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运货物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471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储存和转运货物(51)的枢纽结构(1),该枢纽结构(1)与第一码头分开,货物(51)通过暂时储存货物(51)的过渡缓冲区(20)而装上船(50)和卸下船(50),该枢纽结构(1)包括:用于储存货物和把货物装上/卸下内陆运输装置(60-62)例如卡车、有轨车或内河航行船舶的储存和转运区;用于把货物转运到过渡缓冲区(20)和从过渡缓冲区(20)转运货物的转运侧(11);多个第三货物转运装置(4A-4I),每个都适于在转运侧(11)和储存和转运区之间以第一方向运行,并在转运侧(11)的一个位置和储存和转运区内的一个位置之间抓取、运载和放下货物(51);以及多个第四货物转运装置(10A),每个都适于沿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运行并且在储存和转运区中的不同位置之间运载货物(51);第三和第四货物转运装置(4A-4I;10A)在支撑结构(2A-2I;5A-5I)上运行,所述支撑结构在彼此之间具有预定高度差的不同层面上相互交错,以避免第三和第四货物转运装置(4A-4I;10A)的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一种枢纽结构,其用于储存货物以及在过渡缓冲区和内陆运输装置(例如卡车、有轨车或内河航行船舶)之间转运货物。在本领域中,这样的枢纽结构通常被称为“栈”。过渡缓冲区不构成该枢纽结构的一部分,其将枢纽结构与货物装船和卸船的第一码头隔开,并且用于暂时储存卸下的货物或将要装载的货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把货物装船/卸船的完整枢纽系统,即一种包括过渡缓冲区和枢纽结构的系统。更具体地,该枢纽系统包括适于停泊至少一艘船的第一码头;邻近所述第一码头的至少一个第一货物转运装置,其能分别把货物从所述船转运到邻近第一码头用于暂时储存货物的过渡缓冲区和/或把货物从过渡缓冲区转运到所述船上;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货物转运装置,其用于分别把货物从过渡缓冲区转运到用于储存货物的枢纽结构和/或把货物从枢纽结构转运到过渡缓冲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枢纽系统把货物装船/卸船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各种在内陆或离岸地把货物装船和/或卸船的方式,例如采用吊车和/或龙门架来把货物装船和卸船。一种已知的系统包括适于停泊至少一艘集装箱船的第一码头。在第一码头上或邻近第一码头,提供至少一个第一货物转运装置,其能分别把货物从所述集装箱船转运到邻近第一码头用于暂时储存货物的过渡缓冲区和/或把货物从过渡缓冲区转运到所述集装箱船上。通常为集装箱形式的货物被第一货物转运装置(例如吊车)从船上拖运,并且被放到过渡缓冲区。在这种已知的枢纽系统中,过渡缓冲区是一个大的铺砌区域,其可以是第一码头的一部分,第二货物转运装置可以驶到该过渡缓冲区和从该过渡缓冲区驶离,以用于分别把货物从过渡缓冲区转运到用于储存货物的枢纽区域或结构,或把货物从枢纽区域或结构转运到过渡缓冲区。在这种已知的系统中,第二货物转运装置是所谓的跨车或跨式运载装置。这些轮式车辆具有四个伸长的腿,腿之间设置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能够抓取集装箱。一个操作者在四个轮子顶上的小控制室中操纵跨车。在从过渡缓冲区的路面上抓取了集装箱之后,跨车开到枢纽区域或结构把集装箱放下,并空载返回缓冲区以抓取已经由第一货物转运装置放在那里的另一个集装箱。由于商用货物的尺寸大,因此一辆跨车一次至多能运载两个集装箱。该已知系统的缺点是为了适应第一转运装置的转运速率,要求有许多跨车,以能够及时清空过渡缓冲区。这意味着在通常作业时,过渡缓冲区挤满了移动的跨车。这就要求在不同跨车之间进行细致和耗时的协调。如果协调不好,跨车将例如不得不频繁地排队等候。更重要的是,已经报道过许多跨车相撞和集装箱撞人或压人的事故。该已知系统的另一个缺点是跨车还用于在枢纽区域中来回移动集装箱,即,用于在枢纽区域和过渡缓冲区之间转运集装箱,并且还用于在枢纽区域和内陆运输工具之间转运集装箱。这意味着在通常作业时,枢纽区域也挤满了移动的跨车,从而导致了如上所述与在过渡缓冲区中相同的问题和危险。在US-B-6524050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把集装箱装船和卸船的枢纽系统,其包括具有敞开前侧的枢纽结构,并且有至少一个适于形成至少一个坞的码头。这些坞具有能够使整个集装箱船泊入的浮动坞门,并且坞用来为泊入其中的集装箱船装船/卸船、修理和维护。换句话说,在US-B-6524050中的枢纽系统中没有过渡缓冲区。从船上卸下的货物被直接转运到枢纽结构中。人们可能会想这比采用过渡缓冲区更有效率,但不是这样的。一种采用定位装置的特殊的船头停泊系统是必要的,以能够把集装箱船停泊到所述坞中。这是非常耗时的作业。并且不得不独立地控制坞中的水位,以使集装箱船的高度适应于枢纽结构的高度,由于船尺寸的缘故,这也是非常耗时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把货物装船和卸船的枢纽系统,其能够便利安全地把货物从船上移动到枢纽结构或区域,反之亦然,并且能够提高装船和卸船的总能力和/或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枢纽结构,其能够便利安全地把货物从过渡缓冲区移动到枢纽结构中,反之亦然,并且能够提高内陆运输装置装卸的总能力和/或效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枢纽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枢纽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5的技术特征。