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639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所述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适配连接;所述前车体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顶部设置有车把,所述前支架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及电机,所述前支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轴联的前车轮;所述后车体包括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底部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座体包括承载臂,所述承载臂末端设置有车座;所述前支架后部设置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末端设置一旋转装置,所述后支架顶部与承载臂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装置旋转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电动自行车相比较自行车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在某些场合不便于使用,例如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无法对电动自行车携带使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电动自行车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电动自行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所述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适配连接;所述前车体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顶部设置有车把,所述前支架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及电机,所述前支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轴联的前车轮;所述后车体包括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底部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座体包括承载臂,所述承载臂末端设置有车座;所述前支架后部设置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末端设置一旋转装置,所述后支架顶部与承载臂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装置旋转连接。优选方案,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外壳、连接所述外壳两侧的转轴、隔板、左卡盘、右卡盘,所述外壳侧部设置开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中间处,所述左卡盘与右卡盘分别位于所述隔板两侧形成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左卡盘表面开设第一弧形通孔,所述第一弧形通孔前端延伸出与其垂直的第一卡位,所述后支架顶部从所述开口进入并伸入至所述第一空腔,并且旋转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后支架侧部设置一垂直其侧面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一弧形通孔滑入所述第一卡位,所述右卡盘表面开设第二弧形通孔,所述第二弧形通孔前端延伸出与其垂直的第二卡位,所述承载臂从所述开口进入并伸入至所述第二空腔,并且旋转连接所述转轴,所述承载臂侧部设置一垂直其侧面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二弧形通孔滑入所述第二卡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顶部开设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帽,所述固定帽底端与所述后支架及承载臂上侧相抵触。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由四条间隔设置并形成圆形的狭长孔组成,所述狭长孔一端宽度窄于另一端,所述固定帽包括一盖帽,所述盖帽底部间隔设置有四条与所述狭长孔相配合的侧壁,所述侧壁内侧设置有挡块,所述侧壁宽度为二分之一所述狭长孔长度。优选方案,所述盖帽底部设置一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孔上部。优选方案,所述盖帽底侧设置有两根相对设置的固定柱,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弧形滑槽。优选方案,所述前车轮上部设置有前挡泥板,所述后车轮上部设置有后挡泥板。优选方案,所述后车轮车轴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后车轮两侧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底端通过一伸缩杆连接。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架前部与车座后部设置有转向灯,所述转向灯包括LED灯板及连接所述LED灯板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上述方案的电动自行车,能够快速便捷的折叠,缩小其体积,从而减少电动自行车占用空间,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装置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所述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适配连接;所述前车体包括前支架1,所述前支架1顶部设置有车把,所述前支架1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及电机,所述前支架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轴联的前车轮2 ;所述后车体包括后支架3,所述后支架3底部设置有后车轮4 ;所述座体包括承载臂5,所述承载臂5末端设置有车座6 ;所述前支架1后部设置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末端设置一旋转装置7,所述后支架3顶部与承载臂5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装置7旋转连接。所述旋转装置7包括外壳、连接所述外壳两侧的转轴701、隔板、左卡盘703、右卡盘,所述外壳侧部设置开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中间处,所述左卡盘703与右卡盘分别位于所述隔板两侧形成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左卡盘703表面开设第一弧形通孔705,所述第一弧形通孔705前端延伸出与其垂直的第一卡位706,所述后支架3顶部从所述开口进入并伸入至所述第一空腔,并且旋转连接所述转轴701,所述后支架3侧部设置一垂直其侧面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一弧形通孔705滑入所述第一卡位706,所述右卡盘表面开设第二弧形通孔,所述第二弧形通孔前端延伸出与其垂直的第二卡位,所述承载臂5从所述开口进入并伸入至所述第二空腔,并且旋转连接所述转轴701,所述承载臂5侧部设置一垂直其侧面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二弧形通孔滑入所述第二卡位。所述外壳顶部开设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帽8,所述固定帽8底端与所述后支架3及承载臂5上侧相抵触。所述固定孔由四条间隔设置并形成圆形的狭长孔组成,所述狭长孔一端宽度窄于另一端,所述固定帽8包括一盖帽,所述盖帽底部间隔设置有四条与所述狭长孔相配合的侧壁,所述侧壁内侧设置有挡块,所述侧壁宽度为二分之一所述狭长孔长度。所述盖帽底部设置一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孔上部。所述盖帽底侧设置有两根相对设置的固定柱,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弧形滑槽。所述前车轮2上部设置有前挡泥板,所述后车轮4上部设置有后挡泥板。所述后车轮4车轴部设置有支脚9,所述支脚9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后车轮4两侧第一支撑柱901与第二支撑柱902,所述第一支撑柱901与第二支撑柱902底端通过一伸缩杆903连接,所述支脚9在支撑车体时,将伸缩杆903拉伸,所述伸缩杆903变长后增加了车体的平衡。所述前支架1前部与车座6后部设置有转向灯,所述转向灯包括LED灯板及连接所述LED灯板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装置,从而再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已提醒前后车辆转向注意。上述方案的电动自行车,旋转所述固定帽8后,所述分别旋转所述后支架3与承载臂5,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分别从所述第一卡位706与第二卡位滑出并进入所述第一弧形通孔705与第二弧形通孔内,进而使所述后支架3与承载臂5垂直于底面并贴近所述前支架1,最后实现电动自行车体积的缩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上述方案的电动自行车,能够快速便捷的折叠,缩小其体积,从而减少电动自行车占用空间,便于携带。【主权项】1.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所述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适配连接;所述前车体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顶部设置有车把,所述前支架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及电机,所述前支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轴联的前车轮;所述后车体包括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底部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座体包括承载臂,所述承载臂末端设置有车座;所述前支架后部设置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末端设置一旋转装置,所述后支架顶部与承载臂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装置旋转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所述前车体、后车体及座体适配连接;所述前车体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顶部设置有车把,所述前支架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及电机,所述前支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轴联的前车轮;所述后车体包括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底部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座体包括承载臂,所述承载臂末端设置有车座;所述前支架后部设置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末端设置一旋转装置,所述后支架顶部与承载臂前端通过所述旋转装置旋转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威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