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充电装置及其手机套。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移动电源等数码产品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线充和无线充二种,其中线充因为必须在充电器与手机(或移动电源)之间连接充电线的缺点而备受用户诟病;无线充是为了去除充电时手机(或移动电源)与充电器之间的充电线而推出的充电方案,例如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电磁感应(如QI标准)无线充电,其原理是在充电器内设置可以在附近几厘米范围内产生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在手机内设置接收线圈及整流、滤波、控制电路,充电时手机内的接收线圈受发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而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电势,经整流、滤波后即可对手机内的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这种手机电磁感应充电方案在使用时,手机必须平放在发射线圈上侧,而且对多台手机同时充电时,各手机分别平放在对应的发射线圈上侧,一台手机对应一个发射线圈,所以其占用的面积较大,而且还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手机内设置的接收线圈及控制电路占用手机内部空间较大及其内置接收线圈发热而造成手机过热等缺点;为此,近期开发人员转而开发了一种叫接触式无线充电的新充电方案,其原理是给手机配一只手机保护套,该手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第一、第二输出电极,在所述本体前部设有用于支撑住手机下侧面的支撑部,所述第二输出电极经该支撑部向上伸出并与手机下侧面上的第二输入电极配套,所述本体后部向上伸出用于支撑住所述手机背部的靠板,所述第一输出电极设置在所述靠板左部向前凸出的前凸台的右端,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前凸台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所述手机左侧面上的第一输入电极配套;所述第一输出电极与前凸台之间的第一弹簧的弹力小于所述手机与所述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使放置在所述本体中的手机的第一输入电极和第二输入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电极和第二输出电极保持电连接,充电时,与充电电源的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