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聚合物制造方法的材料定量供给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790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已投入材料向后续工序输出的定量供给方法,特别是包括下述特征的材料定量供给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的装置:限定位于输送机上的从输送机的输入端向输出端输送的材料在到达输出端时的厚度,搅拌输出部件进入前述材料的上侧部分以便将上侧部分定量地离散并同时排出,未被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由所述输送机排出。(*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亲水性聚合物制造方法的材料定量供给方法及其装置。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定量供给如含水胶状物等湿润材料的方法和装置,使用这种装置可以高效率地制造亲水性聚合物。就定量供给粉末状物体或颗粒状物体而言,过去通常使用的是皮带输送机。当使用皮带输送机定量供给粉状物和粒状物时,为了能达到定量供给,常常在输送机上设置开关式闸门或者回转式滚轮,以便能将在输送机上传送的粉状物的厚度限定在预定值。但是,当输送的是具有粘着性的湿润材料,例如吸水性树脂等亲水性聚合物的含水胶状物时,如果使用上述皮带输送机,则在定量输送供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当需要将投入到输送机输入端的吸水树脂性含水胶状物向输出端输送时,在输送过程中,如果采用设置在皮带输送机上方的闸门或回转式滚轮来限定输送机上吸水树脂性含水胶状物的厚度,由于含水胶状物具有粘着性和闸门部分压紧的结果,会使受到压力作用的含水胶状物的体密度增大。由于体密度的增加,会导致从皮带输送机输出端输出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含水胶状物的比重和容积率在输入后续干燥工序的过程中较初始状态有所变化,从而不能进行高精度的定量供给,而且,由于通气性变坏,在将热风通入含水胶状物内部对含水胶状物进行完全干燥的连续操作时,往往会出现未被干燥的部分。例如,在内部装有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式通气干燥机中,特别是在用其干燥具有粘着性的湿性材料的场合,当干燥由于压实作用而使其通气性变坏的含水胶状物时,由于热风不能充分通过,使得该含水胶状物内部的干燥条件极其恶劣,从而在干燥机的输出端往往会混杂有尚未干燥的含水胶状物。因此,在后续的粉碎工序中就不能将其粉碎,它们可能会附着在装置上,引起通路阻塞,从而妨碍干燥操作的连续进行,有时甚至会损坏装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象吸水性树脂等亲水聚合物的含水胶状物是由含有50-100%(重量比)的单体聚合而成的丙烯酸(盐)时,含水胶状物粒子的粘着性相当强,上述装置显然是不适用的。鉴于上述在先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认为,当采用闸门将在输送机输入端输入的堆积如山状的材料限定为一定厚度以便为下道工序提供一定量的输出时,将湿润材料以松散的状态输出是十分必要的。当将输出端输出的湿润材料的厚度限定的较薄时,由于湿润材料所具有的粘着性,会使在输送机上的湿润材料产生滑移,从而破坏湿润材料的输送。另一方面,为了不产生这种滑移现象,而使闸门限定的湿润材料的厚度太厚时,又会使得湿润材料不能以松散状态排出。当闸门所限定的湿润材料的厚度为上述太厚的状态时,在其厚度方向的全程范围内含有相当大的体密度,这时如果用搅拌输出部件将湿润材料的上侧部分搅散输出,未被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部分可以从输送机的输出端排出,这样湿润材料的各部分均不会被压实,从而可以为后续工序提供连续的输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精度的为后续工序输送定量材料的定量供给方法及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率地以高精度定量输送方式将分批聚合的亲水聚合物的含水胶状物送入干燥机和制造高产率干燥亲水聚合物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向将已输入材料定量输出供给后续工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限定位于输送机上且从输送机的输入端向输出端输送的材料在到达输出端时的厚度,由搅拌输出部件将该材料的上侧部分搅散同时将已散开的材料排出,搅拌输出部件未排出的下侧部分由输送机的输出端排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将已输入的材料定量输出供给后续工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材料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有将材料向输出端输送的输送机,在输出端的上方设有搅拌输出部件,该搅拌输出部件将到达输出端的材料上侧部分搅散并通过输出端排出,未被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从输送机的输出端排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将分批聚合获得的细分化了的含水胶状聚合物通过定量供给装置定量供给干燥装置并由该干燥装置制造干燥的亲水聚合物的方法,所述定量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含水胶状聚合物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有将该含水胶状聚合物向输出端输送的输送机,在输出端的上方设有用于搅散输出含水胶状聚合体上侧部分的搅拌输出部件,该搅拌输出部件将已作厚度限定的含水胶状体的上侧部分搅散,然后通过输出端排出,未被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从输送机的输出端排出。