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绕机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499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绕机卷取装置,其包括第一立臂与第二立臂、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立臂上的第一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立臂上的轴套、轴套内装有可沿轴向滑动的滑轴、固定设置在滑轴上的可卷取铜管的筒芯、可收容筒芯且与筒芯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转盘,滑轴相对于轴套止转,其中该复绕机卷取装置上还有一个卷宽调节机构,其包括相滑动地设置于轴套外表面的第一螺套、与第一螺套相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套、设置在第二螺套上的可使得第二螺套转动的驱动机构、相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螺套上且与第二转盘固定连接的连接套,第二螺套与连接套在轴向上相抵,第二螺套沿轴向移动时可带动连接套沿轴向移动,从而实现连续调节卷宽的过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绕机巻取装置,用于将铜管紧密有序地绕成巻状盘 管,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对巻宽进行微调的复绕机巻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复绕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需要调节巻宽的情况,例如1) 生产的盘管宽度需要更改;2) 虽生产同样宽度范围的盘管,但由于来料铜管的外径或椭圆度略有变化, 使得铜管在原先的宽度范围内无法整齐的排列;3) 铜管在底层的排列有缝隙,使得自动生产非常困难,因此操作者必须在 底层布置紧密后来调节巻宽来挤紧铜管;4) 对于小管径的管子(管径小于7mm的管子),对宽度的微小变化都非常 敏感,要求实际操作中,宽度的设定要求非常准确。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第二立臂上设置有油缸16,在液压油的作用下 油缸16中的活塞杆17推动滑轴10沿轴套11轴向滑动,从而将筒芯6移出第 二转盘5而处于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5之间。底箱1中的驱动装置输出的动 力经第二立臂3中的传动机构传到轴套11,使得轴套ll转动,轴套ll带动滑 轴10转动,从而使得筒芯6转动,即可将铜管绕在筒芯6上形成巻状盘管。第 一转盘4与第二转盘5之间的距离即为巻宽。而若要在现有的复绕机的巻曲装置上调节巻宽,由于卡口 18用螺钉安装在 第二转盘5 (厚盘)上,卡口 18卡住筒芯6上的滑槽,限制了卡口 18与筒芯6 之间的相对转动,所以就必需拆除卡口 18,人工转动厚盘5,又由于现有的厚 盘5上每隔1/4圈才有一个卡口 18,因此在调节巻宽时,只能转动90度的整数 倍。调整的最小宽度还与第一螺套12上的螺纹牙距有关,螺纹的牙距是不能过 小的, 一般大于3mm,这样一来每转90度,宽度变化约0.75mm,无法连续调 节巻宽,无法满足微调的要求,尤其是巻取小管径的管子时,很难精准地控制 巻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绕机巻取装置,该装置 能满足微调的要求,实现连续调节巻宽过程。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绕机巻取装置,其 包括设有驱动装置的底箱、固定设置在底箱上的第一立臂与第二立臂、可转动 地设置在第一立臂上的第一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立臂上的轴套、轴套内 装有可沿轴向滑动的滑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滑轴上的可用于巻取铜管的筒芯、 可用于收容筒芯且与筒芯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转盘,所述的滑轴相对于轴套止 转,其中该复绕机巻取装置上还设有一个巻宽调节机构,所述的巻宽调节机构 包括相滑动地设置于轴套外表面的第一螺套、与第一螺套相螺纹配合的第二螺 套、设置在第二螺套上的可使得第二螺套转动的驱动机构、相滑动地设置在第 二螺套上且与第二转盘固定连接的连接套,所述的第二螺套与连接套在轴向上 相抵,第二螺套沿轴向移动时可带动连接套沿轴向移动。上述的第一转盘通常称为薄盘,第二转盘通常称为厚盘。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复绕机巻取装置,调节巻宽时,驱动机构将动力传至 第二螺套使得第二螺套转动,由于第一螺套与第二螺套相螺纹配合,第二螺套 在转动的同时沿第一螺套作轴向运动,并带动连接套沿轴向移动。由于连接套 与第二转盘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转盘作轴向移动,实现连续调节巻宽的过 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机构为一手动驱动机构,该机 构包括与第二螺套的外表面相啮合的齿轮、与齿轮固定连接的齿轮轴。将力施 加于齿轮轴使得齿轮转动,并带动第二螺套转动。采用这种手动驱动机构,可 以更好的实现对巻宽的微调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第二螺套与连接套轴向相抵,从而使得第二螺套 沿轴向移动时带动连接套沿轴向移动,例如在所述的第二螺套外表面上设置一 凸部,所述的凸部与连接套在轴向上相抵,第二螺套沿轴向移动时所述的凸部 带动连接套沿轴向移动。所述的连接套上还可以设有第一压盖,所述的第一压盖位于齿轮外围且与 齿轮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压盖可以用来压住齿轮,防止齿轮沿径向窜动。