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守德专利>正文

推移段差式滚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858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推移段差式滚轮架,其特征是滚轮架体前后段滚轮间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挡板件,中段滚轮间设有导正轮,挡板件的顶部设有挡止部,第一挡板件的挡止部中间设有开口;底、中、面推移杆均为冂形框杆体并分别置于滚轮、底、中推移杆上,底、中推移杆的一端分别抵触于第二及第一挡板件的挡止部,另一端底部框边设有小角度导角,顶推移杆的一端底部框边设有小角度导角,另一端底部框边则设有大导角,与大导角一端顶部向上延伸一挡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滚轮架,特别是指提供一种不占架构空间及可分层推移堆放承架物的推移段差式滚轮架。按已知置物架上承架物品堆放的方式,是利用两组框轨架间架构多组台车承架栈板承载物品堆放来达成。然此种置物架构造的两组框轨架间距为配合台车的宽度而置设,所以框轨架为一固定式架构无法有效地因承载物大小而可弹性调整其架构位置,故适用性不臻理想,又,已知置物架上承架物品堆放的方式,乃以多组台车采用分层向上层叠架构的方式,并利用导轮置设于两组框轨架上作滑移运动,以达到承载物分层推移堆放的目的,如此台车构造加上其导轮支撑架构,使整体架构高度增高,再加上多组台车分层向上层叠架构,因此置物架整体架构高度就更高了,故如此庞大的架构会占去许多置物空间,不合乎经济效益。有鉴于此,本创作人基于置物架承载物品的便利性及减少占用空间的需求,乃潜心研究,以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终于创作一种推移段差式滚轮架,供以产业上需求利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滚轮架,于滚轮架体上架构底推移杆、中推移杆及顶推移杆,使可分别承载承架物,且底推移杆、中推移杆及顶推移杆采用推移段差式的承载设计,可减少各承架物与滚轮架体的滚轮的接触面积,移送时可减轻磨擦阻力,使承载物可轻易顺利依序承载于底推移杆、中推移杆、顶推移杆及滚轮架体的滚轮上堆放,相对在承载物移出料架出货时也能顺利送出,如此承载物品的推送,相当省力,进而达到承载物分层推移堆放的便利性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移段差式的储放方式,其整体架构体积小,不占置物空间,且可有效地适应承载物大小而弹性调整其架构位置,极具产业上利用性。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推移段差式的储放方式,更能轻易辨识出滚轮架体上所承架物堆放的数目,有利于承架物的清点作业,极具实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推移段差式滚轮架,主要由滚轮架体上承载底推移杆、中推移杆及顶推移杆所架构而成,其中滚轮架体主要是由两组框架相对应间设有滚轮组,而两端设有挡座,其特征是滚轮架体于沿滚轮输送方向的前段滚轮间设有第一挡板件,中段滚轮间设有导正轮,后段滚轮间设有第二挡板件,第一及第二挡板件的顶部延伸有挡止部,第一挡板件的挡止部的中间部位设有开口;底推移杆为一冂形框杆架设于滚轮上可承载第一件承架物,并穿经第一挡板件的开口及导正轮,其一端恰抵触于第二挡板件的挡止部,而另一端底部边框具有小角度的导角;中推移杆为一冂形框杆架设于底推移杆上,且一端恰抵触于第一挡板件的挡止部,而另一端底部边框具有小角度的导角;顶推杆为一冂形框杆架设于中推移杆上,并于一端底部框边具有小角度的导角,而另一端底部框边则具有斜角较大的导角,且与大导角同一端顶部向上延伸一挡板。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手段一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推移段差式滚轮架,底推移杆、中推移杆及顶推移杆承载于滚轮架体上为依序向上套接堆叠,底推移杆的长度为最长,中推移杆的长度为小于底推移杆的长度。前述的推移段差式滚轮架,第一挡板件、第二挡板件设于滚轮架体上并各扣附一组扭转弹簧。前述的推移段差式滚轮架,使第一及第二挡板件于滚轮架体上可上下摆动,并常态保持往上翘起的状态的扭转弹簧,其一端扣附定位于框架上,另一端则分别抵触于第一挡板件、第二挡板件底部。前述的推移段差式滚轮架,底推移杆架构于滑轮上其底部受导正轮辅助引导。前述的推移段差式滚轮架,底推移杆、中推移杆及顶推移杆的一端边框设有供承架物在出库下架时得以减少与滚轮的抵触,让承架物较移出来的导角。