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473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包括麦仓、洗麦机、浸泡装置、发芽装置、翻转装置、流化床干燥装置、暂存罐、气流膨化装置、压片机、包装机、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斗式提升机一、斗式提升机二、斗式提升机三、斗式提升机四、斗式提升机五、输送带一、输送带二和控制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麦片的复水性能,可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节约劳动成本,便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包括麦仓、洗麦机、浸泡装置、发芽装置、翻转装置、流化床干燥装置、暂存罐、气流膨化装置、压片机、包装机、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斗式提升机一、斗式提升机二、斗式提升机三、斗式提升机四、斗式提升机五、输送带一、输送带二和控制系统。采用本技术,可以提高麦片的复水性能,可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节约劳动成本,便于产品的质量控制。【专利说明】一种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谷物加工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
技术介绍
麦片是以小麦、燕麦、荞麦等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一种方便食品。当前麦片生产线采用的工艺设备主要是基于浸泡、蒸煮、辊压和干燥等工艺过程原理。也有一些麦片生产者利用爆米花机等气流膨化设备进行加工,但均为间歇式生产方法,目前尚无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麦片生产线的设备研制和开发应用,更无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人为污染,自动化的膨化麦片生产线的开发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的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 本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麦仓(2)、洗麦机(3)、浸泡装置(5)、发芽装置(7)、翻转装置(8)、流化床干燥装置(9)、气流膨化装置(13)、压片机(16)、包装机(19)、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4)和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6),所述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位于所述洗麦机与所述浸泡装置之间,所述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位于所述浸泡装置与所述发芽装置之间,在所述麦仓与所述洗麦机之间、在所述气流膨化装置与所述压片机之间、在所述压片机与所述包装机之间分别还设置有斗式提升机一(I)、斗式提升机二(15)、斗式提升机三(18),在所述气流膨化装置与所述压片机之间、所述压片机与所述包装机之间分别还设置有输送带一(14)、输送带二(17)。 较佳地,在所述流化床干燥装置与所述气流膨化装置之间还设置有暂存罐(11),在所述流化床干燥装置与所述暂存罐之间、所述暂存罐与所述气流膨化装置之间分别还设置斗式提升机四(10)、斗式提升机五(12)。 较佳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麦仓、洗麦机、浸泡装置、发芽装置、翻转装置、流化床干燥装置、暂存罐、气流膨化装置、压片机、包装机、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斗式提升机一、斗式提升机二、斗式提升机三、斗式提升机四、斗式提升机五、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技术中,气流膨化装置的使用可以起到使麦粒体积膨大和品质熟化的作用,与传统麦片生产工艺相比,气流膨化法可使麦片内部的多孔性更好而有利于提高其复水性。 2、本技术中,浸泡装置和发芽装置的使用可以使麦粒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3、本技术中,斗式提升机、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输送带以及控制系统的使用,使麦片生产过程可以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控制,也有利于麦片产品的质量控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斗式提升机一;2.麦仓;3.洗麦机;4.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5.浸泡装置;6.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7.发芽装置;8.翻转装置;9.流化床干燥装置;10.斗式提升机四;11.暂存罐;12.斗式提升机五;13.气流膨化装置;14.输送带一;15.斗式提升机二;16.压片机;17.输送带二;18.斗式提升机三;19.包装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如下:在图1中,本技术包括麦仓(2)、洗麦机(3)、浸泡装置(5)、发芽装置(7)、翻转装置(8)、流化床干燥装置(9)、暂存罐(11)、气流膨化装置(13)、压片机(16)、包装机(19)、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4)、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6)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4)位于所述洗麦机(3)与所述浸泡罐(5 )之间,所述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6 )位于所述浸泡装置(5 )与所述发芽装置(7 )之间。在所述麦仓(2)与所述洗麦机(3)之间设置有斗式提升机一(1),在所述流化床干燥装置(9)与所述暂存罐(11)之间设置有斗式提升机四(10),在所述暂存罐(11)与所述气流膨化装置(13)之间设置有斗式提升机五(12),在所述气流膨化装置(13)与所述压片机 之间设置有输送带一(14)和斗式提升机二(15),所述输送带一(14)位于气流膨化装置(13)的正下方,在所述压片机(16)与所述包装机(19)之间设置有输送带二( 17)和斗式提升机三(18),所述输送带二(17)位于压片机(16)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为帆布输送带、橡胶输送带、皮带输送带等中的任何一种均可。所述暂存罐的容积设计应达到的要求:在所述气流膨化装置或其后续设备出现问题而无法连续生产时,且所述浸泡装置、发芽装置和流化床干燥装置均正在满负荷运行时,所述暂存罐的空余容积应还能够容纳‘所述浸泡装置、发芽装置和流化床干燥装置中所涉及的物料’。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麦仓、洗麦机、浸泡装置、发芽装置、翻转装置、流化床干燥装置、暂存罐、气流膨化装置、压片机、包装机、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斗式提升机一、斗式提升机二、斗式提升机三、斗式提升机四、斗式提升机五、输送带一和输送带二相连接。 所述麦仓、斗式提升机、洗麦机、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浸泡装置、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发芽装置、翻转装置、流化床干燥装置、暂存罐、气流膨化装置、输送带、压片机、包装机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都属于已有技术。 实施例2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可大致如下所述:已经清理除杂后的净麦经斗式提升机一(I)后进入麦仓(2)中进行储存而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在加工麦片时,利用斗式提升机一 (I)可以将麦仓中的净麦或尚未进入麦仓的小包装袋中的净麦匀速加入到洗麦机(3)中,洗后的麦粒在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4)中与洗麦机相连接处的水泵作用下被输送到浸泡装置(5)中浸泡一定的时间,在麦粒达到预定的含水量后利用浸泡装置(5)下部的填充装置进行浙去浸泡水并定量充填到发芽装置(7)中用于麦粒发芽的箱体中,所述发芽装置 (7)中用于麦粒发芽的箱体在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6)的作用下运动到发芽装置(7)中进行发芽,麦粒发芽完成后再经翻转装置(8)处理而被倾倒于流化床干燥装置(9)中而进行干燥处理,达到预定干燥目标后的芽麦粒再被斗式提升机四(10 )输送至暂存罐(11)中,暂存罐(11)中的芽麦粒经斗式提升机五(12)输送至气流膨化装置(13)中经过一定温度、一定压力和一定时间的处理而得到膨化芽麦粒,膨化芽麦粒从气流膨化装置(13)的底部开口处落下到输送带一(14)上,然后经由斗式提升机二( 15)输送到压片机(16)中压制成一定厚度的麦片,然后再经由输送带二( 17)和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气流膨化原理的膨化芽麦片生产线,包括麦仓(2)、洗麦机(3)、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4)、浸泡装置(5)、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6)、发芽装置(7)、翻转装置(8)、流化床干燥装置(9)、气流膨化装置(13)、压片机(16)和包装机(19),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辅助式净麦输送管路位于所述洗麦机与所述浸泡装置之间,所述无动力滚筒输送装置位于所述浸泡装置与所述发芽装置之间,在所述麦仓与所述洗麦机之间、在所述气流膨化装置与所述压片机之间、在所述压片机与所述包装机之间分别还设置有斗式提升机一(1)、斗式提升机二(15)、斗式提升机三(18),在所述气流膨化装置与所述压片机之间、所述压片机与所述包装机之间分别还设置有输送带一(14)、输送带二(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松明蒲彪刘兴艳徐丹萍陈安均李素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