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光学膜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32620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量子点光学膜及背光模组,包括量子点核心层,上隔水隔氧封装层和下隔水隔氧封装层;所述量子点核心层包括以下组份:基体胶粘剂,80~110重量份,量子点微胶囊,6~44重量份,扩散粒子,1~15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量子点光学膜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测试,亮度与色域衰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光学膜及使用该膜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背光源的发展由冷极荧光管CCFL(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发展到了目前最普及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液晶显示器上使用的背光装置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反射片、导光板、光学扩散膜和棱镜片等,液晶控制光的通过,滤色片为其增加了色彩,以上部件组成了液晶背光模组。LCD都是以设备背面的一组发光二极管作为白光光源,其中白光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蓝光芯片上,覆盖黄色荧光粉,把发出的蓝光转化为白光,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使用最普遍,但色域NTSC小于70%。第二种是LED单元通过三原色LED光源混合形成白光,色域NTSC能达到95%,但此方法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所合成白光的颜色偏黄。第三种白光实现的方式是用LED蓝光,激发添加有红色和绿色两种量子点的光学膜形成白光。这种量子点膜能够提高显示器的色域NTSC能达到95%以上。应用于背光模组中,具有高显色性与高发光效率的特点,是新兴技术。第三种白光实现的方式中,用现有技术制作量子点膜,存在量子点膜稳定性差的问题,致使发光效率容易衰减,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将量子点溶液直接与树脂基体胶粘剂、扩散粒子等混合,涂布形成量子点膜。红色和绿色量子点由于不耐高温、高湿,易被氧化等特点,需要隔水隔氧保护,量子点若直接分散在树脂基体胶粘剂中,树脂基体胶粘剂中的溶剂、流平剂、固化剂等各种补加助剂使得量子点容易猝灭,对量子点稳定性有影响,发光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色域的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膜不但具备高色域、而且能提高量子点膜发光效率及稳定性,亮度与色域衰减大大降低,色域NTSC能达到95%~110%。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量子点光学膜,包括量子点核心层,上隔水隔氧封装层和下隔水隔氧封装层,所述量子点核心层包括以下组份:基体胶粘剂,80重量份~110重量份;量子点微胶囊,6重量份~44重量份;扩散粒子,1重量份~15重量份;所述量子点微胶囊包括红量子点微胶囊与绿量子点微胶囊,均由囊芯和囊壁组成;红量子点微胶囊的囊芯为吸附有红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绿量子点微胶囊的囊芯为吸附有绿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其中红量子点微胶囊和绿量子点胶囊的重量比为1:2~1:15。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微粒为有机或无机粒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上组成,优选PMMA与有机硅微粒。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微胶囊的粒径为1μm~40μm,优选2μm~25μm;所述微粒粒径为0.5μm~35μm,微孔的孔径为10nm~40nm,微孔深度为5nm~20nm,微孔的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多边型或无规则型。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微粒粒径为1.5μm~20μm,微孔的孔径为12nm~30nm,微孔深度为6nm~15nm。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囊壁由胶粘剂组合物经过热固化或UV固化后得到,胶黏剂选自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胶黏剂组合物还填加有流平剂,光固化剂,交联剂和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微胶囊和基体胶粘剂之间的折射率差大于等于0.005,核心层中的扩散粒子与基体胶粘剂之间的折射率差大于等于0.005。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核心层中的扩散粒子为球形或椭球形、并具备光扩散功能的粒子,为单一粒径分散或多种粒径混合分散,扩散粒子的直径为0.1μm~20μm,优选lμm~15μm。上述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总厚度为25μm~500μ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将其用于制备背光模组,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棱镜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所述量子点光学膜位于导光板与棱镜片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由于加入了发光效率与光谱纯度较高的红量子点微胶囊、绿量子点微胶囊,使得量子点光学膜的色域高,NTSC能达到95%~110%。