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多平专利>正文

可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378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交通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把、前后车叉、前后车轮、鞍座、中轴、货架、辅助小轮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由车架前管、车架后管、车架上横管、车架下横管和三个转轴、一个折叠器组成,车架管件与转轴和折叠器形成四连杆机构,折叠器设于车架后管下部,当折叠器打开时车架可向前折叠。当车体向后旋转至后仰立位时可由后轮和辅助小轮支撑着地,并可推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方便,外形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推入推出电梯等狭窄空间及在狭窄空间内移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属于交通车辆制造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除了骑行外,人们还需要将其存放,有时候还需要进行搬运。普通自行车由于外形尺寸较大,不便进行搬运,存放需占用较大空间。为了便于搬运、减少存放占用空间,人们设计制造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可折叠自行车。在这些可折叠自行车中,下述三种结构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横向折叠类型。例如技术专利“可折叠自行车”(专利号:CN95225197)和技术专利“轻型折叠电动自行车”(专利号:CN201020138128)。(2)纵向折叠类型。例如技术专利“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专利号:CN200420013401)和技术专利“折叠电动自行车”(专利号:CN201320599052)。(3)伸缩型。例如外观设计专利“伸缩折叠电动自行车”(专利号:CN200630197154)。虽然已有的可折叠自行车种类繁多,但这些可折叠自行车有的折叠操作过程较复杂,折叠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折叠后不能(或不便)推行(或拖行);有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操作过程简单,折叠后推行方便,折叠放置时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可折叠自行车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1)车架由车架前管、车架后管、车架上横管、车架下横管和三个转轴、一个折叠器组成,车架管件与转轴和折叠器形成四连杆机构,折叠器设于车架后管下部,当折叠器打开时车架可向前折叠。(2)在后轮上方,货架后部设置一对辅助小轮,在车架向前折叠到位之后,整个车向后旋转至后仰立位时由后轮和辅助小轮支撑着地。(3)在车把竖管下部设置第二个折叠器,通过该折叠器实现车把竖管的折叠。(4)采用可折叠车把实现车把的折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展开状态下整车主要结构件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状态下整车主要结构件的外观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展开状态下的形状。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折叠状态下的形状。图5用于说明本技术折叠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图6用于说明本技术折叠过程的第二个步骤。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状态下另一角度的视图。图中标识说明:1-可折叠车把和车把竖管,2-车架前管,3-车架前折叠轴座,4-前叉,5-前轮,6-车架前下折叠轴,7-车架前上折叠轴,8-车把竖管折叠器,9-车架上横管,10-车架后折叠轴,11-鞍座和鞍座管,12-车架后管,13-车架后折叠轴座,14-车架折叠器,15-货架,16-辅助小轮,17-后轮,18-后叉,19-中轴脚踏组,20-车架下横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车架与现有公知自行车车架的区别在于:在车架前管2和车架后管12上分别焊接有车架前折叠轴座3和车架后折叠轴座13,在车架后管12下部焊接有车架折叠器14。如图1、图2、图5、图6、图7所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在后轮17上方,货架15后部设置有一对辅助小轮16,当车架向前折叠到位,整个车向后旋转至后仰立位时整个车可由后轮和辅助小轮支撑着地。如图1、图2、图5、图6、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车把竖管的下部设置有车把竖管折叠器8,通过该折叠器可实现车把的向前折叠。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车把1采用可折叠车把,其左右横管可向上或向下(或其它方向)折叠,从而使折叠后的整车外形尺寸更为紧凑。本技术从展开状(图1)到折叠状(图2)的折叠过程如下:第一步:左手握车把1中部,右手掰开车架折叠器14的闭位锁扣手柄(图中未画出)的同时,左手向前下方压车把使得车架折叠器14打开。接着,左手仍握车把1中部,右手扶鞍座,左右手合力将车向前下方压成图5所示形状。第二步:左手仍握车把1中部,右手握鞍座,双手合力将车向后旋转至后仰立位,此时车由后轮17和辅助小轮16支撑着地。第三步:左手打开可折叠车把1的闭位锁扣手柄(图中未画出),双手拉开或扳动可折叠车把1的左右横管,右手掰开车把竖管折叠器8的闭位锁扣手柄(图中未画出)后,左手向前下方放下车把1使其折叠成图2所示形状(根据所使用的可折叠车把结构形式的不同,此时车把的左右横管也可以是朝图2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或其它方向折叠)。本技术从折叠状(图2)到展开状(图1)的展开过程为上述折叠过程的逆过程,使用者只需将折叠过程倒序操作即可将自行车展开。本技术中的车把为可折叠车把时折叠效果最佳,但本技术不限定车把的类型。也就是说,本技术的实施也可采用不可折叠的车把。本技术既可以是脚踏自行车,也可以是电动自行车,无论是哪一类别,折叠原理都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折叠操作简单方便,且折叠后可以后轮和辅助轮支撑竖直放置,外形紧凑,占地面积小;2.折叠竖直放置时仍可推行,便于将自行车推入推出电梯等狭窄空间及在狭窄空间内移动;3.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主权项】1.一种可折叠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把、前后车叉、前后车轮、鞍座、中轴、货架、辅助小轮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由车架前管、车架后管、车架上横管、车架下横管和三个转轴、一个折叠器组成,车架管件与转轴和折叠器形成四连杆机构,折叠器设于车架后管下部,当折叠器打开时车架可向前折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货架后方,后轮上方有一对辅助小轮,车架折叠并旋转至后仰立位时车体可由后轮和辅助小轮支撑着地,并可推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车把竖管下部有第二个折叠器,当该折叠器打开时车把竖管可向下折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为可折叠车把,其左右横管可向上折叠。【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交通车辆制造
,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把、前后车叉、前后车轮、鞍座、中轴、货架、辅助小轮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由车架前管、车架后管、车架上横管、车架下横管和三个转轴、一个折叠器组成,车架管件与转轴和折叠器形成四连杆机构,折叠器设于车架后管下部,当折叠器打开时车架可向前折叠。当车体向后旋转至后仰立位时可由后轮和辅助小轮支撑着地,并可推行。本技术折叠方便,外形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推入推出电梯等狭窄空间及在狭窄空间内移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IPC分类】B62K15/00, B62K19/00【公开号】CN205034259【申请号】CN201520662075【专利技术人】雷多平 【申请人】雷多平【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把、前后车叉、前后车轮、鞍座、中轴、货架、辅助小轮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由车架前管、车架后管、车架上横管、车架下横管和三个转轴、一个折叠器组成,车架管件与转轴和折叠器形成四连杆机构,折叠器设于车架后管下部,当折叠器打开时车架可向前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多平
申请(专利权)人:雷多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