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2733577 阅读:5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属于肥料增效剂技术领域。以正丙胺/正丁胺、三氯磷酸作为起始原料,将正丙/丁胺、三氯磷酸分别与溶剂混合形成两个混合物;该两个混合物中加入缚酸剂调整第一温程温度至10-50℃,压力控制在0-0.5MPa,进行第一温程反应后,降温至0-30℃,通氨气进行第二温程反应;第二温程反应完毕得粗品,粗品先进行分层后处理即得成品。将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脲酶抑制剂以及特种尿素制备,具有加工流程短、连续化生产、产品杂质少、利用率高、热稳定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属于肥料增效剂

技术介绍
20世纪80年代,随着化肥的普遍使用,粮食产量有着普遍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粮食的增产中,55%来自化肥的作用。目前我国每年氮肥产量都在5000万吨(折纯氮)左右,其中尿素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折纯氮),尿素以高浓度、中性速效等特性已经逐步成为国内最主要的一种农用氮肥形式存在,但农作物通常对尿素的利用率很低。在农田中,尿素的利用率通常只有30%-35%。尿素施入土壤后,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成NH4+,此时,部分气态NH3已经从土壤中逸失,而NH4+在土壤亚硝化单胞菌作用下,很快被硝化为NO3-,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7天-10天左右。由于NO3-的阴离子特性,被雨水和灌溉水淋溶至地下水或通过径流进入江河湖泊,以及反硝化菌作用下成为温室气体N2O。同时,尿素的大量使用,还可能导致土壤板结,作物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富集,危害环境也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目前,市面上出现有较多的脲酶抑制剂,包括氢醌、磷酰胺类化合物等,氢醌即对苯二酚,对环境危害较大,国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正丙胺、三氯磷酸作为起始原料,进行如下操作:(1)前处理:将正丙胺、三氯磷酸分别与溶剂混合形成两个混合物;(2)第一温程反应:该两个混合物中加入缚酸剂调整第一温程温度至10‑50℃,压力控制在0‑0.5MPa,进行第一温程反应;(3)第二温程反应:第一温程反应完毕后,降温至0‑30℃,压力继续控制在0‑0.5 MPa,通氨气进行第二温程反应;(4)分层后处理:待第二温程反应完毕得粗品,粗品先进行气液分离,再静置分层并去除无机层,有机层蒸除溶剂后,冷却结晶,过滤即得成品正丙基硫代磷酰三胺。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28 CN 20141058713711.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正丙胺、三氯磷酸作为起始原料,进行如下操作:
(1)前处理:将正丙胺、三氯磷酸分别与溶剂混合形成两个混合物;
(2)第一温程反应:该两个混合物中加入缚酸剂调整第一温程温度至10-50℃,压力控制在0-0.5MPa,进行第一温程反应;
(3)第二温程反应:第一温程反应完毕后,降温至0-30℃,压力继续控制在0-0.5MPa,通氨气进行第二温程反应;
(4)分层后处理:待第二温程反应完毕得粗品,粗品先进行气液分离,再静置分层并去除无机层,有机层蒸除溶剂后,冷却结晶,过滤即得成品正丙基硫代磷酰三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丙胺、三氯磷酸与缚酸剂的摩尔比为0.5-1.5:0.5-1.5:0.5-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温程温度为20-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温程温度为10-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缚酸剂为质量浓度为10%的NaO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脲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二氯甲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峰戴稼本戴舒天戴亦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