2、本专利技术采用量子点微胶囊,其作用是保护量子点,能防止量子点猝灭、提高量子点膜隔水隔氧性,提高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稳定量子点发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核心层中多孔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囊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微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核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01、具有微孔结构的多孔微粒,201、多孔微粒的微孔上吸附的量子点,301、量子点囊芯,302、量子点囊璧,401、量子点微胶囊,402、扩散粒子,403、基体胶粘剂,501、量子点核心层,502、上下隔水隔氧封装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光学膜包括量子点核心层、量子点上下隔水隔氧封装层。所述量子点核心层由基体胶粘剂及若干均匀分散于基体胶粘剂中的量子点微胶囊、扩散粒子组成。基体胶粘剂,80重量份~110重量份,量子点微胶囊,6重量份~44重量份,扩散粒子,1重量份~15重量份。量子点微胶囊包括红量子点微胶囊与绿量子点微胶囊,量子点微胶囊由囊芯和囊壁组成,所述的囊芯分别为吸附有红量子点或绿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为稳定红绿量子点的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量子点微胶囊,将量子点分散在多孔结构的有机或无机微粒的微孔中,形成量子点囊芯,量子点囊芯外面被囊壁包裹,囊壁是量子点的保护层,即对量子点囊芯进行囊封,这样防止了囊芯上的量子点与空气中水汽或其它气体的接触,同时减少量子点与基体材料树脂或各种助剂的接触而导致的量子点猝灭。多孔微粒一般为有机或无机材料,耐热耐溶剂性能稳定,量子点在多孔微粒的微孔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其稳定性也大大提高。所述囊芯为表面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或无机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上组成,优选PMMA与有机硅,粒径为0.5μm~35μm,微孔的孔径为10nm~40nm,微孔的孔径深度为5nm~20nm。微粒粒径越大比表面积越小,因此微粒粒径与微孔的孔径太大会增大单位面积上量子点用量,不利于降低成本。多孔粒子的孔的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多边型或无规则型。优选的,所述微粒的粒径为1.5μm~20μm,微孔的孔径为12nm~30nm,微孔孔径深度为6nm~15nm。量子点囊芯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具有微孔的微粒分别加入重量百分数为5-20%的红量子点溶液与绿量子点溶液中,进行充分的混合分散,根据异种凝聚机理,红量子点与绿量子点会吸附在上述微粒的表面蜂窝状多孔内,烘干,使溶剂挥发,在本专利技术中将这种吸附了大量红量子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CN105259598.html" title="一种量子点光学膜及背光模组原文来自X技术">量子点光学膜及背光模组</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量子点光学膜,包括量子点核心层,上隔水隔氧封装层和下隔水隔氧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核心层包括以下组份:基体胶粘剂,80重量份~110重量份;量子点微胶囊,6重量份~44重量份;扩散粒子,1重量份~15重量份;所述量子点微胶囊包括红量子点微胶囊与绿量子点微胶囊,均由囊芯和囊壁组成;红量子点微胶囊的囊芯为吸附有红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绿量子点微胶囊的囊芯为吸附有绿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其中红量子点微胶囊和绿量子点胶囊的重量比为1:2~1: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光学膜,包括量子点核心层,上隔水隔氧封装层和下隔水隔氧封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核心层包括以下组份:
基体胶粘剂,80重量份~110重量份;
量子点微胶囊,6重量份~44重量份;
扩散粒子,1重量份~15重量份;
所述量子点微胶囊包括红量子点微胶囊与绿量子点微胶囊,均由囊芯和囊壁组成;红量子点微胶囊的囊芯为吸附有红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绿量子点微胶囊的囊芯为吸附有绿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其中红量子点微胶囊和绿量子点胶囊的重量比为1:2~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为有机或无机粒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上组成,优选PMMA与有机硅微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微胶囊的粒径为1μm~40μm,优选2μm~25μm;所述微粒粒径为0.5μm~35μm,微孔的孔径为10nm~40nm,微孔深度为5nm~20nm,微孔的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多边型或无规则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子点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粒径为1.5μm~20μm,微孔的孔径为12nm~30nm,微孔深度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敏李彩翠王辉刘红妹汪志松霍新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