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推移段差式滚轮架,减小了整体架构体积,并可适应承载物的大小作弹性调整,且推移省力,易于识别滚轮架体上承载物堆放的数量,便于清点。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承载第一件承架物推移运作实施例图;图6是本技术承载第二件承架物推移运作实施例图;图7是本技术承载第三件承架物推移运作实施例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挡座体受推下压状态第一实施例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挡座体受推下压状态第二实施例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一挡座体受推下压状态第三实施例图;图11是本技术承载第四件承架物推移运作实施例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二挡座体受推下压状态第一实施例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二挡座体受推下压状态第二实施例图;图14是本技术第二挡座体受推下压状态第三实施例图;图15是本技术架构于置料架的实施例图;图16是本技术架构于置料架的另一实施例俯视图;图17是本技术架构于置料架的另一实施例正视图;图18是本技术架构于置料架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推移段差式滚轮架是由滚轮架体1上承载底推移杆2、中推移杆3及顶推移杆4所架构而成,其中滚轮架体1主要是由两组框架11对应间设有多组滚轮12,而两端则设有挡座13所架构而成,滚轮架体1并于沿输送方向的前段滚轮12间设有一第一挡板件14,中段滚轮12间设有导正轮15,后段滚轮12间组立有第二挡板件16,第一挡板件14、第二挡板件16于滚轮架体1上并各扣附一组扭转弹簧17,扭转弹簧17一端扣附定位于框架11上,另一端则分别抵触于第一挡板件14、第二挡板件16底部,使第一挡板件14、第二挡板件16于滚轮架体1上可上下摆动,并于常态下保持往上翘起的状态。再者,第一挡板件14、第二挡板件16于顶部延伸有一挡止部141、161,其中第一挡板件14的挡止部141于中间部位设置有一开口142。上述底推移杆2、中推移杆3及顶推移杆4皆为呈一冂形框杆体,并承载于滚轮架体1上为依序向上套接堆叠。底推移杆2的长度为最长,并架设于滚轮12上穿经第一挡板件14的开口142及导正轮15,且其一端恰抵触于第二挡板件16的挡止部161,另一端底部边框具有小角度的导角21;中推移杆3的长度为小于底推移杆2的长度,并架设于滚轮12上,其一端长度恰抵触于第一挡板件14的挡止部141,另一端底部边框具有小角度的导角31;而顶推移杆4的长度为小于中推移杆4的长度,并于一端底部框边具有小角度的导角41,另一端底部框边具有斜度较大的大导角42,与大导角42同一端顶部向上延伸一挡板43。请参阅图5至图11所示,本技术实际工作时,其顶推移杆4上可承载第一件承架物,当顶推移杆4上承载第一件承架物受第二件承架物推挤时,此时顶推移杆4的挡板43受第一件承架物挡靠作用而向前位移,移至如图6中的位置,因此中推移杆3便露出一段承载空间可承载第二件承架物。如图7所示,当中推移杆3上承载第二件承架物受第三件承架物推挤时,顶推移杆4受第三件承架物推挤作用继续向前位移,移至如图9中的第一挡板件14位置时,其大导角42利用斜面推力作用将第一挡板件14向下扣压如图9所示,使中推移杆3得以前进位移如图10所示,如此中推移杆3及顶推移杆4受第三件承架物推挤可前进位移如图7中的位置,因此底推移杆2便露出一段承载空间可承载第三件承架物。又如图11所示,当底推移杆2上承载第三件承架物受第四件承架物推挤时,顶推移杆4受第四件承架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移段差式滚轮架,主要由滚轮架体上承载底推移杆、中推移杆及顶推移杆所架构而成,其中滚轮架体主要是由两组框架相对应间设有滚轮组,而两端设有挡座,其特征是:滚轮架体于沿滚轮输送方向的前段滚轮间设有第一挡板件,中段滚轮间设有导正轮,后段滚 轮间设有第二挡板件,第一及第二挡板件的顶部延伸有挡止部,第一挡板件的挡止部的中间部位设有开口;底推移杆为一冂形框杆架设于滚轮上可承载第一件承架物,并穿经第一挡板件的开口及导正轮,其一端恰抵触于第二挡板件的挡止部,而另一端底部边框具有小角 度的导角;中推移杆为一冂形框杆架设于底推移杆上,且一端恰抵触于第一挡板件的挡止部,而另一端底部边框具有小角度的导角;顶推杆为一冂形框杆架设于中推移杆上,并于一端底部框边具有小角度的导角,而另一端底部框边则具有斜角较大的导角,且与大导 角同一端顶部向上延伸一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守德
申请(专利权)人:杨守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