下一个待检测叶轮装到叶轮夹具上后,通过直线动力源带动驱动机构、支撑板及叶轮夹具,可将该叶轮移至多个工业相机的中心进行旋转检测。为了合理的布置电机及直线动力源,本技术优选的采用了横置电机和中间轴的形式,在实现通过带传动及伞齿轮传动至旋转动力轴的同时,便于机座与直线动力源的固定连接。且这样设计便于实现旋转编码器9与旋转轴的同速转动,具体结构为旋转编码器固定于机座上与中间轴相对的另一侧,旋转编码器的转轴与旋转动力轴之间通过带轮及传送带传动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旋转轴与旋转编码器的转轴的同速转动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驱动机构传动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中叶轮夹具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叶轮夹具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叶轮夹具与叶轮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叶轮组件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I——叶轮组件11——叶轮12——中间体13——涡轮14——旋转轴2——工作平台21——工作开口3——滑轨4——滑座5——支撑板6——直线动力源61——滑台62——连接件7——驱动机构71——旋转动力轴72——机座73——电机74——中间轴75——固定板76——带轮77——传送带78——伞齿轮8——叶轮夹具81——固定座811--第一让孔通孔812--缺口813——凸块82——连接板821--第二让位通孔83--防转块831——本体部832——接触臂84--手调螺检9--旋转编码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技术的内容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所述叶轮组件I包括叶轮11、中间体12、涡轮13及连接叶轮与涡轮的旋转轴14,参见图7,该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2、两滑轨3及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座4、支撑板5、直线动力源6和驱动机构7,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工作开口 21,所述支撑板中部具有让位开口 ;两个所述滑轨沿所述工作开口的长度方向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侧,并位于所述工作开口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固接于两个所述滑座上侧,所述中间体不转动定位于一叶轮夹具8上端,使所述旋转轴可带动所述叶轮及所述涡轮自由旋转,该叶轮夹具下端与所述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穿设于所述工作开口内,并与所述支撑板下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一旋转动力轴71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压器叶轮组件多相机旋转检测装置,所述叶轮组件(1)包括叶轮(11)、中间体(12)、涡轮(13)及连接叶轮与涡轮的旋转轴(14),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2)、两滑轨(3)及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座(4)、支撑板(5)、直线动力源(6)和驱动机构(7),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工作开口(21),所述支撑板中部具有让位开口;两个所述滑轨及滑座沿所述工作开口的长度方向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侧,并位于所述工作开口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固接于两个所述滑座上侧,所述中间体定位于一叶轮夹具(8)上端,使所述旋转轴可带动所述叶轮及所述涡轮自由旋转,该叶轮夹具下端与所述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穿设于所述工作开口内,并与所述支撑板下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一旋转动力轴(71)输出旋转动力,所述旋转动力轴穿过所述让位开口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直线动力源固设于所述工作平台的下侧,且所述直线动力源能够沿所述工作开口的长度方向输出直线动力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升杨刚刘晓平江坤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