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行管道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643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回行管道输送机包括一个支承于对置的辊之间的环形输送带,用于支承输送带和在输送带的输送行程中被输送的物体的支承辊,用于把输送带在其回行行程中弯绕成横截面基本上呈管状的成型支承辊,以及用于把输送带相对的两个边缘压在支承辊上以抑制在回行行程中由成型支承辊所导致的输送带扭曲的压紧装置,从而确保输送带在输送行程中平滑、稳定的运行。(*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行管道输送机,它具有一个环形输送带,该输送带在运输行程中是以平面、受导引的方式运行的,至少在回行行程的中部是呈弯绕的管状形状。图5和6所示的常规回行管道输送机具有一个支承在前辊2和后辊3之间的环形输送带1。前辊2或后辊3在驱动装置(未示出)如马达的驱动下转动,使输送带1绕辊2和辊3循环。在辊2、3之间,多个支承架4沿输送带1的运行方向适当间隔设置(例如,等距离间隔或交错设置),在每个支承架4上方有多个支承辊5,支承辊5在输送带1的输送行程1a期间支承着输送带1使其呈一平面或稍微弯曲形状,而设在支承架4底部的多个成形支承辊6使输送带1在回行行程1b时基本上呈圆形或管状。在输送行程1a内,由给料器7把要输送的物体8置于输送带1上,然后运输到卸料斗9处并从这里卸下。多个形状支承辊6被用在输送带1的回行行程1b上,以便把带1的运输一侧向内弯绕成管状,从而使被运输的部分,如物体8可以附着在输送带1运输一侧的表面上而不会从输送带上脱落。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特开59-149211中公开了一种类似装置。在这种常规回行管道输送机上,输送带1在运输行程中具有保持其弯绕、管状的变形形状的趋势,如图6中点划线所示,这样,在输送行程中输送带的两侧不会接触支承辊5,并因此不受支承辊5的导向。这样是不理想的,因为它会导致输送带在输送行程中不稳定地运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的回行管道输送机,通过抑制输送带的扭曲以实现其在输送行程中平滑、稳定的运行。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回行管道输送机,该机具有一个环形输送带,输送带由多个支承辊支承呈平面或弯曲形状,每个辊都由一个支架支承着,要输送的物体被放在输送带的上部,在回行行程的中部通常采用由支架支承着的成形支承辊,以使所通过的输送带弯绕成管状,在输送行程中,输送带的两侧面由固定于支架上的压紧装置向下压着。上述压紧装置应当安装在支架上,以使其可以在相对输送带表面大体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调整,或是将其以这种方式安装在支架上,即安装角度可以绕一与输送带纵向平行的轴调整。压紧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压紧辊,该压紧辊随着输送带输送面的运动而绕着与支承辊转动轴平行的轴转动,或是压紧装置包括一个支承板,该板由支架支承着,并沿着输送带的输送面滑动。在回行行程中被弯绕成管状的输送带进入运输行程时由压紧装置在大体上垂直于输送带表面的方向上将其压平,以使得输送带平滑地通过支承辊并实现稳定的输送运动。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正面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放大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放大的正面剖视图;图5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回行管道输送带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6-6的垂直正面放大视图。图1和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在下面将要对实施例进行的说明中,与图5和图6中所示常规回行管道输送机上相应的部件采用与之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对这些部件进行详细说明。第一个实施例示于图1中,其中,两个压紧装置11被安装在诸支架4中最接近前辊2的那个支架的上角处,支架4在输送带通过输送行程1a和回行行程1b时包绕着输送带。压紧装置11下压在具有一个输送面1c的输送带1的两侧。如图2所示,轴承14通过部件13沿着与最外面的支承轴5的轴平行的轴可转动地支承着压紧辊12。轴承14位于沿着与最外面的支承辊5的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承架15的底部,而轴承架15则是通过插入每个轴承架的长孔16中的螺栓17安装在支架4的每一上角处。这使得压紧辊12可在平行于支承辊轴向的方向上进行调整,因而可以把输送带1的两侧压向支承辊5。