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302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包括主电源输入端、备用电源输入端、主电源通道VIN1、备用电源通道VIN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电源通道VIN1上设置有增强型n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在所述备用电源通道VIN2上设置有增强型p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和pFET场效晶体管由电源序列发生器U1控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主电源通道VIN1和备用电源通道NIN2上的压降大大降低,满足负载要求,电源转换时电流平缓,且备用电源使用寿命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很多场合下,在电源供电电路中需要设置主电源电路和备用电源电路,例如电池供电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路(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至少需要两个电源:SRAM存储器用高电流活动通道,以及一个供主电源缺失时保存存储器内容的低电流备用电源,就需要这种双电源切换电路,如图1所示,为一般的主备电源连接方式,主电源通路为VCC1,备用电源通路为VCC2,在VCC1和VCC2通路上分别接有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但是通常的二极管连接会给两个通道都带来问题,在VCC1通道,二极管D4电压降会造成供电电源超出容限,即压降过大,影响负载正常工作,而在VCC2通道,对压降的要求更高,如果要最大限度延长备用电源(不管是电池、超级电容还是其他电压源)的使用寿命,必须降低压降,但是图1的电路显然无能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包括主电源输入端、备用电源输入端、主电源通道VIN1、备用电源通道VIN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电源通道VIN1上设置有增强型n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在所述备用电源通道VIN2上设置有增强型p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和pFET场效晶体管由电源序列发生器U1控制,电源序列发生器U1检测主电源电压的损失,通过控制两个场效应管nFET和pFET,自动切换负载到备用电源的供应。进一步的,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的源极S通过主电源通道VIN1连接主电源输入端,漏极D连接负载,在源极S与漏极D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D2;所述pFET场效晶体管的漏极D通过备用电源通道VIN2连接备用电源输入端,源极S连接负载,在漏极D与源极S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D3;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与p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相连,并且通过电阻R3接地,nFET场效晶体管的漏极D与pFET场效晶体管的源极S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序列发生器U1使用MAX6820芯片,电源序列发生器U1的端口SETV通过电阻R1连接主电源输入端、且通过电阻R2接地,端口SETD通过电容C1接地,端口VCC1和端口VCC2相接后连接主电源输入端,端口GND接地,端口GATE连接n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或p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且主电源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端口GATE。优选的,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使用FDC633N型,所述pFET场效晶体管使用FDN304P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主电源通道VIN1和备用电源通道NIN2上的压降大大降低,满足负载要求,电源转换时电流平缓,且备用电源使用寿命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一般的主备电源连接切换方式;图2为本技术主备电源开关切换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参照图2所示,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包括主电源输入端、备用电源输入端、主电源通道VIN1、备用电源通道VIN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电源通道VIN1上设置有增强型n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在所述备用电源通道VIN2上设置有增强型p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和pFET场效晶体管由电源序列发生器U1控制,电源序列发生器U1检测主电源电压的损失,通过控制两个场效应管nFET和pFET,自动切换负载到备用电源的供应,nFET场效晶体管使用FDC633N型,pFET场效晶体管使用FDN304P型。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的源极S通过主电源通道VIN1连接主电源输入端,漏极D连接负载,在源极S与漏极D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D2;所述pFET场效晶体管的漏极D通过备用电源通道VIN2连接备用电源输入端,源极S连接负载,在漏极D与源极S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D3;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与p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相连,并且通过电阻R3接地,nFET场效晶体管的漏极D与pFET场效晶体管的源极S相连,本实施例中电阻R3=10MΩ。所述电源序列发生器U1使用一可编程延迟(对典型固定的200ms延迟使用MAX6819),电源序列发生器U1的端口SETV通过电阻R1连接主电源输入端、且通过电阻R2接地,端口SETD通过电容C1接地,端口VCC1和端口VCC2相接后连接主电源输入端,端口GND接地,端口GATE连接n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或p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且主电源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端口GATE,电源序列发生器U1监控VIN1,确保电源稳定或高于U1断开电压后电池电源才关闭,本实施例中,电阻R1=4.7KΩ,电阻R2=1.2KΩ,电容C1=0.1μF。本技术的原理:以图1为例,图1中二极管D4、D5将正向压降降低到了0.3-0.5V,在一定程度上使情况有改善,但用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nFET和pFET代替二极管将压降降低到50mV以下。nFET的选择要考虑其电流处理能力和低导通电阻,pFET的选择考虑其低栅极-源极电压和低导通电阻。两个FET均反向安装以使其本身二极管反偏压,这可避免从一个电源切换到另一电源时的过电流,使转换平缓。如果没有D1,VIN2通路可能在电源序列发生器U1超时延迟期间被VIN1(小于nFET本身二极管压降)反向驱动,为避免此问题,在主电源(VIN1通路)加电时D1使pFET关断。电源序列发生器U1的内部电荷泵产生栅极输出,完全提高nFET并加偏压使pFET截止,该栅极输出约为VCC2+5.5V,加入R3以快速驱动栅极信号至低电平,当VIN1移除时加速pFET导通;R3应尽可能大,这是因为加载栅极输出会阻止负载电流的增加,降低栅极驱动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包括主电源输入端、备用电源输入端、主电源通道VIN1、备用电源通道VIN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电源通道VIN1上设置有增强型n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在所述备用电源通道VIN2上设置有增强型p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和pFET场效晶体管由电源序列发生器U1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电路,包括主电源
输入端、备用电源输入端、主电源通道VIN1、备用电源通道
VIN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电源通道VIN1上设置有增强型
n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在所述备用电源通道VIN2上设
置有增强型pFET场效晶体管保压单元,所述nFET场效晶体
管和pFET场效晶体管由电源序列发生器U1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备电源之间自动切换开关
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的源极S通过主电
源通道VIN1连接主电源输入端,漏极D连接负载,在源极S
与漏极D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D2;
所述pFET场效晶体管的漏极D通过备用电源通道VIN2
连接备用电源输入端,源极S连接负载,在漏极D与源极S
之间连接有寄生二极管D3;
所述nFET场效晶体管的栅极G与p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双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