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6173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限位机构的耐久性能、耐载荷性能并且能够利用钣金冲压配件以简单的构造形成第一安装构件的构造新颖的隔振装置。在隔振装置(10)中,在第一安装构件(12)设有筒状的托架压入部(24)和固定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主体部分(26),包括主体部分(26)和托架压入部(24)的第一安装构件(12)利用钣金冲压配件一体形成,钣金冲压配件的两端部分在托架压入部(24)处在周向对接并熔接在一起,并且在托架压入部(24)的外周面的在周向上偏离熔接所产生的焊道74的位置设有缓冲橡胶(54、56、58),由缓冲橡胶(54、56、58)和托架压入部(24)的偏离焊道(74)的周壁部分(28、32、34)构成限位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而成的隔振装置,例如涉及一种能够用于汽车用的发动机支座等的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安装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的隔振装置的一种,例如如日本特开2007 - 22495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而成的构造。这样的隔振装置通常在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各侧的构件安装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在该安装部位夹设托架,从而确保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构造的设计自由度,使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操作较容易。然而,在所述那样的隔振装置中,通常采用用于限制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机构。通过设置该限位机构,能够限制输入过大的外力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变形量进而限制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能够确保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这样的限位机构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为这样的构造:在第二安装构件设有向第一安装构件侧延伸并且横跨第一安装金属配件的门形构件,另一方面设有自第一安装构件向侧方延伸的托架。并且,第一安装构件中的托架的安装部位隔着缓冲橡胶与门形构件抵接,从而能够缓冲地限制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构造的隔振装置而言,托架螺纹固定于第一安装构件,因此包括螺纹固定在内的制造作业麻烦。并且,要求该螺纹固定部位具有较大的耐载荷性能,因此需要高精度地管理固定螺栓的紧固力并且还需要通过防止固定螺栓松弛这样的处理从而确保螺纹固定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麻烦作业。因此,本申请人在日本特许第520933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这样的隔振装置:固定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主体部分和供托架从侧方压入固定的筒状的托架压入部利用钣金冲压配件(日文只板金具)一体形成,从而构成第一安装构件。对于这样的构造的第一安装构件而言,不需要固定螺栓,还能够谋求减少零部件个数,并且大载荷的输入方向为与托架的压入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因此在托架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的固定部位还能够发挥较大的耐载荷性能。但是,对于该专利文献2所述的隔振装置,本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反复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发现存在难以充分确保限位机构的耐久性、耐载荷性能的情况。即,在利用钣金冲压配件形成的第一安装构件的周上的至少一处进行焊接,因此在该焊接部位产生在托架压入部的外周面上突出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焊道。另一方面,在托架压入部的外周面设有缓冲橡胶,从而构成使托架压入部与所述门形构件抵接的限位部。因此,存在于托架压入部的焊道使限位部的缓冲橡胶的厚度尺寸实质上减小,因此有可能导致应力、应变集中于焊道上的缓冲橡胶,从而导致缓冲橡胶的耐久性、缓冲性能降低。另外,鉴于这样的问题,还考虑代替焊接而是利用基于锯齿状凹凸的啮合的扭结接头构造将构成第一安装构件的钣金冲压配件的两端部分接合起来。然而,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发现,在利用铆接头构造的情况下,随着托架的压入,托架压入部被朝向扩径方向施加外力,从而使铆接头部分容易以向外侧张开的方式分离,难以稳定地得到期望的固定强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2249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2093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3]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本专利技术是以所述那样的情况为背景做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限位机构的耐久性能、耐载荷性能并且能够利用钣金冲压配件以简单的构造形成第一安装构件的新颖的构造的隔振装置。_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下,记载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做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另外,在以下所述的各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构成部件能够尽可能地以任意的组合采用。并且,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特征并不限定于以下所述的内容,应该基于整个说明书和附图所记载的内容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这些记载所能掌握的专利技术思想来认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的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并且在该第一安装构件设有筒状的托架压入部和固定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主体部分和筒状的托架压入部,其中,包括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托架压入部的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利用钣金冲压配件一体形成,该钣金冲压配件的两端部分在该托架压入部处在周向上对接并熔接在一起,并且在该托架压入部的外周面的在周向上偏离该熔接所产生的焊道的位置设有缓冲橡胶,由该缓冲橡胶和该托架压入部的偏离该焊道的周壁部分构成限位部。在被设为按照本技术方案的构造的隔振装置中,将钣金冲压配件的两端部分熔接在一起,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较少的零部件个数制造第一安装构件。并且,构成限位机构的缓冲橡胶设于在周向上偏离熔接所产生的焊道的位置,从而能够充分确保该缓冲橡胶的厚度尺寸。因此,利用第一安装构件构成的限位机构能够完全避免焊道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稳定地得到优良的耐久性能、缓冲性能。在第一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托架压入部的周上的位于与所述主体部分相反的一侧的部位设有朝向外侧突出的所述缓冲橡胶而构成用于承受主要的载荷的第一限位部,并且在该托架压入部的周上的位于该主体部分与该第一限位部之间的两侧的侧壁部位中的任意一者设有所述焊道。在被设为按照本技术方案的构造的隔振装置中,在第一安装构件的在周上偏离主要的限位载荷的输入部位的位置设定有钣金冲压配件的熔接部,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耐载荷强度,并且还能够不受焊道制限地充分确保主要的限位载荷的输入部位的缓冲橡胶量。在第二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两侧的侧壁部位均设有向外侧突出的缓冲橡胶,从而构成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并且在该第二限位部和该第三限位部中的任一输入载荷较小的一者的该侧壁部位设有所述焊道。在被设为按照本技术方案的构造的隔振装置中,在第一安装构件的周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从而能够得到在3个方向上的限位功能,并且在该3个限位部中的输入载荷最小的部位设定钣金冲压配件的熔接部,从而各限位部能避免焊道带来的不良影响,能有效地确保缓冲橡胶量,利用3个方向的限位部能够得到总体上的优良的耐久性和耐载荷性能。在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隔振装置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架压入部在周上具有至少一个角部,使所述钣金冲压配件的一端部分的侧面与所述钣金冲压配件的另一端部分的端面在该角部对接并熔接在一起。在被设为按照本技术方案的构造的隔振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隔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的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并且在该第一安装构件设有筒状的托架压入部和固定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主体部分,该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托架压入部的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利用钣金冲压配件一体形成,该钣金冲压配件的两端部分在该托架压入部处在周向上对接并熔接在一起,并且在该托架压入部的外周面的在周向上偏离该熔接所产生的焊道的位置设有缓冲橡胶,由该缓冲橡胶和该托架压入部的偏离该焊道的周壁部分构成限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井基宽吉井教明清水赖重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