按照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当输送带1(已在回行行程1b中被扭曲)进入输送一侧时,输送带1的两侧由压紧辊12压在支承轴5上而被展平,使得输送带1均匀地接触支承辊,得到一个平滑、稳定的输送行程1a。此外,根据第一个实施例,轴承架15的安装位置可以在接近和离开输送带1的两侧的表面的方向上移动,以便安装具有不同厚度的输送带1。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轴承14通过部件13可转动地支承着压紧辊12,该压紧辊12可绕着与邻近的支承辊5的轴相平行的轴转动,与第一实施例中情形相似。轴承14被固定在轴承架21的底部,在轴承架21上设有3个长孔22,其中一个长孔设于上部中央,另外两个设于下部两侧。在支架4的上侧部分,彼此垂直分开地设有一圆孔23和一水平长孔24,并有一螺栓25插在轴承架21的顶部长孔22和支架4的圆孔23中。另外,有两个螺栓26穿插在轴承架21的两侧孔22和支架4上的水平长孔24中,相应于三个螺栓25、26的三个螺母(未示出)被用于将托架21紧固在支架4上。按照本实施例,通过用螺母(未示出)固定三个螺栓并沿着与输送带1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轴承架21,可以调整轴承架21和压紧辊12的位置,使其接近和离开输送带的表面,与例1中情形相似。此外,通过沿着支架4上的水平长孔24移动两个下部螺栓26,轴承架21以及被支承着的压紧辊12可以绕上部孔23和螺栓25转动,如图3中的实线和点划线所示,这样轴承架21和压紧辊12的安装角度可以绕一平行于输送带纵向的轴进行调整。因此,如果最外面的支承辊5的倾角稍有改变,可以对轴承架21和压紧辊12的安装角度加以调整,以适应支承辊5倾角的变化。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在图4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压紧装置31由支架4支承着,并包括一个沿着输送带1的接近支承辊5的两侧1a滑动的压紧板32。压紧板32是由,例如,低摩擦系数的合成树脂制成,并可以是包括其中部有一对垂直长孔34的轴承架33在内的单一部件。两个螺栓35穿插在两长孔34中并分别穿过支架4上的圆孔36和水平长孔37。螺母(未示出)固定在每个螺栓35上,从而把轴承架33和压紧板32固定在支架4上,以使得安装位置可作垂直调整,并可绕一与输送带1纵向平行的轴作角度调整。因此,第三个实施例具备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优点。第三个实施例的轴承架非常简单和容易生产,并且,如果压紧板32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压紧板32将以适当的压力下压在输送带1上。另外,如果输送带1被扭曲,或是一部分输送带有被输送的物体附着在输送表面1c上,压紧板32将作弹性弯曲使阻碍物能够通过,从而避免损坏压紧板32、输送带1、支承辊5等等。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输送带上在回行行程中所产生的卷曲和扭曲部分由沿着输送带两侧安装的压紧装置压住,以使输送带的边缘部分均匀地接触支承辊,从而实现输送带在输送行程中稳定平滑运行。因此,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常规输送带在回行行程之后其边缘仍保持变形形状时出现的扭曲和不稳定运行。权利要求1.一回行管道输送机,包括一个环形输送带,由至少两个对置的辊可转动地支承着;至少一个支架;由上述至少一个支架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支承辊,用于在输送带的输送行程中支承着该输送带的一部分;由上述至少一个支架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成形支承辊,用于在上述输送带的回行行程中把一部分输送带绕成其横截面大体上呈管状;以及安装于上述至少一个支架上的压紧装置,用于在输送行程中把输送带相对的两侧压在上述支承辊上,以抑制由上述成形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回行管道输送机,包括: 一个环形输送带,由至少两个对置的辊可转动地支承着; 至少一个支架; 由上述至少一个支架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支承辊,用于在输送带的输送行程中支承着该输送带的一部分; 由上述至少一个支架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成形支承辊,用于在上述输送带的回行行程中把一部分输送带绕成其横截面大体上呈管状;以及 安装于上述至少一个支架上的压紧装置,用于在输送行程中把输送带相对的两侧压在上述支承辊上,以抑制由上述成形支承辊所造成的输送带扭曲,并保证输送带在上述支承辊上平滑稳定的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公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