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工作位置的插管纱锭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063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工作位置的插管纱锭子,具有与给纱筒子纱管配合作用的夹紧装置,它安装在壳体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夹紧装置(32)至少具有两个在不同高度上抵压在管纱纱管内壁上的夹头组(33、34),在壳体(17)内部设置力传递件(23、24),它们使得夹头组(33、34)彼此独立的进行“夹紧”,夹头组(33、34)的各夹头(16、26)分别通过位于要定位的喂给纱管之外的壳体(17)上的摆动点(25)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插管纱锭子。
技术介绍
最近以来,以不同实施方式公开了具有多个工作位置的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在插管纱锭子上固定的给纱筒子再绕(umspulen)(或倒筒)成经清除疵纱的和/或大卷络纱筒管,优选形式为交叉卷绕筒子。例如,DE 100 40 106 A1公开一种交叉卷绕自动装置,经特殊机械管纱和纱管输送系统向其工作位置提供新的管纱。这些管纱(或纡子)设置在输送盘上,输送盘具有在再绕程序中定位管纱的插管纱锭子。还有一种所公开的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它在各工作区域分别具有用于一个或多个给纱筒子的进行特定工作调节的管纱库。例如,EP 0 970 910 A1描述了一种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它在工作位置区域分别具有交叉卷绕处理输送装置。借助交叉卷绕处理输送装置可以将输送单元从备料位置转换到退绕位置,其中在其输送单元的插管纱锭子上分别设置用于再绕的退绕筒子。DE 198 16 188 A1描述了一种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其工作位置安装圆形管纱库。这种公知的织机在工作区域除了储备管纱的圆形管纱库外还具有将管纱转送到退绕位置的管纱滑道以及在再绕过程中定位管纱的插管纱锭子。对于这种织机,为了再绕,管纱从转动支承的圆形管纱库经管纱滑道输送到摆动支承的首先在接受位置定位的插管纱锭子上,在接受管纱后其插管纱锭子与管纱一起摆到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处于管纱上的纱线卷绕成大卷交叉卷绕筒子。纱线同时经疵纱装置检验,同时清除。公知交叉卷绕自动装置的插管纱锭子通常如在CH-PS 396 718所述由两点夹持件构成。即夹持在退绕筒子的纱管中的插管纱锭子具有硬接触面以及相对于其接触面摆动支承的夹持杠杆,它在支承时将退绕筒子定位在插管纱锭子上。在插管纱锭子的夹持位置,其接触面和夹持杠杆抵靠在纱管的内壁上。通过这种公知的与两点夹持件作用的插管纱锭子,不能保证足够准确且定向相同的退绕,如对于目前高速纱线退绕的交叉卷绕自动装置所需要的那样。与具有特殊机械管纱纱管输送系统相关的交叉卷绕自动装置相关地还公开了输送盘,它装有插管纱锭子。即公知的输送盘具有中心轴,在其上集成特定的夹紧组件。例如在DE 42 27 302 A1中描述的输送盘中,在中心轴上集成不同高度的夹头。夹头形成两夹头组,它们彼此独立地通过弹簧加载从内抵靠在管纱筒上,由此,管纱在垂直方向准确定位。但这种公知输送盘的缺点是,由于夹头的摆轴设置在中心轴的内部,严重限制了插管纱锭子的有益的夹持路径。这实际上导致了其输送盘只适合特定尺寸的纱管,而在纱管尺寸变化时,通常需要更换输送盘。夹头摆轴设置在输送盘中心轴的内部还会导致不利的杠杆传动比并由此严重影响输送盘夹紧组件的夹紧力。也就是说,所公知的设置在输送盘中心轴内部的夹紧组件根本不适合于这样的插管纱锭子,即该插管纱锭子准确夹紧不同尺寸的纱管,特别是在没有进行费事的改装工作下。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工作位置的插管纱锭子,保证在再绕过程中给纱筒子的准确定向并确保以足够大的夹紧力定位不同尺寸的纱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管纱锭子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其它优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管纱锭子,夹头支承在位于要固定的纱管之外的摆动点上。由此在夹头上形成的杠杆传动比与相应的力传递件有关,而与纱管的尺寸无关,从而在夹头上形成足够大的夹持力。通过将夹头至少分成两个在不同高度上彼此独立起作用的夹头组,还可以将固定给纱筒子在插管纱锭子上准确反复定向。