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1898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其于罩杯的内侧设有第一内层,并于第一内层与罩杯间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且于该第一内层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开口,而该第一容置空间容置有数芯片组。以此,通过该第一开口,可供使用者轻易将该等芯片组装设于该等罩杯的第一容置空间,或自由选择取出罩杯的第一容置空间中的芯片组,利于使用者清洁维护该胸罩,从而提升实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胸罩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为习知机能型芯片胸罩的分解图,习知机能型芯片胸罩于胸罩罩杯1内侧埋设有一芯片组2,该芯片组2可放射远红外线,对人体散发微量能量,并被人体水分子共振吸收,产生变角振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然而,鉴于芯片组经水洗容易产生位移而影响穿戴及其所产生的效益,且甚至有破坏保护膜而造成水浸入,导致芯片组受损而影响其功效,因此埋设有芯片组的胸罩一般不可水洗,是以,本案技术人在观察到上述缺点后,认为习知机能型芯片胸罩确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其从事相关领域多年的专业研制生产与市场营销经验,并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潜心研究,而终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其可自由取出胸罩中的芯片组,并轻易将芯片组置入胸罩中,利于使用者清洁维护该胸罩,从而提升实用便利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其包含有二个罩杯,各该罩杯间具有一脊心连接,而各该罩杯相对该脊心的边侧各延伸有一背带,各该罩杯的内侧面各具有一第一底缘,且各该罩杯的内侧面各设有一第一内层,各该第一内层对应各该罩杯的第一底缘各具有一第二底缘,又各该第一内层的第二底缘各具有一第一结合部,使各该第一内层的第二底缘可通过各该第一结合部结合各该罩杯的第一底缘,而各该第一内层与各该罩杯间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并于各该第一内层的自由端处形成有一第一开口;数个芯片组,其置入各该第一容置空间。进一步地,其中,各该罩杯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顶缘,各该罩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内层,该第二内层对应该罩杯的第一顶缘具有一第二顶缘,且该第二内层的第二顶缘具有一第二结合部,使该第二内层的第二顶缘通过该第二结合部结合各该罩杯的第一顶缘,该第二内层的自由端重叠于该第一内层的自由端处,并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进一步地,其中,各该背带的内侧面各设有一第三内层,各该第三内层具有一第三结合部,使该等第三内层通过该等第三结合部设于各该背带的内侧面,而该第三内层与该背带的内侧面间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并于该第三内层的自由端处形成有一第三开口。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三结合部为U形。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一内层的大小为该罩杯的60%。进一步地,其中,该第三开口设于该背带且邻近该罩杯的位置处。本技术所提供的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可透过该等第一开口,使该等芯片组可选择装设于该等罩杯的第一容置空间,以此,供使用者可选择轻易将芯片组置入胸罩中,或自由选择取出胸罩中的芯片组,利于使用者清洁维护该胸罩,从而提升实用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习知机能型芯片胸罩的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本技术的芯片置入/取出示意图。图中,1胸罩罩杯2 芯片组10 罩杯101 内侧面102第一底缘 103 第一顶缘11 脊心12 第一内层121第二底缘 122 第一结合部123第一开口 13 第二内层131第二顶缘 132 第二结合部133第二开口 14 第一容置空间20 背带201 内侧面21 第三内层 211 第三结合部212第三开口 22 第二容置空间30 芯片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以及分解图,其揭露有一种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该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包含有:二罩杯10,该等罩杯10间具有一脊心11连接,该等罩杯10的内侧面101具有一第一底缘102以及一第一顶缘103,且该等罩杯10的内侧面101底缘各设有一第一内层12,其中,该等第一内层12的大小为该等罩杯10的60%,且该等第一内层12对应该等罩杯10的第一底缘102具有一第二底缘121,又该等第一内层12的第二底缘121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22,使该等第一内层12的第二底缘121可通过该等第一结合部122结合该等罩杯10的第一底缘102,于本技术,该等第一结合部122为缝线,而该等第一内层12与该等罩杯10间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4,并于该等第一内层12的自由端处形成有一第一开口 123,该等罩杯10的内侧面101顶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内层13,且该等第二内层13延伸至该等罩杯10的顶缘,而该等第二内层13对应该等罩杯10的第一顶缘103具有一第二顶缘131,该等第二内层13的第二顶缘131具有一第二结合部132,使该等第二内层13的第二顶缘131可通过该等第二结合部132结合该等罩杯10的第一顶缘103,于本技术,该等第二结合部132为缝线,又该等第二内层13的自由端重叠于该等第一内层12的自由端处,并形成有一第二开口 133。二背带20,其分别设于该等罩杯10相对该脊心11的边侧,该等背带20的内侧面201各设有一第三内层21,该等第三内层21的周侧具有一第三结合部211,使该等第三内层21可透过该等第三结合部211设于该等背带20的内侧面201,其中,该等第三结合部211为U形,该等第三结合部211为缝线,而该等第三内层21与该等背带20间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22,并于该等第三内层21的自由端处形成有一第三开口 212,该等第三开口 212设于该等背带20且邻近该等罩杯10的位置处。数芯片组30,其可选择置入该等罩杯10内侧的第一容置空间14以及该等背带20内侧的第二容置空间22,其中,该等芯片组30包含有数间隔排列于预定位置处的芯片及一固定膜,该固定膜包覆固定该等芯片,使该等芯片可分别独立限位固定于该固定膜内,而该等芯片的表面涂布有一能量披覆层,该等能量披覆层的材质包含有铜、碳、硅、锰、磷、硫、镍、锗、铬、钼、钛、钒等材质依比例混合而成,使该等能量披覆层可发射出一远红外线放射會ti。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芯片置入/取出示意图,该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系可通过该第一开口 123及该第二开口 133,使该等芯片组30选择装设于该等罩杯10内侧的第一容置空间14,当该等芯片组30置入该等罩杯10内侧的第一容置空间14后,可利用重叠覆盖于该第一开口 123处的第二内层13形成挡止效果,使该等芯片组30限位于该等罩杯10内侧的第一容置空间14,另并可透过该第三开口 212,使该等芯片组30选择置入或取出该等背带20内侧的第二容置22空间,以此,供使用者自由选择取出胸罩中的芯片组30,或轻易将芯片组30置入胸罩中,利于使用者清洁维护该胸罩,从而提升实用便利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主权项】1.一种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其包含有二个罩杯,各该罩杯间具有一脊心连接,而各该罩杯相对该脊心的边侧各延伸有一背带,其特征在于: 各该罩杯的内侧面各具有一第一底缘,且各该罩杯的内侧面各设有一第一内层,各该第一内层对应各该罩杯的第一底缘各具有一第二底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罩的芯片活动式置入装置,其包含有二个罩杯,各该罩杯间具有一脊心连接,而各该罩杯相对该脊心的边侧各延伸有一背带,其特征在于:各该罩杯的内侧面各具有一第一底缘,且各该罩杯的内侧面各设有一第一内层,各该第一内层对应各该罩杯的第一底缘各具有一第二底缘,又各该第一内层的第二底缘各具有一第一结合部,使各该第一内层的第二底缘可通过各该第一结合部结合各该罩杯的第一底缘,而各该第一内层与各该罩杯间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并于各该第一内层的自由端处形成有一第一开口;数个芯片组,其置入各该第一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豊棋
申请(专利权)人:稷富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