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皮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5456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气式皮料及其制造方法,充气式皮料包括一第一织物层、一第二织物层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织物层与该第二织物层之间的橡胶糊料层,其中,该第一织物层以及该第二织物层的接合面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丁基橡胶层,且该丁基橡胶层含有100重量份的丁基橡胶糊料、1.2~1.5重量份的硬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促进剂以及4.5~5重量份的增黏剂,该橡胶糊料层分别与该两个丁基橡胶层相接,以形成一丁基橡胶叠层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指一种超轻量充气船用。
技术介绍
按,轻型船体因为具有体积小、构造轻巧且能有效而安全地航行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水上休闲娱乐及水上运动场所,例如河流、湖泊、近岸海域等。轻型船体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以玻璃纤维为材料加工制成者,此类轻型船体于实际制造时须先制成船体的骨架,之后再于骨架表面涂布玻璃纤维材料,待玻璃纤维完全干涸后再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如打磨、喷漆等多道繁复的加工程序。就此类轻型船体而言,由于玻璃纤维材料的成本较高、加工不易且费时,导致此类轻型船体产量不多且造价昂贵。另一种充气式橡皮艇,虽然采用具有耐磨、防腐蚀及防漏气特性的布料制成,但为顾及耐用性及安全性,此类轻型船体于实际制造时除须使用价格昂贵的专用布材外,还须严格要求布材的每一个黏合细节,稍有不慎则可能会有漏气的情形发生。就此类轻型船体而言,不仅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较高,产品品质的不良率也相当高。请参考图1,对于充气式橡皮艇,在现有的专利文献中已知一种传统的充气式布料10,为一基布12及两个分别贴合于基布1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的丁基橡胶层14所构成。值得说明的是,丁基橡胶具有透气率低、气密性好等优点,而且丁基橡胶经硫化后不仅具有吸收震动和冲击能量的能力,还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电绝缘性能、耐臭氧性能和耐候性能,使得此充气式布料10能安全使用于水上休闲娱乐及水上运动。然而,此充气式布料10使用于海中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且应用此充气式布料10的充气式橡皮艇仍无法满足超轻量充气船的要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传统的充气式布料实在有其改良的必要性,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及制造经验,积极地研究如何增进充气式布料的实用效果,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虑下终于开发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传统的充气式布料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其能够在品质与成本同时考虑下达成连续且大量的超轻量充气式皮料的生产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所制成的充气式皮料,其通过丁基橡胶层特定组成成分并在配方上作调整,使其至少具有重量轻、高强度、气密好及耐盐水等特性。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提供两个织物层,该两个织物层各具有一接合面;在该两个织物层的接合面上各形成至少一丁基橡胶层,其中该丁基橡胶层含有100重量份的丁基橡胶糊料、1.2?1.5重量份的硬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促进剂及4.5?5重量份的增黏剂;在该两个织物层的其中之一的丁基橡胶层上形成一橡胶糊料层,并通过该橡胶糊料层将该两个织物层进行贴合,以于该两个织物层之间形成一丁基橡胶叠层结构;进行一加硫程序。基于上述方法,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充气式皮料,包括一第一织物层、一第二织物层及一橡胶糊料层。该第一织物层及该第二织物层各具有一接合面,且该两个接合面上各设有至少一丁基橡胶层,其中该丁基橡胶层含有100重量份的丁基橡胶糊料、1.2?1.5重量份的硬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促进剂及4.5?5重量份的增黏剂;该橡胶糊料层设置于该第一织物层与该第二织物层之间且分别与该两个丁基橡胶层相接,以形成一丁基橡胶叠层结构。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充气式布料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2的细部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的步骤S14的细部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皮料的一种态样的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皮料的另一种态样的示意图。【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0充气式布料12 基布14 丁基橡胶层(本专利技术)20充气式皮料22第一织物层220接合面24第二织物层240接合面26 丁基橡胶层28橡胶糊料层S 丁基橡胶叠层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披露的内容涉及一种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其可在现有的生产设备上利用连续不间断的方式生产超轻量充气船用充气式皮料,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也可针对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搭配不同性质的织物,以制作出可用于潜水衣或其他潜水设备及配件上的皮料。请参考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0:提供两个织物层;步骤S12:在两个织物层的接合面上各形成至少一丁基橡胶层;步骤S14:利用一橡胶糊料层将两个织物层进行贴合;及步骤S16:进行加硫程序。接下来将配合各图式详细说明各步骤的具体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披露的内容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效果,并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以基于不同观点或应用施行本专利技术。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式皮料的制造方法于进行时先执行步骤S10,提供两个织物层,为方便说明,在此特将两个织物层区分为第一织物层22及第二织物层24,于实际实施时,第一织物层22及第二织物层24的材质各可为尼龙纤维织物或聚酯纤维织物,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此。第一织物层22及第二织物层24各具有一接合面220、240,且第一织物层22及第二织物层24在后续步骤中可经由接合面220、240进行贴合。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在进行下一步骤之前,可先对第一织物层22及第二织物层24进行压光加工(Calendaring),压光过程中须控制第一织物层22/第二织物层24在介于20y/min至30y/min平放地通过一对加压罗拉,并利用其中一加压罗拉对第一织物层22/第二织物层24进行加热,温度可介于140摄氏度至155摄氏度之间,目的是防止胶料、糊料等于涂布与成型过程中发生渗透。附带一提,经压光后的第一织物层22及第二织物层24可进一步增加表面的光泽度并保有尺寸安定性。请参考图3,同时也请一并参考图5及6,接着执行步骤S12,在两个织物层(第一织物层及第二织物层)的接合面220、240上各形成至少一丁基橡胶层26。更详细地说,形成丁基橡胶层26的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一混炼步骤S120、一搅拌步骤S122、一混合步骤S124、一涂布步骤S126及一烘烤步骤S128。在施行混炼步骤S120时,可利用万马力混炼机对一丁基橡胶胶料进行混炼。具体而言,丁基橡胶胶料的组成成分包括100重量份的经素炼后的丁基橡胶、1至3重量份的加工助剂、1至2重量份的防老剂、12至15重量份的油剂及10至15重量份的补强剂;丁基橡胶胶料置入万马力混炼机中,并通过两个滚轮(含粗轮、细轮)在介于80摄氏度至11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内充分混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加工助剂可选用脂肪酸,防老剂可选用 3-(3, 5-D1-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1nic acid,油剂可选用环烧基软化油,且补强剂可选用碳黑。在施行搅拌步骤S122时,将经混炼后的丁基橡胶胶料与一有机溶剂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介于18至24小时之间,以形成一丁基橡胶糊料。具体而言,经混炼后的丁基橡胶胶料与有机溶剂可在胶料器或原包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式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皮料包括:一第一织物层以及一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以及所述第二织物层各具有一接合面,且所述接合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丁基橡胶层,其中所述丁基橡胶层含有100重量份的丁基橡胶糊料、1.2~1.5重量份的硬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剂、4.5~5重量份的硫化促进剂以及4.5~5重量份的增黏剂;以及一橡胶糊料层,所述橡胶糊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丁基橡胶层相接,以形成一丁基橡胶叠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君文徐国伦徐正己
申请(专利权)人:厚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