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举采油演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575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4:48
一种气举采油演示模型,它是由液体感应装置、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压力显示屏、气体压缩机、气体流量计1号、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计2号、油井套管、气体流量计3号、带色液体、管鞋、密闭玻璃圆筒、LED灯板1号、气举阀1号、LED灯板2号、气举阀2号、LED灯板3号、气举阀3号、LED灯板4号、水泵、油管、接油装置构成。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气体压缩机给环形空间注气,模拟连续气举或间歇气举,通过LED灯板1号的闪烁情况观察其出油;利用压力显示屏读取模型中压力,观察气举采油过程中气体压缩机压力的动态变化;利用与气体流量计相连的LED灯板的闪烁,观察气举阀是否进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现象明显,可直观的了解气举采油原理及现象,非常适合作为演示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型,特别涉及一种气举采油演示模型
技术介绍
各种教学演示模型给学习者带来了很多方便,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各种现象及其原理。但是,目前有关气举采油的演示模型很少,并且在现有的模型中,其现象依旧不够明显、直观。因此,针对气举采油现象,设计一种即可以读取气体压缩机压力动态变化,又可以观察气举阀是否进气,还可以利用LED灯板闪烁观察出油的气举采油演示模型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举采油演示模型,可通过LED灯板显示气举阀的是否进气,以及通过LED灯板闪烁观察连续出油或间歇出油的模型。本技术结构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方便观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液体感应装置、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压力显示屏、气体压缩机、气体流量计1号、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计2号、油井套管、气体流量计3号、带色液体、管鞋、密闭玻璃圆筒、LED灯板1号、气举阀1号、LED灯板2号、气举阀2号、LED灯板3号、气举阀3号、LED灯板4号、水栗、油管、接油装置构成。所述的油井套管竖直放在密闭玻璃圆筒中。气举阀1号、气举阀2号、气举阀3号等距安装在油井套管上。管鞋位于油井套管最下部。气体流量计1号安装在气举阀1号上,气体流量计2号安装在气举阀2号上,气体流量计3号安装在气举阀3号上。LED灯板2号、LED灯板3号、LED灯板4号安装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且LED灯板2号与气体流量计1号相连,LED灯板3号与气体流量计2号相连,LED灯板4号与气体流量计3号相连。气体压缩机位于密闭玻璃圆筒的上方。压缩机控制开关与气体压缩机连接,压缩机控制开关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上方。液体感应装置位于油井套管内部的上部,并与连接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右上部的LED灯板1号相连。水栗位于模型的右下部。压力传感器位于密闭玻璃圆筒左侧的内壁,与连接在其外壁中部的压力显示屏相连。油管一端与油井套管的上部相连,另一端位于接油装置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明了、方便观察、易于操作、可使人们直观的了解气举采油原理及气举采油的现象,非常适合作为演示模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液体感应装置,2.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3.压力显示屏,4.气体压缩机,5.气体流量计1号,6.压力传感器,7.气体流量计2号,8.油井套管,9.气体流量计3号,10.带色液体,11.管鞋,12.密闭玻璃圆筒,13.LED灯板1号,14.气举阀1号,15.LED灯板2号,16.气举阀2号,17.LED灯板3号,18.气举阀3号,19.LED灯板4号,20.水栗,21.油管,22.接油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由液体感应装置(1)、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2)、压力显示屏(3)、气体压缩机(4)、气体流量计1号(5)、压力传感器(6)、气体流量计2号(7)、油井套管(8)、气体流量计3号(9)、带色液体(10)、管鞋(11)、密闭玻璃圆筒(12)、LED灯板1号(13)、气举阀1号(14)、LED灯板2号(15)、气举阀2号(16)、LED灯板3号(17)、气举阀3号(18)、LED灯板4号(19)、水栗(20)、油管(21)、接油装置(22)组成。