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194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包括机箱、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所述机箱内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第二腔及接线腔,其中: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位于机箱的相对的侧部;所述整流单元装设在第一腔内;所述逆变单元装设在第二腔内;所述接线腔内装设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且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经由铜排连接到进线端子、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经由铜排连接出线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分别设置在机箱的两侧,并设置独立的接线腔,可显著提高变频器的功率密度,同时方便系统柜配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包括机箱、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所述机箱内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第二腔及接线腔,其中: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位于机箱的相对的侧部;所述整流单元装设在第一腔内;所述逆变单元装设在第二腔内;所述接线腔内装设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且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经由铜排连接到进线端子、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经由铜排连接出线端子。本技术通过将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分别设置在机箱的两侧,并设置独立的接线腔,可显著提高变频器的功率密度,同时方便系统柜配线。【专利说明】 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
技术介绍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 VFD)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运行。整流(交流变直流)单元和逆变(直流变交流)单元是变频器的主要部件,其中整流单元连接输入线,逆变单元连接输出线。 目前的大功率通用变频器在输入输出结构上,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上端接输入线、下端接输出线的布局形式,该输入输出结构比较适合宽体结构布局形式的变频器,其具有以下优点:对于变频器内部的整流单元的整流桥和逆变单元的IGBT的排布简单清晰,电流从上端进入整流桥,紧跟着进入逆变单元的IGBT进行逆变转换,能量流非常的顺畅,结构设计容易实现。 然而,上述输入输出结构仅适用于具有较大尺寸(宽度)的变频器,且该输入输出结构不利于提高变频器产品的功率密度。此外,该输入输出结构也不利于系统柜内的走线,给客户的维护、维修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变频器输入输出结构不利于提高变频器功率密度、维护及维修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包括机箱、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所述机箱内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第二腔及接线腔,其中: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位于机箱的相对的侧部;所述整流单元装设在第一腔内;所述逆变单元装设在第二腔内;所述接线腔内装设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且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经由铜排连接到进线端子、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经由铜排连接到出线端子。 在本技术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中,所述接线腔位于机箱的底部。 在本技术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中,所述进线端子的接线安装孔位上下错层分布;所述出线端子的接线安装孔位上下错层分布。 在本技术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中,所述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别位于接线腔内的两侧。 在本技术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中,所述接线腔具有朝向机箱的正面的开口。 在本技术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中,所述第二腔内还装设有母线电容,且所述母线电容位于逆变单元下方。 在本技术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中,所述逆变单元包括多个IGBT,且该多个IGBT呈矩阵排布。 在本技术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中,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具有散热器,且该散热器的基板朝向第二腔,所述IGBT贴附在散热器的基板上。 本技术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分别设置在机箱的两侧,并设置独立的接线腔,可显著提高变频器的功率密度,同时方便系统柜配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接线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3所示,是本技术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包括机箱10、整流单元11和逆变单元12,且机箱10内具有第一腔、第二腔及接线腔101,第一腔、第二腔及接线腔101相互独立(例如通过钣金件或其他部件相隔开)。 上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位于机箱10的相对的侧部,即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位于机箱10的左右两侧。整流单元11装设在第一腔内,逆变单元12装设在第二腔内。接线腔101内装设有进线端子15和出线端子16,且整流单元11的输入端经由铜排13连接到进线端子15、逆变单元12的输出端经由铜排14连接到出线端子16。 上述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通过将整流单元11和逆变单元12分别置于机箱10的左右两侧,并将进线端子15和出线端子16置于一个统一的接线腔101内,与现有的机箱上端输入线、下端输出线结构相比,可提高变频器整机的功率密度,同时接线等可在同一面操作,系统柜配线方便。 特别地,上述接线腔101位于机箱10的底部。并且接线腔101具有朝向机箱10的正面的开口。这样,接线操作可在机箱10的正面进行,方便工程人员的维护操作。 为进一步增加接线操作的便捷性,上述进线端子15的接线安装孔位上下错层分布;类似地,出线端子16的接线安装孔位也上下错层分布。 为避免接线混乱,上述进线端子15和出线端子16分开设置,并分别位于接线腔101内的左右两侧。 此外,上述第二腔内还装设有母线电容,且该母线电容位于逆变单元12的下方。逆变单元12的输入端通过铜排连接到母线电容。 逆变单元12包括多个IGBT,为进一步提高变频器的功率密度,上述逆变单元12的多个IGBT呈矩阵排布,具体为三列多行的矩阵。 上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具有散热器,且该散热器的基板朝向第二腔,逆变单元12的IGBT贴附在散热器的基板上,以利于IGBT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包括机箱、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第二腔及接线腔,其中: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位于机箱的相对的侧部;所述整流单元装设在第一腔内;所述逆变单元装设在第二腔内;所述接线腔内装设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且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经由铜排连接到进线端子、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经由铜排连接到出线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位于机箱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子的接线安装孔位上下错层分布;所述出线端子的接线安装孔位上下错层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别位于接线腔内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具有朝向机箱的正面的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内还装设有母线电容,且所述母线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窄体结构变频器,包括机箱、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第二腔及接线腔,其中: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分别位于机箱的相对的侧部;所述整流单元装设在第一腔内;所述逆变单元装设在第二腔内;所述接线腔内装设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且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经由铜排连接到进线端子、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经由铜排连接到出线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明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