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771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维修设备,公开了一种夹撑装置,其包括驱动设备、夹撑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驱动设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驱动设备驱动所述夹撑部件做伸缩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驱动设备带动夹撑部件做伸缩运动,将夹撑部件置于车窗钣金外侧向内夹持,或者将夹撑部件置于车窗钣金内侧向外撑开,从而实现升降玻璃开口部间隙的自动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维修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汽车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四门升降玻璃开口部间隙存在偏大偏小的问题,而四门升降玻璃开口部间隙不良会造成一系列重大品质影响,比如,玻璃升降异响,漏水和刮水饰条段差等问题。目前,人们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人工加装简易的夹/撑块来保证四门开口部的间隙大小,但是,在自动线就不能通过以上人工方式来保证,必须要设计全新的自动夹撑装置来保证四门开口部的间隙大小,否则按量产阶段500台/天的产量计算,四门共有2000个需要线外返修,增加返修时间2000分钟(平均1分钟/台),需要专人对应返修,不仅返修时间长,而且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外加人为因素,开口部间隙波动大,直接影响生产稼动率和完成车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撑装置,以实现汽车升降玻璃开口部间隙自动调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撑装置,包括驱动设备、夹撑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驱动设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驱动设备驱动所述夹撑部件做伸缩运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撑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固定部件做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缸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设有滑块组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设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压紧臂、第一插拔组件和第二插拔组件;所述压紧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插拔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所述压紧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拔组件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设备为第二驱动缸,所述夹撑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缸的前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件的上方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呈L型,所述挡块的纵向段设于所述固定部件的顶部,所述挡块的横向段设于所述夹撑部件的前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挡块的纵向段的表面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挡块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夹撑部件之间设有垫片,所述连接板、垫片和夹撑部件通过紧固件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紧臂的上方设有用于检测车型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光电传感器和检测片,所述检测片位于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插拔组件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撑部件是夹撑板,所述夹撑板的下端呈倒梯形,且夹撑板的下端的角部为倒角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缸和第二驱动缸是气缸。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夹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驱动设备、夹撑板和固定板,通过驱动设备对夹撑板进行驱动,从而带动夹撑板做伸缩运动,将夹撑板置于车窗钣金外侧向内夹持,或者将夹撑板置于车窗钣金内侧向外撑开,从而实现升降玻璃开口部间隙的自动调整,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2、设置用于驱动驱动设备做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通过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上下运动带动第二定位板沿着第一定位板纵向滑行,从而将夹撑板置于车窗钣金的内侧或外侧,操作方便。3、将第二定位板与固定板通过切换机构连接,切换机构包括压紧臂、第一插拔组件和第二插拔组件,压紧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插板组件与第二定位板连接,压紧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拔组件与固定部件连接,通过第一插拔组件和第二插拔组件实现驱动设备、夹撑部件和固定部件的位置切换,使用方便。4、将挡块设置为L型,挡块的纵向段设于固定部件的顶部,挡块的横向段设于夹撑部件的前方,并在挡块的纵向段的表面设置长条形通孔,挡块通过紧固件穿过通孔与固定部件连接,通过松紧紧固件,对挡块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气缸行程大小控制的目的,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夹撑装置的结构图。其中,1、驱动设备;2、夹撑板;3、固定板;4、升降机构;41、第一气缸;42、定位组件;421、第一定位板;422、第二定位板;423、第三定位板;5、滑块组件;6、切换机构;61、第一插拔组件;62、第二插拔组件;63、压紧臂;7、挡块;71、通孔;8、垫片;9、检测单元;91、光电传感器;92、检测片;10、垫块;11、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夹撑装置,包括驱动设备1、夹撑部件和固定部件,驱动设备1固定于固定部件上,驱动设备1驱动夹撑部件做伸缩运动。设置驱动设备1、夹撑部件和固定部件,通过驱动设备1对夹撑部件进行驱动,从而带动夹撑部件做伸缩运动,将夹撑部件置于车窗钣金外侧向内夹持,或者将夹撑部件置于车窗钣金内侧向外撑开,从而实现升降玻璃开口部间隙的自动调整,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夹撑装置放置于中转台上,并且在每个车门的一侧前后设置两个夹撑装置,两个夹撑装置同时运行,区别于市面上存在的通过人工加装简易的夹/撑块来保证四门开口部的间隙大小的方式,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且提升了夹撑效果。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夹撑装置中,根据实际需要,夹撑部件、固定部件可以设置为块、板等,本实施例中,夹撑部件优选为夹撑板2,固定部件优选为固定板3。夹撑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固定板3从而驱动前述的驱动设备1做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缸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42包括第一定位板421、第二定位板422和第三定位板423,固定板3与第二定位板422连接;第一定位板421与第一驱动缸的缸体可转动连接,优选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同样,第二定位板422与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可转动连接,优选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中,第三定位板423与第一定位板421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板421与第二定位板422通过转轴连接,第一定位板421与第二定位板422之间设有滑块组件5,该滑块组件5有两个形状相匹配的滑块组成,其中一个滑块为凸字形,另一个滑块为相配合的凹字形,其中一个滑块固定在第一定位板421上,另一个滑块固定在第二定位板422上,由此使得第一定位板421和第二定位板422之间可相对滑动并对该滑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的上下运动带动第二定位板422沿着第一定位板421纵向滑行,从而将夹撑板2置于车窗钣金的内侧或外侧,操作方便。在第三定位板423与第一定位板421之间还设有垫块10,垫块10的形状、大小与第三定位板423相同,当第二定位板422带动滑块组件5向第三定位板423的方向滑动时,可以避免滑块组件5与第三定位板423之间的撞击。第二定位板422与固定板3之间设有切换机构6,切换机构6包括压紧臂63、第一插拔组件61和第二插拔组件62。压紧臂63的一端通过第一插拔组件61与第二定位板422连接,压紧臂6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拔组件62与固定板3连接。通过第一插拔组件6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夹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设备、夹撑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驱动设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驱动设备驱动所述夹撑部件做伸缩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设备、夹撑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驱动设备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驱动设备驱动所述夹撑部件做伸缩运动;所述夹撑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固定部件做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缸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缸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还设有滑块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设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压紧臂、第一插拔组件和第二插拔组件;所述压紧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插拔组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所述压紧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拔组件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仲涂腾飞陈国锋张思明潘景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