演示时,利用水栗(20)向模型中注入带色液体(10),使油井套管(8)中充满带色液体(10),模拟地层出油;通过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2)控制气体压缩机(4)将高压气体连续压入密闭玻璃圆筒(12)的环形空间中,可以模拟连续气举,当带色液体(10)与高压气体的混气通过液体感应装置时,液体感应装置(1)感应,使LED灯板1号(13)连续闪烁,代表出油;当气体压缩机将高压气体间歇压入密闭玻璃圆筒(12)的环形空间中时,可以模拟间歇气举,LED灯板1号(13)间歇闪烁;喷出的混气通过油管(21)运输到接油装置(22)中;当带色液体(10)环空液面降低到气举阀1号(14)以下时,气举阀1号(14)内外产生压差,高压气体通过气举阀1号(14)进入油井套管(8),使油井套管(8)内气举阀1号(14)以上带色液体(10)混气喷出,同时在气举阀1号(14)上的气体流量计1号(5)感应,使LED灯板2号(15)闪烁;当环空液面降低到气举阀2号(16)以下时,高压气体通过气举阀2号(16)进入油井套管(8)举升带色液体(10),LED灯板3号(17)闪烁;同时气举阀1号(14)内的压力进一步降低,在气举阀1号(14)内外压差作用下自动关闭,LED灯板2号(15)停止闪烁;当环空液面降低到气举阀3号(18)以下时,高压气体通过气举阀3号(18)进入油井套管(8)举升带色液体(10),LED灯板4号(19)闪烁汽举阀2号(16)内的压力进一步降低,在气举阀2号(16)内外压差作用下自动关闭,LED灯板3号(17)停止闪烁;最后高压气体从管鞋(11)进入油井套管(8),气举阀3号(18)关闭,LED灯板4号(19)停止闪烁,油井套管(8)中带色液体(10)全部被举升;同时利用压力传感器(6)和压力显示屏(3)读取演示模型中的实际压力,观察气举采油过程中气体压缩机(4)压力的动态变化。本技术结构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方便观察,可使人们直观的了解气举采油原理及气举采油的现象,非常适合作为演示模型。【主权项】1.一种气举采油演示模型,它是由液体感应装置、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压力显示屏、气体压缩机、气体流量计1号、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计2号、油井套管、气体流量计3号、带色液体、管鞋、密闭玻璃圆筒、LED灯板1号、气举阀1号、LED灯板2号、气举阀2号、LED灯板3号、气举阀3号、LED灯板4号、水栗、油管、接油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井套管竖直放在密闭玻璃圆筒中;所述的气举阀1号、气举阀2号、气举阀3号等距安装在油井套管上;所述的管鞋位于油井套管最下部;所述的气体流量计1号安装在气举阀1号上,气体流量计2号安装在气举阀2号上,气体流量计3号安装在气举阀3号上;所述的LED灯板2号、LED灯板3号、LED灯板4号安装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且LED灯板2号与气体流量计1号相连,LED灯板3号与气体流量计2号相连,LED灯板4号与气体流量计3号相连;所述的气体压缩机位于密闭玻璃圆筒的上方;所述的压缩机控制开关与气体压缩机连接,压缩机控制开关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上方;所述的液体感应装置位于油井套管内部的上部,并与连接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右上部的LED灯板1号相连;所述的水栗位于模型的右下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密闭玻璃圆筒左侧的内壁,与连接在其外壁中部的压力显示屏相连;所述的油管一端与油井套管的上部相连,另一端位于接油装置的上方。【专利摘要】一种气举采油演示模型,它是由液体感应装置、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压力显示屏、气体压缩机、气体流量计1号、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计2号、油井套管、气体流量计3号、带色液体、管鞋、密闭玻璃圆筒、LED灯板1号、气举阀1号、LED灯板2号、气举阀2号、LED灯板3号、气举阀3号、LED灯板4号、水泵、油管、接油装置构成。该技术通过控制气体压缩机给环形空间注气,模拟连续气举或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举采油演示模型,它是由液体感应装置、气体压缩机控制开关、压力显示屏、气体压缩机、气体流量计1号、压力传感器、气体流量计2号、油井套管、气体流量计3号、带色液体、管鞋、密闭玻璃圆筒、LED灯板1号、气举阀1号、LED灯板2号、气举阀2号、LED灯板3号、气举阀3号、LED灯板4号、水泵、油管、接油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井套管竖直放在密闭玻璃圆筒中;所述的气举阀1号、气举阀2号、气举阀3号等距安装在油井套管上;所述的管鞋位于油井套管最下部;所述的气体流量计1号安装在气举阀1号上,气体流量计2号安装在气举阀2号上,气体流量计3号安装在气举阀3号上;所述的LED灯板2号、LED灯板3号、LED灯板4号安装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且LED灯板2号与气体流量计1号相连,LED灯板3号与气体流量计2号相连,LED灯板4号与气体流量计3号相连;所述的气体压缩机位于密闭玻璃圆筒的上方;所述的压缩机控制开关与气体压缩机连接,压缩机控制开关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上方;所述的液体感应装置位于油井套管内部的上部,并与连接在密闭玻璃圆筒外壁右上部的LED灯板1号相连;所述的水泵位于模型的右下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密闭玻璃圆筒左侧的内壁,与连接在其外壁中部的压力显示屏相连;所述的油管一端与油井套管的上部相连,另一端位于接油装置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宇李沼萱杨双春潘一王绪韩颖赵鹏刘烁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