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2358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板,第一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的两端的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本体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板通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安装于变速箱的壳体,第一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板,第二板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选挡软轴通过穿过第三孔和第四孔的第一骑马螺栓安装于第二板的外侧,第二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第三板,第三板开设有第五孔和第六孔,第五孔的中心点和第六孔的中心点的连线与本体所在平面相交,换挡软轴通过穿过第五孔和第六孔的第二骑马螺栓安装于第三板的外侧,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为一体式结构;其能够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卡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重卡部件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 目.ο
技术介绍
在重卡的传动系统中,由于其变速操纵系统的换挡手柄和变速箱相距较远,连接换挡手柄和变速箱的选换挡传动总成的尺寸就相应较大,因而一般在选换挡手柄和变速箱之间的部位装有选换挡软轴组件,然而选换挡软轴组件在安装到变速箱上时,还需要通过固定装置进行辅助安装。采用选换挡软轴组件来实现汽车变速操纵可行性,这样,提供一种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的选换挡软轴组件固定装置,以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卡的性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能够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提高重卡的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包括多折型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端的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二衔接板分别与所述本体之间呈一夹角,所述第一衔接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方向为垂直,所述第一衔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板通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安装于变速箱的壳体,所述第一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衔接板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选挡软轴通过穿过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的第一骑马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衔接板的第三板,所述第三板开设有第五孔和第六孔,所述第五孔的中心点和所述第六孔的中心点的连线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相交,换挡软轴通过穿过所述第五孔和所述第六孔的第二骑马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三板的外侧,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骑马螺栓的两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的内侧并对应于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固定。其中,所述第二骑马螺栓的两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三板的内侧并对应于所述第五孔和所述第六孔的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固定。 其中,所述第二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衔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三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衔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包括多折型的第一板,第一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的两端的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第一衔接板、第二衔接板分别与本体之间呈一夹角,第一衔接板的长度与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方向为垂直,第一衔接板的长度小于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本体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板通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安装于变速箱的壳体,第一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垂直于第一衔接板的第二板,第二板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孔和第四孔,选挡软轴通过穿过第三孔和第四孔的第一骑马螺栓安装于第二板的外侧,第二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垂直于第二衔接板的第三板,第三板开设有第五孔和第六孔,第五孔的中心点和第六孔的中心点的连线与本体所在平面相交,换挡软轴通过穿过第五孔和第六孔的第二骑马螺栓安装于第三板的外侧,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为一体式结构;其通过在本体的两端设置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并将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设置成以长度方向相垂直,在此基础上,在第一衔接板的端部设置第二板,在第二衔接板的端部设置第三板,因而此时第二板和第三板为空间垂直,利用第二板固定选挡软轴,选挡软轴的轴线方向为垂直本体设置,而利用第三板固定换挡软轴,且第三板的第五孔和第六孔其中点连线与本体相交,因而换挡软轴在连接后其轴线方向也与本体所在平面相交,由此使得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所在轴线在空间相交的方式设置,因而两者不会存在于同一平面内,使得两者的安装和使用互不影响互不干涉,这不仅能够在变速箱上实现可靠装配,而且还能够保证选换挡平顺性和固定可靠性,使得安装操作更加便利,连接稳定,可靠性高,极大地提高重卡的性能,另外,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为一体式结构,在加工时,采用一整块板进行裁切折弯即可,加工容易成本低,而且一体式结构,强度高,连接可靠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安装有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安装在变速箱的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板;2_第二板;3-第一加强筋;4_第三板;5_第二加强筋;11_第一孔;12-第二孔;21_第二孔;22_第四孔;23_第一螺母;24_第二螺母;41_第五孔;42_第六孔;43-第三螺母;44_第四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图1-图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包括多折型的第一板1,第一板1包括位于中间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的两端的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第一衔接板、第二衔接板分别与本体之间呈一夹角,第一衔接板的长度与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方向为垂直,第一衔接板的长度小于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本体开设有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第一板1通过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安装于变速箱的壳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操纵选换挡软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折型的第一板(1),所述第一板(1)包括位于中间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端的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二衔接板分别与所述本体之间呈一夹角,所述第一衔接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方向为垂直,所述第一衔接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衔接板的长度;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所述第一板(1)通过所述第一孔(11)和所述第二孔(12)安装于变速箱的壳体;所述第一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衔接板的第二板(2),所述第二板(2)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孔(21)和第四孔(22),选挡软轴通过穿过所述第三孔(21)和所述第四孔(22)的第一骑马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板(2)的外侧;所述第二衔接板的端部连接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衔接板的第三板(4),所述第三板(4)开设有第五孔(41)和第六孔(42),所述第五孔(41)的中心点和所述第六孔(42)的中心点的连线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相交,换挡软轴通过穿过所述第五孔(41)和所述第六孔(42)的第二骑马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三板(4)的外侧;所述第一板(1)、所述第二板(2)、所述第三板(4)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柯何俊李喜鹏梁丽娟李林张纬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