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121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制冷设备中的换热器,解决了换热效果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部的管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壁设有螺旋折流板,所述壳体、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螺旋折流板围成螺旋通道,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侧壁上设有介质进口,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所述螺旋通道内并与所述介质进口错开,以阻碍介质在螺旋通道发生相互撞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制冷设备中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换热器通常包括壳体、管板、中心管和螺旋折流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介质进口,由于介质进口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壳体的轴向尺寸,因而,当介质从介质进口进入壳体内时,介质将会处于无序流动的状态。然而,当介质在壳体内处于无序流动时,部分介质将会在壳体内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而部分介质将会在壳体内处于水流激振的状态,这会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增加换热效果、提高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部的管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壁设有螺旋折流板,所述壳体、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螺旋折流板围成螺旋通道,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侧壁上设有介质进口,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所述螺旋通道内并与所述介质进口错开,以阻碍介质在螺旋通道发生相互撞击。本技术中,介质进口开设在管板与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壳体侧壁上,介质从介质进口进入壳体内,其流动方向主要分成两个方向,其中一个方向为介质顺着螺旋通道向螺旋折流板远离起始端的方向流动,另一个方向为介质逆着螺旋通道向螺旋折流板的起始端方向流动,由于隔流板设置在管板与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螺旋通道内,因而,正向流动的介质与反向流动的介质将不会发生相互撞击。现有技术中,正是由于管板与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螺旋通道内并未设置隔流板,因而,正向流动的介质将与反向流动的介质发生撞击,在壳体内正向流动的介质数量必然多于反向流动的介质,这就意味着,在管板与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螺旋通道内,部分区域的正向介质流速与反向介质的流速相同,这部分区域的正向介质与反向介质发生相互撞击后,此区域的介质将会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将这种区域称之为死区;剩余部分的正向介质的流速大于反向介质的流速,此区域将会形成流体激振。在本实施例中,当逆向流动的介质在撞击隔流板后,介质流动方向会发生折返,从而与正向流动介质的流向保持一致,当正向流动的介质在撞击隔流板后,介质流行方向也会发生折返,其中,至少部分流向发生折返的介质将随后续正向流动的介质流入螺旋通道内。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由于正向流动介质与反向流动介质之间通过隔流板隔开,因而,壳体内死区和流体激振的情况将会得到缓解,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及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隔流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的起始端面相抵。如此设计,用于限定旋转折流板在壳体内的安装位置。进一步的,由金属制成的所述隔流板与所述中心管和/或所述管板焊接后连为一体。如此设计,避免隔流板在壳体内发生位置移动。进一步的,由塑料制成的所述隔流板与所述中心管一体成型。如此设计,降低隔流板的安装难度。进一步的,由塑料制成的所述隔流板与所述中心管铆接后连为一体。由于隔流板是易损件,因而,隔流板与中心管铆接方便更换隔流板。进一步的,所述隔流板为平板或弧形板。进一步的,所述隔流板的厚度为3mm至5mm。如此设计,避免隔流板在介质的撞击下发生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换热器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换热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换热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端部的管板2,壳体1内设置有中心管3,中心管3的外壁设置有螺旋折流板4,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介质进口 51,介质进口 51位于管板2与螺旋折流板4起始端之间,壳体1、中心管3和螺旋折流板4围成螺旋通道7。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中心管3包括若干芯管,螺旋折流板4包括若干折流板,折流板沿螺旋方向设置在芯管的外壁上,若干芯管首位相连后形成中心管3,此时,不同芯管上的折流板拼接形成螺旋折流板4。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中心管与螺旋折流板一体成型。参照图1和图3,换热器还包括介质进管5和隔流板6,介质进管5插入介质进口51,隔流板6位于管板2与螺旋折流板4起始端之间的螺旋通道7内,并且,隔流板6与介质进口 51错开。由于介质进管5内的介质经介质进口 51进入壳体1内时,介质的流向会发生改变,即部分介质正向流动和部分介质反向流动,因而,在螺旋通道7内设置有隔流板6,以避免正向流动的介质与反向流动的介质相互交汇、撞击。如此设计,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及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参照图3,此外,由于导流管6与介质进口 51错开,因而,介质进管5内的介质经介质进口 51进入壳体1内时,介质不会直接喷射到隔流板6上。如此设计,有效减少反向流动的介质。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隔流板6与螺旋折流板4的起始端面41相抵。如此设计,方便限制螺旋折流板4在壳体1内的安装位置。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隔流板还可以与螺旋折流板通过卯榫连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中的其中一种方式连为一体。参照图2,较为优选的,当隔流板6由金属制成的时候,隔流板6与中心管3和/或管板2焊接后连为一体,或者是,隔流板6与管板2螺纹连接;当隔流板6由塑料制成的时候,隔流板6与中心管3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或者是,隔流板6与中心管3通过铆接的方式连为一体。从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隔流板6为平板。如此设计,换热器的制造成本低。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隔流板还可以是弧形板。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隔流板6的厚度为3mm至5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技术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主权项】1.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部的管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壁设有螺旋折流板,所述壳体、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螺旋折流板围成螺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侧壁上设有介质进口,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所述螺旋通道内并与所述介质进口错开,以阻碍介质在螺旋通道发生相互撞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流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的起始端面相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金属制成的所述隔流板与所述中心管和/或所述管板焊接后连为一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塑料制成的所述隔流板与所述中心管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塑料制成的所述隔流板与所述中心管铆接后连为一体。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流板为平板或弧形板。7.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流板的厚度为3_至5_。【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制冷设备中的换热器,解决了换热效果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部的管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壁设有螺旋折流板,所述壳体、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螺旋折流板围成螺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部的管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壁设有螺旋折流板,所述壳体、所述中心管和所述螺旋折流板围成螺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侧壁上设有介质进口,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位于所述管板与所述螺旋折流板起始端之间的所述螺旋通道内并与所述介质进口错开,以阻碍介质在螺旋通道发生相互撞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迎刘红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富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