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夹头组产生作用的力传递件由弹簧件构成,其中如权利要求3所述,其弹簧件是以压力弹簧方式工作的螺旋弹簧。这种螺旋弹簧有利于批量生产并是可靠耐用的部件,在配置它们时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夹紧力。如权利要求4的优选实施方式,两螺旋弹簧具有不同的直径。外置的大螺旋弹簧通过转换导向套筒对上夹头组的夹头加载,内置的小螺旋弹簧通过转换导向滑杆对下夹头组的夹头加载。通过这样设置,一方面使得插管纱锭子结构紧凑,这对于公知的受空间限制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可以对夹头提供足够大的夹紧力。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夹头优选由肘形节杆构成,即夹头具有夹持臂和力臂,其夹持臂抵靠在管纱纱管内壁上,而力臂通过转换导向套筒或转换导向滑杆通过弹簧加载。在力臂端侧设置摆动部分,通过它在安装状态将夹头支承在插管纱锭子壳体的相应支承棱上。端侧设置的支承部分与相对宽的内置力传递点一起形成相对长的力臂,这样,在夹持臂上通过足够大的夹持力作用在纱管的内壁上,由此在再绕过程中明显可以可靠定位给纱筒子(Vorlagespule)。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力臂具有转换挡块,它与转换导向套筒或转换导向滑杆的相应转换结构配合。由于转换导向套筒或转换导向滑杆的转换结构均匀调节夹头组的所有夹头,可以自动保证定位在插管纱锭子上的给纱筒子纱管对中定向。设置在转换导向滑杆上优选由长孔构成的连接孔(权利要求8)可以通过相对简单可靠的机械调节机构驱动插管纱锭子。这种确定调节的调节机构如盘形凸轮驱动机构,它通过控制杆与转换导向滑杆连接,不仅可以使得插管纱锭子承接新的给纱筒子,而且可以使得插管纱锭子在给纱筒子承接位置和再绕位置之间摆动。通过权利要求9所述实施方案的转换导向套筒或转换导向滑杆,均衡了由于上下夹头组夹持臂长度的不同引起的夹头组不同的摆动路径。即在驱动转换导向滑杆时,下夹头组的夹头首先摆动。一旦转换导向滑杆的止挡棱与与转换导向套筒的接合部配合并一起运动,上夹头组的夹头随后摆动。如权利要求10所述,转换导向套筒以及转换导向滑杆包括转换结构和在其转换结构上的槽导向部分,在其中夹头以相对小的间隙导向。这样对防止夹头在摆动时被卡住有积极作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交叉卷绕自动装置的透视图,它具有多个工作位置,在各工作位置分别设置圆形管纱库并在管纱库下面分别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插管纱锭子;图2示出了交叉卷绕自动装置的工作位置侧视图,具有圆形管纱库、管纱滑道以及本专利技术的插管纱锭子;图3示出了在管纱承接位置即具有缩进夹头的本专利技术插管纱锭子;图4示出了具有伸出夹头的图3的插管纱锭子;图5示出了转换导向套筒的透视图;图6示出了转换导向滑杆的透视图;图7示出了上夹头组的夹头;图8示出了下夹头组的夹头。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示出了例如交叉卷绕自动装置上的插管纱锭子,其工作位置分别安装有所谓的圆形管纱库。本专利技术的插管纱锭子不只用于所描述的使用情况。图1示出了交叉卷绕自动装置的透视图,它通常具有多个呈行并排设置的工作位置在这里为卷绕头2。各工作位置2具有承接管纱4的圆形管纱库3。在圆形管纱库3中存放的管纱4在需要时经管纱滑道5输送到在插管位置I(参见图2)定位的插管纱锭子6上,其插管纱锭子6接着将管纱4摆动到退卷位置II(参见图2),在该位置管纱4再绕成交叉卷绕筒子7,其中的管纱滑道5例如包括管纱甬道、摆动的滑道折翼以及运动支承的对准折翼。退卷的空筒管8接着通过退空管器27经打开的滑道折翼排出到在输送方向T环绕的空筒管输送装置9上。在该实施例中,空筒管输送装置9接着一倾斜输送器10,它将空筒管8输送到(未示出的)可运动的输送容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卷绕自动装置工作位置的插管纱锭子,具有与给纱筒子纱管配合作用的夹紧装置(32),它安装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其夹紧装置(32)至少具有两个在不同高度上抵压在管纱纱管内壁上的夹头组(33、34),在壳体(17)内部设置力传递件(23、24),它们使得夹头组(33、34)彼此独立的进行“夹紧”,夹头组(33、34)的各夹头(16、26)分别通过位于要定位的给纱筒子纱管之外的壳体(17)上的摆动点(25)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诺伯特科雷斯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