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加工时,将管件或杆件母料输入输送机构内,所述的输送机构的第一传送组与第二传送组将所述的管件或杆件母料夹持并再向位于所述的输送机构输出侧的变径模输送,所述的管件或杆件母料进入所述的变径模后在所述的输送机构的推力下向外顶出,形成变径后的管件或杆件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依靠电动输送管件或杆件母料,减轻了劳动力,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成本;输送机构将管件或杆件母料卷入后向变径模不断输送,从而管件或杆件母料被顶出变径模,生产出变径后的管件或杆件产品;管件或杆件母料的端部省去了拉拔机构夹持,因而废料较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方法,是要依靠人工先向变径模喂入管件或杆件母料的一端部,然后主要利用拉拔机构夹持该喂入的一端部并且继续向后拉拔,从而将管件或杆件母料拉伸生产出变径后的管件或杆件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的机架上的输送机构与变径模,所述的变径模位于所述的输送机构的输出侧,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能够对所述的管件或杆件母料夹持并向所述的变径模输送的第一传送组与第二传送组,所述的第一传送组与所述的第二传送组之间形成母料通道,并且所述的母料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变径模的中心线方向一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传送组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的第二传送组包括第二传送带,所述的第一传送带上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钳块,所述的第二传送带上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钳块,所述的母料通道形成于相应的所述的第一钳块与所述的第二钳块之间。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的第二传送带分别为履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还包括与管件或杆件母料尺寸相配合的前导向模,所述的前导向模位于所述的变径模的输入与所述的输送机构的输出之间,所述的前导向模的中心线与所述的变径模的中心线相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还包括与管件或杆件产品尺寸相配合的后导向模,所述的后导向模的输入对着所述的变径模的输出,所述的后导向模的中心线与所述的变径模的中心线相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的输送机构的输入侧的入料导向套,所述的入料导向套的输出对着所述的输送机构的输入,所述的入料导向套的中心线、所述的变径模的中心线相重合。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入料导向套的输入侧部为喇叭口。 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管件或杆件母料在入料时是先向输送机构输送,输送阻力较小或是不受阻力,因而可以依靠电动输送管件或杆件母料,减轻了劳动力,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成本;输送机构将管件或杆件母料卷入后向变径模不断输送,从而管件或杆件母料通过变径模时是被顶出变径模的,从而生产出变径后的管件或杆件产品;管件或杆件母料的端部省去了拉拔机构的夹持,因而废料$父少。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的加工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K处放大图; 其中:1、入料导向套;2、输送机构;21、第一传送组;211、第一传送带;212、第一钳块;213、第一前链轮;214、第一后链轮;22、第二传送组;221、第二传送带;222、第二钳块;223、第二前链轮;224、第二后链轮;3、变径模;4、前导向模;5、后导向模;61、管件或杆件母料;62、管件或杆件产品;7、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方法,所述的管件或杆件母料61输入入料导向套1,再将管件或杆件母料61输入位于入料导向套I输出侧的输送机构2内,输送机构2的第一传送组21与第二传送组22将管件或杆件母料61夹持并再向位于输送机构2输出侧的变径模3输送,管件或杆件母料61进入变径模3后在输送机构2的推力下向外顶出,形成变径后的管件或杆件产品62。 如附图1、2所示,一种实现上述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方法的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包括机架7、设置于机架7上的输送机构2与变径模3,变径模3位于输送机构2的输出侧,加工时管件或杆件母料61先进入输送机构1,由变径模3出。 输送机构2包括能够对管件或杆件母料61夹持并向变径模3输送的第一传送组21与第二传送组22,第一传送组21与第二传送组22之间形成母料通道。母料通道的长度方向与变径模3的中心线方向一致。第一传送组21与第二传送组22同步运转,将杆杆母料61由母料通道内并由一侧送输至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其第一传送组21包括第一传送带211,第二传送组22包括第二传送带221,第一传送带211与第二传送带221分别为履带。第一传送带211上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钳块212,第二传送带221上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钳块222,母料通道形成于相应的第一钳块212与第二钳块222之间。传送过程中,第一钳块212与相应的第二钳块222将管件或杆件母料61抱住,从而稳定的将管件或杆件母料61传送。 第一传送组21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传送带211的第一前链轮213与第一后链轮214,第一传送组21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传送带221的第二前链轮223与第二后链轮224,第一前链轮213与第一后链轮214的转动方向分别与第二前链轮223与第二后链轮224的转动方向相反。输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前链轮213、第一后链轮214、第二前链轮223与第二后链轮224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是机械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1 ] 除此之外,第一传送带211还可以由多个上传送辊并列设置构成,第二传送带221由多个下传送辊并列设置构成,上传送辊与下传送辊的个数相同,第一传送带211与第二传送带221相应对设置。 所述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还包括位于输送机构2的输入侧的入料导向套1,入料导向套I的输出对着输送机构2的输入,入料导向套I的中心线、变径模3的中心线相重合。入料导向套I的输入侧部为喇叭口。便于将管件或杆件母料61准确喂入,更使得输送机构2运行稳定。输送机构2将来自入料导向套I的管件或杆件母料61自动卷入。 为使管件或杆件母料61稳定的通过变径模3,稳定地实现变径,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还包括与管件或杆件母料61尺寸相配合的前导向模4,前导向模4位于变径模3的输入与输送机构2的输出之间,前导向模4的中心线与变径模3的中心线相重合。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还包括与管件或杆件产品62尺寸相配合的后导向模5,后导向模5的输入对着变径模3的输出,后导向模5的中心线与变径模3的中心线相重合。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7)、设置于所述的机架(7)上的输送机构(2)与变径模(3),所述的变径模(3)位于所述的输送机构(2)的输出侧,所述的输送机构(2)包括能够对所述的管件或杆件母料(61)夹持并向所述的变径模(3)输送的第一传送组(21)与第二传送组(22),所述的第一传送组(21)与所述的第二传送组(22)之间形成母料通道,并且所述的母料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变径模(3)的中心线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7)、设置于所述的机架(7)上的输送机构(2 )与变径模(3 ),所述的变径模(3 )位于所述的输送机构(2 )的输出侧,所述的输送机构(2)包括能够对所述的管件或杆件母料(61)夹持并向所述的变径模(3)输送的第一传送组(21)与第二传送组(22),所述的第一传送组(21)与所述的第二传送组(22)之间形成母料通道,并且所述的母料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变径模(3)的中心线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送组(21)包括第一传送带(211),所述的第二传送组(22)包括第二传送带(221),所述的第一传送带(211)上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钳块(212),所述的第二传送带(221)上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钳块(222),所述的母料通道形成于相应的所述的第一钳块(212)与所述的第二钳块(22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或杆件变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送带(211)与所述的第二传送带(221)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瑞,肖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