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定量供给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平面剖视图。图3是图1、图2所示搅拌输出部件的示意性斜视图。图4A-C是其它实施例涉及的搅拌输出部件的示意性斜示图。图5A是另一最佳实施例的定量供给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图5A所示搅拌输出部件的示意性斜视图。图6是作为比较例用的定量供给装置的示意性概括图。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位于输送带上的从输送机的输入端输送到输出端的材料的厚度,要按预定值加以限定,限定的厚度应保证使材料与输送带之间不会发生滑移。在这种条件下,材料沿其整个厚度方向均呈压实状态,处于压实状态的高体密度的材料的上侧部分,通过搅拌输出部件以松散状态排出。在上侧部分被排出之后,未被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的厚度变薄,以这种薄层状态输送的下侧部分的粘结力减弱,因而,这部分也能以松散状态排出。从而能实现为后续工序不间断地输出材料,并使得高精度的连续供给材料成为可能。如果要将这样排出的材料原样包装使之成品化,通常需要提供干燥、二次加工等后续工序。此时,用上述定量供给方法输出的材料可以用另一输送机(以下称为第二输送机)供给后续工序。如果第二输送机与前述输送机(以下称为第一输送机)的高度相同,可以将其设置在比第一输送机低的位置。如果将第二输送机与第一输送机设置在同样高度,则第二输送机的输送速度最好高于第一输送机。之所以要使第二输送机的速度更高,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未被设置在第一输送机输出端的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呈更松散的状态,并具有更好的定量供给性。另一方面,第二输送机设置在比第一输送机低的位置时,未被设置在第一输送机输出端的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的材料,是从第一输送机输出端落下,以更松散的状态供给第二输送机。因此,由设置在第一输送机输出端的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上侧部分的材料和不能由该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的材料呈同样的高度松散状态。但是,当第二输送机设置在比第一输送机更低的位置时,为了具有更好的定量供给性,亦可以使第二输送机的速度比第一输送机更高。本专利技术的定量供给装置,除了包括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具有的构成组件外,在第二输送机设置在比第一输送机更低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材料自输入端等量的输入,材料从输出端呈雪崩状落下而排出,从而会破坏定量性,这时在第一输送机的输出端最好设置一个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具有与第一输送机上表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的材料导引面。该板状部件过渡方向的长度要根据相应的材料输入量及材料粘着性等物理特性来适当地加以确定,通常可以为50-500毫米,优选的为100-300毫米。本专利技术对适用的材料没有特殊的限制,然而对于湿润材料,其效果更加显著。湿润材料是指那些因吸水而具有粘着性的材料,比如说种种亲水聚合物的含水胶状物。特别是对粘着性相当强的亲水聚合物,例如由中和率为0-100%(摩尔),优选的是50-90%(摩尔)的氨和重量比为50-100%,优选的是75-100%(重量比)的丙烯酸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已投入的材料向后续工序输出的定量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限定位于输送机上从输送机的输入端向输出端输送的材料在到达输出端时的厚度,搅拌输出部件进入上述材料的上侧部分以便将上侧部分定量地离散开,同时由搅拌输出部件将已离散开的材料排出,未被搅拌输出部件排出的下侧部分由输送机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椿本恒雄高岛武博高桥雅藤原晃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触媒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