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车配载装置,包括置于座椅椅面上的第一安装框架(1)和与座椅靠背贴合的第二安装框架(2),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和第二安装框架(2)之间通过铰链(3)可转动的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以模拟人腿受力的定位销Ⅰ(13)及模拟人臀部受力的定位销Ⅱ(14),所述第二安装框架(2)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模拟人背部受力的定位销Ⅲ(22)。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车配载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测量误差,安装快捷方便效率高,同时安全性能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整车配载装置。
技术介绍
在整车质量和尺寸参数的测量中,标准要求进行整车半载、满载等状态的配载。现行常用的方法,有真人配载、重物配载、充水假人配载和H点测量装置配载等。但这些方法都至少在安全、效率、成本及一致性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测量误差,安装快捷方便效率高,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整车配载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整车配载装置,包括置于座椅椅面上的第一安装框架和与座椅靠背贴合的第二安装框架,所述第一安装框架和第二安装框架之间通过铰链可转动的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架上设有安装配载块以模拟人腿受力的定位销I及模拟人臀部受力的定位销II,所述第二安装框架上设有安装配载块模拟人背部受力的定位销III。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所述第一安装框架及第二安装框架均为由方形管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框架包括横向布置的腿部负载支架及臀部负载支架,所述腿部负载支架位于所述臀部负载支架前方,所述定位销I设于所述腿部负载支架上,所述定位销II设于所述臀部负载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框架包括横向布置的背部负载支架,所述定位销III设于所述背部负载支架上。所述定位销1、定位销II及定位销III为具有一定向上延伸长度的圆柱形销,所述配载块为中心设有安装孔的圆形结构。本技术整车配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包括与座椅靠背接触的第二安装框架、与座椅面接触的第一安装框架及设于框架上标准的配载块。将第一安装框架及第二安装框架利用铰链连接,通过将标准配载块安放在对应的定位销上完成对整车的配载。该配载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测量误差,安装快捷方便效率高,同时安全性能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安装框架,11、腿部负载支架,12、臀部负载支架,13、定位销I,14、定位销II,2、第二安装框架,21、背部安装支架,22、定位销111,3、铰链,4、配载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整车配载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安装框架I和第二安装框架2,第一安装框架I和第二安装框架2之间通过铰链3可转动的铰连接,以更好的实现与座椅自然的贴合,确保测量的精确。如图2中所示,将该整车配载装置放于座椅上,第一安装框架I与座椅椅面自然接触,第二安装框架2和座椅靠背自然贴合。在负载安装支架上安放标准配载块4,第一安装框架I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以模拟人腿受力的定位销I 13及模拟人臀部受力的定位销II 14,第二安装框架2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模拟人背部受力的定位销11122。相对于真人配载,本技术更加的安全;相对以往的重力配载,安装更加的方便,可提尚效率。本技术中,第一安装框架I及第二安装框架2均为由方形管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结构稳定,成本低,制作方便,可很好的支撑放置配载块4。本技术整车配载装置,如图1中所示,第一安装框架I包括横向布置的腿部负载支架11及臀部负载支架12,腿部负载支架11位于臀部负载支架12前方,定位销I 13设于腿部负载支架11上,定位销II 14设于臀部负载支架12上。第二安装框架2包括横向布置的背部负载支架21,定位销III 22设于背部负载支架21上。其中,定位销I 13、定位销II 14及定位销III 22为具有一定向上延伸长度的圆柱形销,配载块4为中心设有安装孔的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的配载块4便于拿取使用,穿过安装孔套装在对应位置的定位销上,每个定位销上可根据标准测量情况叠放多个配载块4。使用时将配载块4安放在负载支架上,设置分别于腿部、臀部及背部对应的定位销,以便于定位配载块4的安装位置,避免重物配载每次安装位置不同造成的整车质量和尺寸参数测量误差。本技术通过对负载安装支架和标准配载块的尺寸和重量设计,满足在配载后,其整车质心、轴荷、轮荷参数,均与真人配载后的参数相同,保证准确的测量。在整车行李箱内安放7kg/人的标准配载块作为行李配重,完成一次配载。本技术整车配载装置,包括与座椅靠背接触的第二安装框架2、与座椅面接触的第一安装框架I及设于框架上标准的配载块4。通过将第一安装框架I及第二安装框架2利用铰链3连接,并将标准配载块4安放在对应的定位销上完成对整车的配载。该配载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测量误差,在安装快捷方便效率高,同时安全性能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整车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座椅椅面上的第一安装框架(I)和与座椅靠背贴合的第二安装框架(2),所述第一安装框架(I)和第二安装框架(2)之间通过铰链(3)可转动的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架(I)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以模拟人腿受力的定位销I (13)及模拟人臀部受力的定位销II (14),所述第二安装框架(2)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模拟人背部受力的定位销III (2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I)及第二安装框架(2)均为由方形管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车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I)包括横向布置的腿部负载支架(11)及臀部负载支架(12),所述腿部负载支架(11)位于所述臀部负载支架(12)前方,所述定位销I (13)设于所述腿部负载支架(11)上,所述定位销II (14)设于所述臀部负载支架(12)上。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车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架(2)包括横向布置的背部负载支架(21),所述定位销III (22)设于所述背部负载支架(21)上。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整车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I(13)、定位销II (14)及定位销III (22)为具有一定向上延伸长度的圆柱形销,所述配载块(4)为中心设有安装孔的圆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整车配载装置,包括置于座椅椅面上的第一安装框架(1)和与座椅靠背贴合的第二安装框架(2),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和第二安装框架(2)之间通过铰链(3)可转动的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以模拟人腿受力的定位销Ⅰ(13)及模拟人臀部受力的定位销Ⅱ(14),所述第二安装框架(2)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模拟人背部受力的定位销Ⅲ(22)。此技术整车配载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避免测量误差,安装快捷方便效率高,同时安全性能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车配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座椅椅面上的第一安装框架(1)和与座椅靠背贴合的第二安装框架(2),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和第二安装框架(2)之间通过铰链(3)可转动的铰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框架(1)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以模拟人腿受力的定位销Ⅰ(13)及模拟人臀部受力的定位销Ⅱ(14),所述第二安装框架(2)上设有安装配载块(4)模拟人背部受力的定位销Ⅲ(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丁国庆,李淳,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