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吊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053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1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件吊装夹具,在吊装工件时,通过放下提手(1),使与提手(1)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伸入工件内部,然后提拉提手(1),使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与工件内壁卡紧,利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与工件内壁的摩擦力提起工件,从而有效避免在利用现有技术手动提取高温筒形工件时,出现工作人员消耗人工劳动的强度大、操作时间长以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件吊装夹具,在吊装工件时,通过放下提手(1),使与提手(1)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伸入工件内部,然后提拉提手(1),使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与工件内壁卡紧,利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与工件内壁的摩擦力提起工件,从而有效避免在利用现有技术手动提取高温筒形工件时,出现工作人员消耗人工劳动的强度大、操作时间长以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状况。【专利说明】—种工件吊装夹具
本技术涉及冶金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件吊装夹具。
技术介绍
轧钢机是轧钢生产的重要设备,能够使钢材在旋转的轧辊间依靠轧制压力作用而发生塑性变形,轧辊是轧钢机中的重要部件,由辊芯和轧辊套组成,其中,轧辊套呈圆筒形,嵌套在辊芯的外部,在轧辊轧制钢材时直接与钢材接触并使钢材产生塑性变形。由于轧辊套轧制钢材需要承受较大的轧制力和钢材的强力磨损,因此,为确保轧辊套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轧辊套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直立放置于热炉中进行热处理,以降低轧辊套成品中不良物质的含量。 轧辊套在热处理的生产流程中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当经过热处理后的轧辊套需要继续进行其它生产流程时,如何将温度较高的轧辊套从高温热炉中取出,一直是困扰着工作人员的技术难题。 目前,高温轧辊套的取出方法为:工作人员近距离手动将轧辊套放置于耐高温的钢丝网兜中,提拉钢丝网兜,从而将轧辊套从热炉中取出。但是,生产轧辊套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工作人员手动将热炉中的轧辊套放置于钢丝网兜中的的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工件吊装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提取高温筒形工件存在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以及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件吊装夹具,包括: 一个提手(I);一个一端与所述提手铰接的第一连接杆(2);—个一端与所述提手铰接的第二连接杆⑶; 一个开口朝向所述吊装夹具外部的弯折的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铰接; 一个开口朝向所述吊装夹具外部的弯折的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弯折点与所述第一支撑杆⑷的弯折点铰接。 可选地, 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内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内部具有空心夹层; 所述提手(I)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空心夹层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空心夹层的一端中, 或, 所述提手(I)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空心夹层中,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空心夹层的一端中。 可选地, 所述第一支撑杆(4)由第一直杆(11)和第一撑杆(12)组成; 所述第一直杆(11)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空心夹层的一端中,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相连接,所述第一直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撑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直杆(11)与所述第一撑杆(12)为一体,且所述第一直杆(11)与所述第一撑杆(12)具有小于180度的夹角; 所述第二支撑杆(5)由第二直杆(13)和第二撑杆(14)组成; 所述第二直杆(13)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空心夹层的一端中,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相连接,所述第二直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撑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二直杆(13)与所述第二撑杆(14)为一体,且所述第二直杆(13)与所述第二撑杆(14)具有小于180度的夹角。 可选地, 所述第一撑杆(12)内部具有空心夹层,所述第一直杆(11)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一撑杆(12)的空心夹层的一端中,所述第二撑杆(14)夹在第一撑杆(12)的空心夹层中, 或, 所述第二撑杆(14)内部具有空心夹层,所述第二直杆(13)的一端夹在所述第二撑杆(14)的空心夹层的一端中,所述第一撑杆(12)夹在第二撑杆(14)的空心夹层中。 可选地,所述吊装夹具还包括: —个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杆(11)铰接,另一端具有定位口 ; —个与所述定位杆(6)的所述定位口相匹配的定位件(7),所述定位件(7)固定于所述第二直杆(13)上; 一个与所述定位杆(6)铰接的活动块(8),所述活动块(8)为一个可覆盖所述定位口的拨块; 一个挡块(9)固定于所述定位杆(6)上,设置在所述定位口靠近所述第一直杆 (11)的一侧; 两个深度限位柱(1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12)和所述第二撑杆(14)不相接触的侧表面上,与所述侧表面相垂直,且所述深度限位柱(10)的长度大于所述工件的内半径。 可选地, 所述第一撑杆(12)不与所述第一直杆(11)连接的自由端的表面和所述第二撑杆 (14)不与所述第二直杆(13)连接的的自由端的表面均为不光滑表面。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吊装夹具,在吊装工件时,通过放下提手(I),使与提手(I)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伸入工件内部,然后提拉提手(I),使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与工件内壁卡紧,利用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与工件内壁的摩擦力提起工件,从而有效避免在利用现有技术手动提取高温筒形工件时,出现工作人员消耗人工劳动的强度大、操作时间长以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状况。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吊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吊装夹具未提拉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吊装夹具进入工件内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吊装夹具提拉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件吊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提手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其中, 提手I为吊装夹具的最顶端,用于带动整个吊装夹具上升或下降;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2可以为条形直杆,一端与提手I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利用销钉相连接,在提手I上升或下降时,第一连接杆2可带动第一支撑杆4随其运动;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提手(1);一个一端与所述提手铰接的第一连接杆(2);一个一端与所述提手铰接的第二连接杆(3);一个开口朝向所述吊装夹具外部的弯折的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铰接;一个开口朝向所述吊装夹具外部的弯折的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弯折点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弯折点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杰斌曾麟芳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