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8129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其特征是设置若干调节凸块均匀分布固结在播种机的滚轮体的后壁同一圆周上,可随滚轮体一起转动;所述调节凸块转动时可与套入复位压簧和杆座中的取种杆接触,并推动取种杆水平向右移动;所述杆座固结在播种机种子室的下端出种口处支撑取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门为花生等大粒种子的精量取种而设计,该结构有效地实现了取种的可调性,通过增减调节凸轮个数实现对取种杆取种次数的调整,快速实现播种过程中每穴播种粒数及播种穴距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顶杆式穴距可调播种机械。
技术介绍
播种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播种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率,解放劳动力,而且能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按播种装置的取种原理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两大类,机械式播种器因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应用较为普遍。播种过程中对于不同或同种农作物由于种植模式的不同,对每穴粒数及穴距的大小将有不同的要求,现有机械式播种机在播种对象的选取及取种粒数可调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通常采用更换播种部件或增设传动机构的方式实现对不同尺寸种子的播放,改变取种粒数及播种穴距,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还加大了机具的复杂程度,在不利于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制造成本。因此,为了提高播种机械的适应性及操作的灵活性,需要设计的播种机械在作业中能快速、方便的实现对不同种植要求下的取种粒数进行有效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该装置通过调节凸块挤压取种杆,推动取种杆沿杆座运动,有效地实现了取种的可调性,通过增减调节凸块个数调节播种过程中每穴播种粒数及播种穴距。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的结构特点是:设置若干调节凸块(1)均匀分布固结在播种机的滚轮体(5)的后壁同一圆周上,可随滚轮体一起转动;所述调节凸块(1)转动时可与套入复位压簧(3)和杆座(4)中的取种杆(2)接触,并推动取种杆(2)水平向右移动;所述杆座(4)固结在播种机种子室(7)的下端出种口处支撑取种杆(2)。本技术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取种杆(2)正对种子室下端出种口处设置通的容种孔,容种孔的形状大小由所播种子决定,每个容种孔只融纳一粒种子。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增减调节凸轮个数实现播种过程中每穴播种粒数及播种穴距的调节,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新颖,操作简便,省时省力;2、本技术采用调节凸轮结构,有效实现了取种杆的水平移动,即实现了取种杆被推出排种,采用复位压簧结构,实现了取种杆的复位;3、本技术采用取种杆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调节迅速,取种可靠,有效的提高了播种机的作业质量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取种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调节凸块、2取种杆、3复位压簧、4杆座、5滚轮体、6接种盒、7种子室。【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的结构特点是:参见图1和图2,设置若干调节凸块1均匀分布固结在播种机的滚轮体5的后壁同一圆周上,可随滚轮体一起转动;所述调节凸块1转动时可与套入复位压簧3和杆座4中的取种杆2接触,并推动取种杆2水平向右移动;所述杆座4固结在播种机种子室7的下端出种口处支撑取种杆2。本技术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具体实施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取种杆2正对种子室下端出种口处设置通的容种孔,容种孔的形状大小由所播种子决定,每个容种孔只融纳一粒种子。操作过程:播种机作业时,在播种机动力源的牵引下,滚轮体5转动,带动滚轮体8后壁上安装的调节凸块1转动,当调节凸块1转动过程中与取种杆2接触并挤压,使取种杆2水平移动即沿杆座4内孔移动,当取种杆2上容种孔伸出杆座时,容种孔内的种子依靠自重作用落入对应的接种盒6内,当调节凸块1在滚轮体5带动下转离取种杆2时,取种杆2在复位压簧3的作用下复位,完成一次排种,随后通过对应的鸭嘴开启将接种盒中的种子播入形成的穴孔中,完成一次播种过程。当一个接种盒播种前仅接受到一次排种时,播种种穴中仅有一粒种子;当根据作物栽培要求,每个种穴中需要2粒种子时,增加调节凸块1使取种杆2的水平排种速度增加,即同一个接种盒6在播种前可接受2次排种,可达到每穴两粒种子的要求;当需要加大种穴距离,相应的减少调节凸块1,使取种杆的水平排种速度减小,即相间隔的接种盒6内只接受1次排种,可达到穴距加长的播种要求;因此播种过程中可通过增减调节凸块1的个数实现取种杆取种次数的调整,进而实现每穴粒数及播种穴距的调整。【主权项】1.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其特征是: 设置若干调节凸块(1)均匀分布固结在播种机的滚轮体(5)的后壁同一圆周上,可随滚轮体一起转动;所述调节凸块(1)转动时可与套入复位压簧(3)和杆座(4)中的取种杆(2)接触,并推动取种杆(2)水平向右移动;所述杆座(4)固结在播种机种子室(7)的下端出种口处支撑取种杆(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杆式可调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取种杆(2)正对种子室下端出种口处设置通的容种孔,容种孔的形状大小由所播种子决定,每个容种孔只融纳一粒种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其特征是设置若干调节凸块均匀分布固结在播种机的滚轮体的后壁同一圆周上,可随滚轮体一起转动;所述调节凸块转动时可与套入复位压簧和杆座中的取种杆接触,并推动取种杆水平向右移动;所述杆座固结在播种机种子室的下端出种口处支撑取种杆。本技术专门为花生等大粒种子的精量取种而设计,该结构有效地实现了取种的可调性,通过增减调节凸轮个数实现对取种杆取种次数的调整,快速实现播种过程中每穴播种粒数及播种穴距的调整。【IPC分类】A01C7/20, A01C7/18【公开号】CN205030080【申请号】CN201520793075【专利技术人】吕小荣, 吕小莲, 王庭钰, 陈霖, 廖念禾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杆式可调播种器,其特征是:设置若干调节凸块(1)均匀分布固结在播种机的滚轮体(5)的后壁同一圆周上,可随滚轮体一起转动;所述调节凸块(1)转动时可与套入复位压簧(3)和杆座(4)中的取种杆(2)接触,并推动取种杆(2)水平向右移动;所述杆座(4)固结在播种机种子室(7)的下端出种口处支撑取种杆(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荣吕小莲王庭钰陈霖廖念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