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858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包括床身本体,所述床身本体包括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一斜筋、第二斜筋、第三斜筋、第四斜筋、上横筋、中横筋、下横筋、第一竖筋、第二竖筋、第一V形筋和第二V形筋,所述第一受力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受力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斜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斜筋的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承受高速、高负载运行且多轴同动情况下相对杂乱的力,降低了床身的质量,生产成本低、刚性高、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控龙门机床
,特别涉及到一种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
技术介绍
数控龙门床身在机械制造和加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汽配、五金、石墨、模具和3C零件等领域的零部件配套加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现有的数控龙门床身大多为井字筋为主,如图1所示,然而数控龙门床身是承载机床工作台的基础,进而选用内部结构为井字筋为主的数控龙门机床身撑机床工作台时,由于自身及工件重量仅靠竖直的筋将力传递到地上,而数控龙门床身在X、Y、Z三轴运行时不仅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惯性力,还受横向的惯性力,并且惯性力很大,因此,现有的数量龙门床身结构不能承受高速、高负载运行且多轴同动情况下相对杂乱的力,并且现有的数控龙门床身整体较为笨重,生产成本高并且刚性不佳,容易变形,影响机身的精度。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承受高速、高负载运行且多轴同动情况下相对杂乱的力,降低了床身的质量,生产成本低、刚性高、不易变形的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承受高速、高负载运行且多轴同动情况下相对杂乱的力,降低了床身的重量,生产成本低、刚性高、不易变形的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包括床身本体,所述床身本体包括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一斜筋、第二斜筋、第三斜筋、第四斜筋、上横筋、中横筋、下横筋、第一竖筋、第二竖筋、第一 V形筋和第二 V形筋,所述第一竖筋的下端与所述下横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筋的下端与所述下横筋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筋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受力筋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筋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受力筋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受力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受力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斜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斜筋的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横筋上且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第四斜筋的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横筋上且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所述中横筋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斜筋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斜筋的中部,所述第一受力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V形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受力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 V形筋的一端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力筋与第一斜筋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45°,所述第二受力筋与第二斜筋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4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斜筋与所述下横筋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60°,所述第四斜筋与所述下横筋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5-6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筋、下横筋与第二竖筋连接构成的横截面整体为“U”形。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斜筋、上横筋、第四斜筋和中横筋连接构成的横截面整体为“A”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有第一斜筋、第二斜筋、第三斜筋和第四斜筋,利用第一斜筋、第二斜筋、第三斜筋和第四斜筋有效的结合,从而使该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的稳定性较强,进而能够承受高速、高负载运行且多轴同动情况下相对杂乱的力,降低了床身的整体重量和节省了制造成本以及有效提高了机身的精度、持久性和稳定性,使机身既能满足重负载切削,同时又能用于精密加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数控龙门床身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2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包括床身本体,床身本体包括第一受力筋1010、第二受力筋1050、第一斜筋1020、第二斜筋1040、第三斜筋1100、第四斜筋1080、上横筋1030、中横筋1110、下横筋1090、第一竖筋1120、第二竖筋1070、第一 V形筋1130和第二 V形筋1060。第一竖筋1120的下端1121与下横筋1090的左端1092相连接,第二竖筋1070的下端1072与下横筋1090的右端1091相连接,第一竖筋1120、下横筋1090与第二竖筋1070连接构成的横截面整体为“U”形,进而使该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能够承受竖较大的竖直方向的重力以及惯性力,进一步提高了该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性會泛。第一竖筋1120的上端1122与第一受力筋1010的中部相连接,第二竖筋1070的上端1071与第二受力筋1050的中部相连接,工作台2000通过导轨3000滑动设置在第一受力筋1010和第二受力筋1050上,第一受力筋1010的右端1011与第一斜筋1020的左端1021相连接,第一受力筋1010与第一斜筋1020之间的夹角A范围为30-45°,第二受力筋1050的左端1051与第二斜筋1040的右端1042相连接,第二受力筋1050与第二斜筋1040之间的夹角B范围为30-45°,而第一斜筋1020的右端1022与上横筋1030的左端1031相连接,第二斜筋1040的左端1041与上横筋1030的右端1032相连接。第三斜筋1100的右端1101与上横筋1030的左端1031相连接,第三斜筋1100的左端1102连接在下横筋1090上且靠近左端1092的位置,第三斜筋1100与下横筋1090之间的夹角C范围为45-60°,第四斜筋1080的左端1081与上横筋1030的右端1032相连接,而第四斜筋1080的右端1082连接在下横筋1090上且靠近右端1091的位置,第四斜筋1080与下横筋1090之间的夹角D范围为45-60°,中横筋1110的左端1112连接在第三斜筋1100的中部,中横筋1110的右端1111连接在第四斜筋1080的中部,第三斜筋1100、上横筋1030、第四斜筋1080和中横筋1110连接构成的横截面整体为“A”形。第一斜筋1020、第二斜筋1040、第三斜筋1100和第四斜筋1080,利用第一斜筋1020、第二斜筋1040、第三斜筋1100和第四斜筋1080有效的结合,从而使该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的稳定性较强,进而能够承受高速、高负载运行且多轴同动情况下相对杂乱的力。上横筋1030设置在下横筋1090的正上方,中横筋1110设置在上横筋1030与下横筋1090之间,上横筋1030、中横筋1110和下横筋1090为平行设置。第一受力筋1010的左端1012与第一 V形筋1130的右端1131相连接,而第二受力筋1050的右端1052与第二 V形筋1060的左端1061相连接,第一 V形筋1130与第二 V形筋1060可用于储存切肩,有利于后期对切肩的处理。综上所述本技术设有第一斜筋、第二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W型与A型复合床身结构,包括床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本体包括第一受力筋、第二受力筋、第一斜筋、第二斜筋、第三斜筋、第四斜筋、上横筋、中横筋、下横筋、第一竖筋、第二竖筋、第一V形筋和第二V形筋,所述第一竖筋的下端与所述下横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筋的下端与所述下横筋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筋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受力筋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筋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受力筋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受力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受力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斜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斜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斜筋的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横筋上且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第四斜筋的一端与所述上横筋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横筋上且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所述中横筋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斜筋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斜筋的中部,所述第一受力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V形筋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受力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V形筋的一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斌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