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枢纽系统来把货物装船/卸船的方法包括权利要求26和27的技术特征。要注意,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相似的要素,而未必是用来描述次序或时序的。应该理解,所用的术语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以与本文所述或图示之外的其他顺序工作。简洁起见,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和方面的相同要素采用相同的区分术语。更具体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枢纽系统(即总体上包括过渡缓冲区和枢纽结构的系统)特征在于过渡缓冲区包括坞,其基本上在第一码头和枢纽结构的至少一个第二码头之间延伸,且适于接收第二货物转运装置,该第二货物转运装置包括适于接受货物并在第一和第二码头之间浮动的浮动装置。通过在第一码头和枢纽结构的至少一个第二码头之间提供坞,结果是每单位时间从集装箱船转运到枢纽结构的货物和/或集装箱的数量增加了。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浮动装置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比跨车要慢。但是,因为更多的货物和/或集装箱可以一次被装载到浮动装置上,因此从缓冲区到枢纽结构一次转运的货物量增加了。并且,为坞提供一个或多个浮动装置不仅大大提高了装或卸的能力,而且还改善了安全性。有利地是,该枢纽系统采用设置到第一码头上的吊车作为第一货物转运装置。这些吊车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该一个或多个吊车从集装箱船的甲板上抓取货物和/或集装箱,将其提升到转运高度,在转运高度将货物横跨第一码头平移,并且再把货物降低以将其放在停泊于缓冲区中第一码头处的浮动装置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适于承载载荷(优选大型载荷)的所有类型的浮动装置。这些浮动装置可以是机械化的,或是可以采用其它推进方式。例如,它们可以由水下轨道系统或行走腿(walking leg)或任何其它适当的装置来推动。优选的是提供由至少一个机械化的小型交通工具来操纵的筏作为第二货物转运装置。这些筏本身是已知的,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一次储存200个或更多的集装箱。集装箱可以是20或40英尺的集装箱。这些机械化的小型交通工具被用来将筏从其在第一码头的泊位操纵到在枢纽结构的第二码头的泊位,反之亦然。采用仅具有一个或几个机械化小型交通工具的多个筏是便利的,减少了维护,并且增加了作业的灵活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另外的优点是货物不再必须是集装箱的形式,而这在使用跨车时是必须的。实际上,浮动装置可以设置有用于接受货物的其它装置。例如,在货物由流体例如原油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浮动筏提供一个或多个罐。在这种情况下,不再必须采用吊车作为第一货物转运装置。相反,可以采用软管作为第一货物转运装置,该软管直接连到集装箱船上的流体容器和浮动装置上的罐。在这种情况下,该货物可以简单地从集装箱船上泵送到浮动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更优选的一种系统根本不采用第一货物转运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货物转运装置均是同一个第二货物转运装置。根据该实施例,提供有从坞到集装箱船停泊的第一码头那侧的通道,该通道使得第二货物转运装置能直接进入集装箱船。当货物必须转运到集装箱船时,装有货物的第二货物转运装置被操纵靠近泊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储存和转运货物(51)的枢纽结构(1),该枢纽结构(1)与第一码头分开,在第一码头,货物(51)通过暂时储存货物(51)的过渡缓冲区(20)而装上船(50)和卸下船(50),该枢纽结构(1)包括:用于储存货物和把货物装上/卸下内陆运输装置(60-62)例如卡车、有轨车或内河航行船舶的储存和转运区;用于把货物转运到过渡缓冲区(20)和从过渡缓冲区(20)转运货物的转运侧(11);多个第三货物转运装置(4A-4I),每个都适于在转运侧(11)和储存和转运区之间以第一方向运行,并在转运侧(11)的一个位置和储存和转运区内的一个位置之间抓取、运载和放下货物(51);以及多个第四货物转运装置(10A),每个都适于沿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运行并且在储存和转运区中的不同位置之间运载货物(51);第三和第四货物转运装置(4A-4I;10A)在支撑结构(2A-2I;5A-5I)上运行,所述支撑结构在彼此之间具有预定高度差的不同层面上相互交错,以避免第三和第四货物转运装置(4A-4I;10A)的碰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杰格斯
申请(专利权)人:佩尔佩图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