所述的连接套上还可以设有第二压盖,所述的第二压盖位于凸部的外围且 与凸部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压盖可以用来压住凸部,防止第二螺套沿径 向窜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 连续调节巻宽的缺点,可以无限定的微调巻宽,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另外在调节巻宽时,无需拆卸卡口,减少烦琐的装拆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处于巻取工作状态时的主剖视图; 图2为图l所示的巻宽调节机构的主剖视图; 图3为现有复绕机巻取装置处于巻取工作状态时的主剖视图; 其中1、底箱;2、第一立臂;3、第二立臂;4、第一转盘(薄盘)5、第 二转盘(厚盘);6、筒芯;10、滑轴;11、轴套;12、第一螺套;13、第二螺 套;14、连接套;16、油缸;17、活塞杆;18、卡口; 20、驱动机构;21、齿 轮;22、齿轮轴;131、凸部;141、第一压盖;142、第二压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复绕机巻取装置。实施例参见图l, 一种复绕机巻取装置,其包括设有驱动装置的底箱1、固定设置 在底箱1上的第一立臂2与第二立臂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立臂2上的第一转 盘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立臂3上的轴套11、轴套11内装有可沿轴向滑动的 滑轴IO、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滑轴IO上的可用于巻取铜管的筒芯6、可用于收容 筒芯6且与筒芯6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转盘5,所述的滑轴10相对于轴套11 止转,其中该复绕机巻取装置上还设有一个巻宽调节机构,所述的巻宽调节机 构包括相滑动地设置于轴套11外表面的第一螺套12、与第一螺套12相螺纹配 合的第二螺套13、设置在第二螺套13上的可使得第二螺套13转动的驱动机构 20、相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螺套13上且与第二转盘5固定连接的连接套14,所述 的第二螺套13与连接套14在轴向上相抵,第二螺套13沿轴向移动时可带动连 接套14沿轴向移动。调节巻宽时,驱动机构20将动力传至第二螺套13使得第二螺套13转动, 由于第一螺套12与第二螺套13相螺纹配合,第二螺套13在转动的同时沿第一 螺套12作轴向运动,并带动连接套14沿轴向移动。由于连接套14与第二转盘5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转盘5作轴向移动,实现连续调节巻宽的过程。如图2所示,所述的驱动机构20可为一手动驱动机构,该机构包括与第二 螺套13的外表面相啮合的齿轮21、与齿轮21固定连接的齿轮轴22。将力施加 于齿轮轴22使得齿轮21转动,并带动第二螺套13转动。采用这种手动驱动机 构,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巻宽的微调过程。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二螺套13外表面上设有一凸部131,所述的凸部131 与连接套14在轴向上相抵,第二螺套13沿轴向移动时所述的凸部131带动连 接套14沿轴向移动。所述的连接套14上设有第一压盖141,所述的第一压盖141位于齿轮21 外围且与齿轮21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压盖141可以用来压住齿轮21,来 防止齿轮21沿径向窜动。所述的连接套14上设有第二压盖142,所述的第二压盖142位于凸部131 的外围且与凸部131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压盖142可以用来压住凸部131, 来防止第二螺套沿径向窜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 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绕机卷取装置,其包括设有驱动装置的底箱(1)、固定设置在底箱(1)上的第一立臂(2)与第二立臂(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立臂(2)上的第一转盘(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立臂(3)上的轴套(11)、轴套(11)内装有可沿轴向滑动的滑轴(1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滑轴(10)上的可用于卷取铜管的筒芯(6)、可用于收容筒芯(6)且与筒芯(6)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转盘(5),所述的滑轴(10)相对于轴套(11)止转,其特征在于该复绕机卷取装置上还设有一个卷宽调节机构,所述的卷宽调节机构包括相滑动地设置于轴套(11)外表面的第一螺套(12)、与第一螺套(12)相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套(13)、设置在第二螺套(13)上的可使得第二螺套(13)转动的驱动机构(20)、相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螺套(13)上且与第二转盘(5)固定连接的连接套(14),所述的第二螺套(13)与连接套(14)在轴向上相抵,第二螺套(13)沿轴向移动时可带动连接套(14)沿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雪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