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292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包括量子点核心层和上下水氧阻隔层,所述量子点核心层包括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量子点核心层、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层量子点膜发光效率稳定性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测试,亮度与色域衰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平板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量子点膜及使用该膜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背光源的发展由冷极荧光管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发展到了目前最普及的发光二极管LED (Lightemitting d1de )。液晶显示器上使用的背光装置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反射片、导光板、光学扩散膜和棱镜片等,液晶控制光的通过,滤色片为其增加了色彩,以上部件组成了液晶背光模组。LCD都是以设备背面的一组发光二极管作为白光光源,其中白光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蓝光芯片上,覆盖黄色荧光粉,把发出的蓝光转化为白光,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使用最普遍,但色域NTSC小于70%。第二种是LED单元通过三原色LED光源混合形成白光,色域NTSC能达到95%,但此方法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所合成白光的颜色偏黄。第三种白光实现的方式是用LED蓝光,激发添加有红色和绿色两种量子点的光学膜形成白光。这种量子点膜能够提高显示器的色域NTSC能达到95%以上。应用于背光模组中,具有高显色性与高发光效率的特点,是新兴技术。第三种白光实现的方式中,用现有技术制作量子点膜,存在量子点膜稳定性差的问题,致使发光效率容易衰减,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将量子点溶液直接与树脂基体胶粘剂、扩散粒子等混合,涂布形成量子点膜。红色和绿色量子点由于不耐高温、高湿,易被氧化等特点,需要隔水隔氧保护,量子点若直接分散在树脂基体胶粘剂中,树脂基体胶粘剂中的溶剂、流平剂、固化剂等各种补加助剂使得量子点容易猝灭,对量子点稳定性有影响,发光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层量子点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色域的多层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不但具备高色域、而且能提高量子点膜发光效率稳定性;除此之外,它还能提高量子点发光效率的稳定性,亮度与色域衰减大大降低,色域NTSC能达至丨」95%?110%。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多层量子点膜,包括量子点核心层和上水氧阻隔层,下水氧阻隔层,所述量子点核心层与上水氧阻隔层之间设有含量子点微胶囊的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量子点核心层与下水氧阻隔层之间设有含量子点微胶囊的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其中,量子点核心层,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中含有扩散粒子。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微胶囊由囊芯和囊壁组成,囊芯为吸附有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 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微粒粒径为0.5μηι?35μηι,微孔的孔径为10nm?40nm,微孔深度为5nm?20 nm。 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微粒粒径为1.5μηι?20μηι,微孔的孔径为12nm?30nm,微孔深度为6nm?15 nm。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微胶囊的粒径为Ιμπι?40μηι。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微胶囊的粒径为2μηι?25μηι。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扩散粒子的粒径为0.Ιμπι?20μηι优选Ιμπι?15μηι。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多层量子点膜总厚度为25μπι?500μπι。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技术方案是:—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棱镜片,它采用上述多层量子点膜,所述多层量子点膜位于导光板与棱镜片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多层量子点膜中,增设了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使得多层量子点膜的色域高,NTSC能达到95%?110%。2、本专利技术在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中采用量子点微胶囊,其作用是保护量子点,进一步保护量子点核心层,能防止量子点粹灭、提高量子点膜隔水隔氧性,量子点核心层含有三层结构,提高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稳定量子点发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量子点核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量子点囊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量子点微胶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多层量子点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不为:101、基体胶粘剂,102、量子点,103、扩散粒子,201、吸附量子点的囊芯,202、量子微胶囊的囊壁,203、量子点微胶囊,301、水氧阻隔层,302、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303、量子点核心层,304、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量子点微胶囊为由吸附量子点的囊芯201和囊壁202组成,粒径为Ιμπι?40μπι的量子点微胶囊,优选粒径为2μπι?25μπι的微胶囊,用在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中。由吸附量子点的囊芯101和囊壁102组成的量子点微胶囊、基体胶粘剂101、扩散粒子104组成的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涂布液涂在在下层水氧阻隔层上,UV固化后,涂布由基体胶粘剂101、量子点102、硅胶微粒103和扩散粒子104组成量子点核心层涂布液,UV固化后,涂布由吸附量子点的囊芯201和囊壁202组成的量子点微胶囊和基体胶粘剂101、扩散粒子104组成的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涂布液,并粘合上水氧阻隔层,UV固化后得到得到总厚度为25?500μπι的多层量子点膜。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由光源、导光板、棱镜片和多层量子点膜组成,将其进行色域性能测试,色域值达到95%?110,色域衰减量小于5%。【主权项】1.一种多层量子点膜,包括量子点核心层和上水氧阻隔层,下水氧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核心层与上水氧阻隔层之间设有含量子点微胶囊的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量子点核心层与下水氧阻隔层之间设有含量子点微胶囊的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其中,量子点核心层,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中含有扩散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微胶囊由囊芯和囊壁组成,囊芯为吸附有量子点的具有微孔的微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粒径为0.5μπι?35μπι,微孔的孔径为10nm?40nm,微孔深度为5nm?20 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粒径为1.5μπι?20μπι,微孔的孔径为12nm?30nm,微孔深度为6nm?15 n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量子点微胶囊的粒径为Ιμπι?40μmD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量子点微胶囊的粒径为2μπι?25μmD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扩散粒子的粒径为0.Ιμπι?20μπ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多层量子点膜总厚度为25μπι?500ymo9.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和棱镜片,其特征在于,米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的多层量子点膜,所述多层量子点膜位于导光板与棱镜片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包括量子点核心层和上下水氧阻隔层,所述量子点核心层包括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量子点核心层、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量子点膜,包括量子点核心层和上水氧阻隔层,下水氧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核心层与上水氧阻隔层之间设有含量子点微胶囊的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量子点核心层与下水氧阻隔层之间设有含量子点微胶囊的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其中,量子点核心层,第一量子点微胶囊层和第二量子点微胶囊层中含有扩散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守发王增敏何晶晶汪志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