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检下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7077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终检下料方法,采用了终检下料装置,它包括机架、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端面的检查输送带、位于所述检查输送带下游且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下料输送带、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转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下料输送带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位于所述机架下部的机架底框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伸缩带动所述下料输送带在机架上转动。检验人员在检查完后确定是否次品后可以根据情况调节输送带转向,将电池板送入相应输送带上,快速准确,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了终检下料装置,它包括机架、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端面的检查输送带、位于所述检查输送带下游且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下料输送带、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转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下料输送带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位于所述机架下部的机架底框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伸缩带动所述下料输送带在机架上转动。检验人员在检查完后确定是否次品后可以根据情况调节输送带转向,将电池板送入相应输送带上,快速准确,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完成后要经最后一道人工检查工序,将次品与合格品分开,目前用于分开次品的方法是通过移栽手取出次品送入次品输送带上,合格品则直接送入存储电池板的包装内,该种次品下料方式由于移栽手要进行多个步骤移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了终检下料装置,所述终检下料装置位于上游输送带和分层输送带之间,所述终检下料装置机架、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端面的检查输送带、位于所述检查输送带下游且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下料输送带、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转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下料输送带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位于所述机架下部的机架底框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伸缩带动所述下料输送带在机架上转动,具体操作如下步骤一、通过位于检查输送带上游的上游输送带将电池板输送至检查输送带上;步骤二、人工进行检查,查看电池板边缘是否存在毛刺、板面是否有裂纹等;步骤三、若发现存在裂纹而无法在线消除缺陷,控制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向上(下)转动,将电池板送入位于分层输送带上(下)层;若电池板合格,则控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向下(上)转动,将电池板送入分层输送带下(上)层。 所述下料输送带包相平行设置的输送架、连接在输送架之间的连接板、绕设在各个输送架上的齿轮带,输送架的一端穿设有使其与机架相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机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连接板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伸缩带动所述连接板绕转轴转动进而带动下料输送带在机架上转动。 它还包括安装于输送架上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分别可滑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两端且随所述转轴转动的安装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板、嵌设于所述安装板内且与所述安装板相转动连接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转轴垂直于下料输送带的上端面,其沿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导向轮的侧壁由两端向中间凹陷。 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内插设有连接键,所述安装座开设有连接键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接键卡设在所述滑槽内且可与滑槽相对滑动。 所述转轴端部固定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底框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延伸板相铰接,其缸体与所述底框相铰接。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检验人员在检查完后确定是否次品后可以根据情况调节输送带转向,将电池板送入相应输送带上,快速准确,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为第一气缸、下料输送带和导向结构的已连接示意图;附图中:1、机架;2、检查输送带;3、下料输送带;4、第一气缸;6、导向结构;31、输送架;32、连接板;33、齿轮带;34、转轴;61、安装板;62、导向轮;63、安装座;65、连接键;66、延伸板;67、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终检下料装置包括机架1、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I上端面的检查输送带 2、位于所述检查输送带2下游且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I上的下料输送带3、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转动的第一气缸4。 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下料输送带3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4的缸体与位于所述机架I下部的机架底框11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4伸缩带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在机架I上转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包相平行设置的输送架31、连接在输送架31之间的连接板32、绕设在各个输送架31上的齿轮带33,输送架31的一端穿设有使其与机架I相转动连接的转轴34,所述转轴34与机架I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连接板32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4伸缩带动所述连接板32绕转轴34转动进而带动下料输送带3在机架I上转动。 它还包括安装于输送架31上的导向结构6,所述导向结构6包括分别可滑动连接在所述转轴34两端且随所述转轴34转动的安装座6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座63上的安装板61、嵌设于所述安装板61内且与所述安装板61相转动连接的导向轮62,所述导向轮62的转轴垂直于下料输送带2的上端面,其沿安装板6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导向轮62的侧壁由两端向中间凹陷。所述转轴34的侧壁上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内插设有连接键65,所述安装座63开设有连接键65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接键65卡设在所述滑槽内且可与滑槽相对滑动。 所述转轴34端部固定有延伸板66,所述延伸板66与所述底框11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缸67,所述第二气缸67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延伸板66相铰接,其缸体与所述底框11相铰接。 一种,采用了终检下料装置,具体操作如下步骤一、通过位于检查输送带2上游的上游输送带将电池板输送至检查输送带2上; 步骤二、人工进行检查,查看电池板边缘是否存在毛刺、板面是否有裂纹等;步骤三、若发现存在裂纹而无法在线消除缺陷,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向上下转动,将电池板送入位于分层输送带上下层;若电池板合格,则控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向下上转动,将电池板送入分层输送带下上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采用了终检下料装置,所述终检下料装置位于上游输送带和分层输送带之间,所述终检下料装置机架(1 )、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端面的检查输送带(2)、位于所述检查输送带(2)下游且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的下料输送带(3)、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转动的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下料输送带(3)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4)的缸体与位于所述机架(1)下部的机架底框(11)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4)伸缩带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在机架(1)上转动,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通过位于检查输送带(2)上游的上游输送带将电池板输送至检查输送带(2)上; 步骤二、人工进行检查,查看电池板边缘是否存在毛刺、板面是否有裂纹等; 步骤三、若发现存在裂纹而无法在线消除缺陷,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向上(下)转动,将电池板送入位于分层输送带上(下)层;若电池板合格,则控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向下(上)转动,将电池板送入分层输送带下(上)层。2.根据权利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检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终检下料装置,所述终检下料装置位于上游输送带和分层输送带之间,所述终检下料装置机架(1)、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端面的检查输送带(2)、位于所述检查输送带(2)下游且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的下料输送带(3)、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转动的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下料输送带(3)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4)的缸体与位于所述机架(1)下部的机架底框(11)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4)伸缩带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在机架(1)上转动,具体操作如下步骤一、通过位于检查输送带(2)上游的上游输送带将电池板输送至检查输送带(2)上;步骤二、人工进行检查,查看电池板边缘是否存在毛刺、板面是否有裂纹等;步骤三、若发现存在裂纹而无法在线消除缺陷,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向上(下)转动,将电池板送入位于分层输送带上(下)层;若电池板合格,则控制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驱动所述下料输送带(3)向下(上)转动,将电池板送入分层输送带下(上)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进丁少武崔中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